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25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通过在所述管桩的管壁上沿着管壁的纵向间隔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一组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管桩的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第一通孔与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与第二通孔到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相垂直,可以在管桩与桩外土体之间形成将管桩内腔与桩外土体相导通的两个方向的通道,可以使得沉桩过程中产生的超孔隙水至少从两个方向自由流入管桩的管腔内,相比在管桩上单向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管桩周围土体内的超孔隙消散问题,使得两个垂直面土体内的自由水和淤泥快速流入管腔内,达到更快降低超孔隙水压力的目的,有效减小沉桩挤土效应,降低沉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越发紧张,导致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高层甚至是超高层,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了使基础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通常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桩基础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众多桩基础中,管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抗弯及抗拔性能相对于传统桩型都有较大优势,静压沉桩具有施工过程中低污染、不扰民,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优点,故被广泛使用。然而工程中通常单根桩是无法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当单桩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时,实际需要采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多根桩来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各桩通过桩顶的承台连为一体,形成群桩管桩基础。但群桩管桩在沉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挤土效应,使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从而会对工程造成一系列的沉桩事故。因此,如何在群桩沉桩过程中加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或是减小群桩超孔隙水压力的最大值,有效减小沉桩挤土效应,降低沉桩事故的发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在管桩的管壁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设置于土体内用于加固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以及设置于承台下方的若干管桩,所述管桩的管壁上沿着管壁的纵向间隔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一组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管桩的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第一通孔与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与第二通孔到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设置于土体内用于加固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以及设置于承台下方的若干管桩,所述管桩的管壁上沿着管壁的纵向间隔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一组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管桩的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第一通孔与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与第二通孔到管桩的中心轴的连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管桩的顶部与承台固定连接,四个管桩的顶部分布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所述承台为正方形,所述四个管桩的顶部所在的正方形与承台所在的正方形的四条边对应平行,且所述四个管桩的顶部所在的正方形与承台所在的正方形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承台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通孔的群桩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通孔之间的距离为管桩的桩长的1/N,N为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俊雷金波张振礼佘清雅万梦华赵正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