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84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引导棒,所述引导棒包括棒体、第二充气套囊、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口;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棒体工作端的顶部和/或侧壁设有第二充气套囊;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所述棒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棒体操作手柄,并与第二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固定在第二指示球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气囊或夹体使得操作者直接控制管体入体端的方向,能够顺利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声门插入气管中,另外也能使初学者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A tracheal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cheal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d a guide rod. The guide rod comprises a rod body, a second inflatable sleeve, a second inflatable tube, a second indicating balloon and a second inflatable orifice. The rod body is tubular or rod-shaped with certain hardness and toughness, and its outer diameter is small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tube body, and can be manually bent into a specific shape and retain the shape of the rod body. The front end is the working end and the rear end is the operating handle; the top and/or side walls of the rod body working end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inflatable sleeve; one end of the second inflatabl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flatable sleeve,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along the side wall of the rod body to the rod body operating hand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dicating balloon, and the second inflatable opening is fixed on the second indicating balloon.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operator to directly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ubation end of the tube body through the second airbag or clamp body, and can smoothly insert the utility model into the trachea through the glottis. In addition, the beginner can obviously shorten the intubation time of the trach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导管
本技术属于医用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是最常用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例如公知的临床心肺复苏时,最常用的抢救措施就是将呼吸管经口腔插入患者气管中,对患者增强辅助呼吸。因为要适应人体内气道的弯曲度,上述插入患者体内的管体通常选用柔韧度较好的材料制成,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应激反应,插管由于自身的柔软性导致在声门处很难插入气管。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导管内设立一个略有刚性的辅助引导管,然而辅助引导管通常都比较细小,在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时,不能顺畅的引导导管头部进去气道;而当辅助引导管设置的足够粗时,虽然能够控制插管头部,但是过粗且不易变形的辅助引导管又会引起病人的应激反应,导致插管困难。此外,对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气管插管时,用引导管辅助气管导管进行插管。所以就目前的医疗现状来看,能否将引导气管导管快速插入气管,是进行人工气道建立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插入气管的气管导管。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引导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一充气套囊、第一充气管、第一指示球囊和第一充气口,所述管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其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入体端;所述操作端用于导入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所述入体端的管体外侧壁设有第一充气套囊;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管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操作端,并与第一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口固定在第一指示球囊上;所述引导棒包括棒体、第二充气套囊、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口;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棒体工作端的顶部和/或侧壁设有第二充气套囊;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所述棒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棒体操作手柄,并与第二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固定在第二指示球囊上。作为优化,所述管体侧壁内部的设有刚性弹簧,使管体具有一定硬度,避免受迫压变形;作为优化,所述管体入体端的端头部分采用柔性材料成型;作为优化,所述管体入体端的端头部分采用的柔性材料为软性PVC。作为优化,所述引导棒包括棒体、夹体、控制绳和控制柄;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端;所述夹体为弹性材质,呈<形,夹体的连接部分固定在所述棒体工作端;所述控制绳为Y形,其分叉一端与夹体的两端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控制柄连接;所述控制柄设在所述棒体的操作端。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气囊或夹体使得操作者能够直接控制管体入体端的方向,能够顺利将本技术通过声门插入气管中,另外也能使初学者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本技术管体内部的设有刚性弹簧,能够使得本技术管体随着气道生理曲线进行变形,同时又能避免因口腔、声门、气管挤压造成管体变形,本技术实施后,可快速引导气管导管插入气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管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棒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棒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和引导棒2,所述管体1还包括第一充气套囊3、第一充气管4、第一指示球囊5和第一充气口6,所述管体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所述引导棒2可以插入管体1内,通过有一定硬度的引导棒2可以控制管体1的弯曲度;所述管体1一端为操作端7,另一端为入体端8;所述操作端7用于导入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所述入体端8的管体外侧壁设有第一充气套囊3;所述管体1入体端8的端头采用柔性材料成型;所述柔性材料为软性PVC;所述管体1侧壁内部的设有刚性弹簧9,使管体具有一定硬度,避免受迫压变形;所述第一充气管4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套囊3连通,其另一端沿着管体1侧壁延伸至所述操作端7,并与第一指示球囊5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口6固定在第一指示球囊5上;所述引导棒2包括棒体、第二充气套囊10、第二充气管11、第二指示球囊12和第二充气口13;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1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棒体工作端的顶部和/或侧壁设有第二充气套囊10;所述第二充气管11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套囊10连通,其另一端沿着所述棒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棒体操作手柄,并与第二指示球囊12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13固定在第二指示球囊12上。工作时,通过第二充气口13向第二指示球囊12充气,当第二充气套囊10充气鼓起时,可以使所述棒体的工作端与所述管体1入口端保持物理连接,确保引导棒2不在管体1内部出现滑移和晃动,便于将所述管体1通过声门插入气道中;当通过第二充气口13放气时,第二充气套囊10消瘪,所述棒体的工作端与所述管体1入口端分开,实现引导棒2从管体1内部的取出。当通过控制引导棒2将气管导管的管体1顺利插入气管后。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所述引导棒进行的改进,其他同实施例1。所述引导棒2’包括棒体、夹体14、控制绳16和控制柄15;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夹体14为弹性材质,呈<形,夹体14的连接部分固定在所述棒体工作端;所述控制绳16为Y形,其分叉一端与夹体14的两端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控制柄15连接;所述控制柄15设在所述棒体的操作手柄端部。工作时,夹体14自动弹起并卡住所述管体1入口端,使所述棒体的工作端与所述管体1入口端保持物理连接,确保引导棒2不在管体1内部出现滑移和晃动,便于将所述管体1通过声门插入气道中;当控制柄15时,在控制绳16牵动下,夹体14收缩变形,所述棒体的工作端与所述管体1入口端分开,实现引导棒2从管体1内部的取出。在本技术插入气道后,通过第一充气口6向第一指示球囊5充气,当第一充气套囊3充气鼓起,可以避免痰液等沿着本技术进入肺部,在工作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一指示球囊5判断第一充气套囊3的充气状态,结束工作后将吸痰器沿着本技术管体外侧壁吸痰,吸完痰液后再通过第一充气口6放气,使得第一充气套囊3消瘪,即可将本技术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引导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一充气套囊、第一充气管、第一指示球囊和第一充气口,所述管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其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入体端;所述操作端用于导入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所述入体端的管体外侧壁设有第一充气套囊;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管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操作端,并与第一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口固定在第一指示球囊上;所述引导棒包括棒体、第二充气套囊、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口;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棒体工作端的顶部和/或侧壁设有第二充气套囊;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所述棒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棒体操作手柄,并与第二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固定在第二指示球囊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和引导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一充气套囊、第一充气管、第一指示球囊和第一充气口,所述管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其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入体端;所述操作端用于导入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所述入体端的管体外侧壁设有第一充气套囊;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套囊连通,其另一端沿着管体侧壁延伸至所述操作端,并与第一指示球囊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口固定在第一指示球囊上;所述引导棒包括棒体、第二充气套囊、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口;所述棒体为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管状或棒状,其外径小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能够手工弯折成特定形状并保持形状,所述棒体的前端为工作端,尾端为操作手柄;所述棒体工作端的顶部和/或侧壁设有第二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伦童魏友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