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25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解决了常见的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阶梯型的边坡,边坡包括若干个斜坡和若干个平台,平台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还包括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抗滑桩设置于边坡的坡顶的斜坡和坡脚的斜坡处,以及平台与向上倾斜的斜坡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达到了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滑坡治理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越来越多,大量开挖的裸露边坡,对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雨天很容易发生滑坡,边坡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71053221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边坡加固及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设于坡顶表面上的支护结构和设于支护结构下方的斜坡处的护坡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弧形排布的微型桩以及设于弧形两侧拱脚处的抗滑桩,抗滑桩的桩顶和微型桩的桩顶均与连系梁相连,护坡结构包括从下往上层叠铺设在斜坡上的无纺土工布和金属网,金属网上绑有植生袋,锚杆穿过金属网和无纺土工布插入斜坡。但是,该系统中,在坡体的端部设置抗滑桩,抗滑桩的桩顶设置有连系梁连接,抗滑桩与连系梁之间形成的是平面受力体系,受力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具有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抗滑坡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阶梯型的边坡,所述边坡包括若干个斜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阶梯型的边坡(1),所述边坡(1)包括若干个斜坡(11)和若干个平台(12),所述平台(12)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11),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结构(2),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抗滑桩(21)、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所述抗滑桩(21)设置于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以及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21)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22),所述抗滑桩(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抗滑桩(21)的底部低于边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阶梯型的边坡(1),所述边坡(1)包括若干个斜坡(11)和若干个平台(12),所述平台(12)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11),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结构(2),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抗滑桩(21)、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所述抗滑桩(21)设置于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以及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21)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22),所述抗滑桩(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抗滑桩(21)的底部低于边坡(1)的表面,不同所述平台(12)上的抗滑桩(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系梁(22)之间连接有沿着斜坡(11)和平台(12)的阶梯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系梁(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的抗滑桩(2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系梁(23)沿着第一连系梁(2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继春张菲娜邓志雄卓伟华钟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