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45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耐缺损性和切削阻力的切削工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削工具为切削工具1,上述切削工具1具有:端面10、与端面10相交的第1及第2侧面13、14、位于端面10和第1侧面13的交叉棱线部的第1切削刃20a、和位于端面10和第2侧面14的交叉棱线部的第2切削刃20b,第1切削刃20a具有第1珩磨面21a,第2切削刃20b具有第2珩磨面21b。第2珩磨面21b的剖面形状与第1珩磨面21a的剖面形状不同。

Cutting tool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utting tool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defect resistance and cutting resistance. The cutting tool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cutting tool 1. The cutting tool 1 has: end face 10, first and second sides 13, 14 intersecting with end face 10, first cutting edge 20A located at cross edge line of end face 10 and first side 13, second cutting edge 20b located at cross edge line of end face 10 and second side 14, first cutting edge 20A having first honing surface 21a, and second cutting edge 20b having second honing surface 21b. \u3002 The profile shape of the second honing face 21b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first honing face 2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削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切削加工的切削工具。
技术介绍
在切削加工用的切削工具中,为了强化切削刃,存在对切削刃赋予珩磨面的情况。而且,存在根据切削刃的部位来改变珩磨面的大小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不重磨刀片(throw-awaychip)中,在切削刃上加工珩磨面,并将珩磨面形成为珩磨量W(上表面侧的宽度)在拐角R附近和在中央部分不同。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19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果如专利文献1的不重磨刀片般根据切削刃的部位来改变珩磨面的尺寸,则能够同时提高切削工具的耐缺损性和切削阻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平衡良好地提高耐缺损性和切削阻力的切削工具。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为具有端面、与端面相交的第1及第2侧面、位于端面和第1侧面的交叉棱线部的第1切削刃、和位于端面和第2侧面的交叉棱线部的第2切削刃的切削工具,第1切削刃具有第1珩磨面,第2切削刃具有第2珩磨面。第2珩磨面的剖面形状与第1珩磨面的剖面形状不同。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可用于开槽加工。而且,其具备:前刀面、第1后刀面、正面切削刃、第2后刀面和第2切削刃,上述正面切削刃形成于前刀面和第1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且能够加工槽的底面,上述第2切削刃形成于前刀面和第2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且能够加工槽的第1壁面,在正面切削刃形成有第1珩磨面,在第2切削刃形成有第2珩磨面,当在与正面切削刃垂直的剖面上,将从与前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1珩磨面的区域的宽度设为第1宽度,将从与第1后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1珩磨面的区域的高度设为第1高度,在与第2切削刃垂直的剖面上,将从与前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2珩磨面的区域的宽度设为第2宽度,将从与第2后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2珩磨面的区域的高度设为第2高度时,第2高度相对于第2宽度的比例小于第1高度相对于第1宽度的比例,并且,第2宽度大于第2高度。在该切削工具中,在可对槽的底面进行加工的正面切削刃形成有第1珩磨面。此外,在可对槽的壁面进行加工的第2切削刃形成有第2珩磨面。而且,虽然通常不论切削刃而形成相同形状的珩磨面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还是特意使第1珩磨面和第2珩磨面的形状不同。虽然为了形成这样的珩磨面,需要特别的制造工艺,但能够根据各个切削刃的作用而平衡良好地提高耐缺损性和切削阻力。特别是,形成了第2宽度大于第2高度的第2珩磨面。因此,能够增大前刀面侧的宽度以确保第2切削刃的耐缺损性,并抑制后刀面侧的高度以抑制切削能力恶化。进而,使第2高度相对于第2宽度的比例小于第1高度相对于第1宽度的比例,因而第1珩磨面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更接近于1。因此,相比第2切削刃的耐缺损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正面切削刃的耐缺损性。在此可使第1宽度形成为大于第1高度。应予说明,这样的第1珩磨面和第2珩磨面也可不在各切削刃的整个区域内形成,例如,也可对于各切削刃的一半以上的区域分别形成满足上述条件的珩磨面。此外,形成有珩磨面的区域为由其与作为前刀面或后刀面而发挥作用的面的边界来定义的区域。在剖面中的珩磨面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的倒角珩磨的情况下,可以说更加鲜明地表示出前刀面(或后刀面)与珩磨面的边界。在圆珩磨的情况下,曲率从珩磨面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识别与前刀面(或后刀面)的边界。在将珩磨面形成为椭圆状的情况下,曲率在与前刀面(或后刀面)的边界上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识别该边界。在此,也可使第1宽度大于第2宽度。通过这样设定,能够提高正面切削刃的耐缺损性,另一方面,能够改善第2切削刃的切削能力。此外,在与正面切削刃垂直的剖面上,第1珩磨面也可为圆弧状。通过这样设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正面切削刃的耐缺损性。此外,在与第2切削刃垂直的剖面上,第2珩磨面也可为椭圆状。通过这样设定,能够抑制第2高度,并抑制切削能力恶化。在此,椭圆状不仅包含椭圆的圆弧,还包含从曲率不同的多个圆弧到近似椭圆的,即,距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大致相等的曲线。如果为这种曲率不同的多个圆弧,则也能发挥比椭圆更易于制造的效果。此外,与正面切削刃连接的前刀面的第1前角也可大于与第2切削刃连接的前刀面的第2前角。由于增大前角更能提高切削能力,因此能够通过增大前角来抑制正面切削刃的切削能力随着珩磨的恶化。正面切削刃可用于加工槽的底面等,因此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必须确保其耐缺损性,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想避免切削能力恶化的要求。因此,通过增大前角,能够抑制切削能力过度恶化。另一方面,对于切削能力不易随着珩磨而恶化的第2切削刃,设置比正面切削刃更小的前角。这样一来,对于可用于加工槽的底面等的正面切削刃、和可用于加工槽的侧面等的第2切削刃,通过平衡良好地设定其珩磨面和后刀面,能够提供更利于实用的切削工具。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可进一步具备第3后刀面和第3切削刃(20c),上述第3切削刃(20c)形成于前刀面和第3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并能够对与槽的第1壁面相对的第2壁面进行加工,从与前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正面切削刃和第2切削刃以锐角连接,从与前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正面切削刃和第3切削刃以锐角连接。通过这样形成,能够抑制在第2(或第3)切削刃和壁面之间夹有切屑等,并能够使用与正面切削刃的连接部的邻近部分来适宜地加工槽的壁面。此外,在第3切削刃形成有第3珩磨面,当在与第3切削刃垂直的剖面上,将从与前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3珩磨面的区域的宽度设为第3宽度,将从与第3后刀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形成有第3珩磨面的区域的高度设为第3高度时,也可使第3高度相对于第3宽度的比例小于第1高度相对于第1宽度的比例。通过这样形成,即使对于第3切削刃也能确保前刀面侧的耐缺损性,同时,在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第3高度,能够抑制切削能力恶化。此外,也可将切削工具用于切断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切削刀片)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切削工具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3为图1的切削工具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4为图3的IV-IV切断面的放大剖面图。图5为图3的V-V切断面的放大剖面图。图6为图1的切削工具的平面图。图7为图1的切削工具的右视图。图8为将图1的切削工具安装于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为放大剖面图的其他形状的例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对同一元件标记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只要未特别说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进而,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比例。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1的立体图。应予说明,在此将切削刀片称作切削工具1。但是,包含切削刀片、和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切削刀片的支架2也可称作切削工具1。在以下的说明中,仅作为一个例子,将切削刀片称作切削工具1。如图1和图6所示,切削工具1具有大致多边形的第1端面10。第1端面可看作大致长方形。此外,切削工具1具有与第1端面10相对的第2端面11。在此,将第1端面10称作上表面,将第2端面11称作下表面。如图1和图7所示,切削工具1具有连接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之间的周侧面12。如图6所示,周侧面12按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削工具,其为切削工具(1),所述切削工具(1)具有:端面(10);第1及第2侧面(13、14),所述第1及第2侧面(13、14)与所述端面(10)相交;第1切削刃(20a),所述第1切削刃(20a)位于所述端面(10)和所述第1侧面(13)的交叉棱线部;以及第2切削刃(20b),所述第2切削刃(20b)位于所述端面(10)和所述第2侧面(14)的交叉棱线部,所述第1切削刃(20a)具有第1珩磨面(21a),所述第2切削刃(20b)具有第2珩磨面(21b),所述第2珩磨面(21b)的剖面形状与所述第1珩磨面(21a)的剖面形状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8 JP 2017-1880121.一种切削工具,其为切削工具(1),所述切削工具(1)具有:端面(10);第1及第2侧面(13、14),所述第1及第2侧面(13、14)与所述端面(10)相交;第1切削刃(20a),所述第1切削刃(20a)位于所述端面(10)和所述第1侧面(13)的交叉棱线部;以及第2切削刃(20b),所述第2切削刃(20b)位于所述端面(10)和所述第2侧面(14)的交叉棱线部,所述第1切削刃(20a)具有第1珩磨面(21a),所述第2切削刃(20b)具有第2珩磨面(21b),所述第2珩磨面(21b)的剖面形状与所述第1珩磨面(21a)的剖面形状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所述第1珩磨面(21a)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弧形状,所述第2珩磨面(21b)的剖面形状选自大致直线形状、组合至少一条直线和至少一个圆弧而成的复合形状、大致椭圆形状及组合多个圆弧而成的复合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所述第1珩磨面(21a)的剖面形状选自大致椭圆形状、组合多个圆弧而成的复合形状及组合至少一条直线和至少一个圆弧而成的复合形状。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如果将与所述端面(10)正交的方向设定为高度方向,将从与所述第1侧面(13)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所述第1珩磨面(21a)的最大高度设为第1高度(H1),将从与所述第2侧面(14)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所述第2珩磨面(21b)的最大高度设为第2高度(H2),则所述第2高度(H2)小于所述第1高度(H1)。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从与所述端面(10)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第2切削刃(20b)相对所述第1切削刃(20a)在内角上成锐角。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所述切削工具(1)为具有与所述端面(10)相对的第2端面(11)、和连结所述端面(10)和所述第2端面(11)的周侧面(12)的切削刀片,所述周侧面(12)包含所述第1侧面(13)和所述第2侧面(14)。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所述切削工具(1)为用于切断加工及开槽加工的至少任一种的切削刀片,所述第1切削刃(20a)为配置于正面的正面切削刃,所述第2切削刃(20b)经由大致圆弧形状的拐角切削刃(20d)与所述第1切削刃(20a)连接。8.一种切削工具,其为能够进行开槽加工的切削工具(1),所述切削工具(1)具备:前刀面(10);第1后刀面(13);正面切削刃(20a),所述正面切削刃(20a)形成于所述前刀面(10)和所述第1后刀面(13)的交叉棱线部,并能够加工槽的底面;第2后刀面(14);以及,第2切削刃(20b),所述第2切削刃(20b)形成于所述前刀面(10)和所述第2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乐胜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泰珂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