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554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其包括两个半捕捉体,每个半捕捉体包括:半锥形水斗,其较大的一端为上端;半锥形水斗的壁体上设置有漏水孔;半固定筒,其下端与半锥形水斗的下端密封连接;以及挡水板,半固定筒的两端各与半锥形水斗的同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挡水板;挡水板的下端与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且内端与半固定筒的外壁面密封连接;两个半捕捉体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两个半固定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筒,且两个半锥形水斗拼接成一个完整的锥形水斗。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到树木上后,当蝉类若虫爬上树木并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时,会掉落到装有水的半锥形水斗内,从而能够不费人工地捕捉蝉类若虫。

A device for catching nymphs of cicadas on tre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catching nymphs of cicadas on trees, which comprises two semi-catches, each of which includes: a semi-conical bucket with a larger end at the upper end; a leaky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of the semi-conical bucket; a semi-fixed cylinder with a lower end seal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semi-conical bucket; and a water baffle, each end of the semi-fixed cylinder i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semi-conical bucket. On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baffle; the lower end of the water baffle is seal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mi-conical bucket, and the inner end is seal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semi-fixed bucket; the two semi-capturing bodie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in a detachable manner so that the two semi-fixed buckets are joined together into a complete fixed cylinder, and the two semi-conical buckets are joined into a complete conical bucket. When the cicada nymph climbs onto the tree and passes through the tree, the cicada nymph falls into a semi-conical bucket filled with water, so that the cicada nymph can be caught manu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和林业的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
技术介绍
蝉类若虫会用口器插入树干内吮吸汁液,从而把树干中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但这样会对树木造成危害,从而大大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农业和林业的防治过程中,经常需要捕捉蝉类若虫。目前,蝉类若虫的捕捉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捕捉,或者在树上缠绕透明胶带阻止若虫上树。人工捕捉费事费力自不必说,而在树上缠绕透明胶带虽然能阻挡若虫上树,但是依然需要人不停的在树下捕捉若虫,否则便不能有效完成捕捉,这种方法依然费时费力。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蝉类若虫的捕捉方法费时费力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其中,包括两个半捕捉体,每个该半捕捉体包括:半锥形水斗,其较大的一端为上端;该半锥形水斗的壁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半固定筒,其下端的外壁面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下端的内壁面密封连接;该半固定筒的上端高于所述漏水孔;以及挡水板,所述半固定筒的两端各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同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该挡水板;每个该挡水板的下端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且每个该挡水板的内端与所述半固定筒的外壁面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半捕捉体通过锁紧装置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固定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筒,且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锥形水斗拼接成一个完整的锥形水斗。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外壁面为粗糙面,且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为光滑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中部,且所有的所述漏水孔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分布。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固定筒的上端高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上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固定筒为半固定圆筒。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装置为把两个所述半捕捉体对应的所述挡水板连接在一起的锁紧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半捕捉体的半固定筒包围住树木后,通过锁紧装置把两个半捕捉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使两个半捕捉体对称固定到树木上。半锥形水斗内保存有水,正常使用后,一般不需要人工添加,自然降雨即能满足水量需求。当蝉类若虫爬上树木并经过本专利技术时,蝉类若虫爬到半锥形水斗的上端后会掉落到装有水的半锥形水斗内,这样蝉类若虫被浸泡在水中出不去,便能够不费人工地自动捕捉蝉类若虫,以保护树木,使树木能够正常生长。2、本专利技术的半锥形水斗的外壁面为粗糙面,从而便于蝉类若虫从半锥形水斗的外壁面爬上来,而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为光滑面,蝉类若虫掉到水内后,便无法再爬出来,以提高捕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半捕捉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半锥形水斗,2-漏水孔,3-半固定筒,4-挡水板,5-锁紧螺栓,6-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包括两个半捕捉体,每个半捕捉体包括半锥形水斗1、半固定筒3以及挡水板4。参考图1和图2,半锥形水斗1为一个完整的锥形水斗的一半,其较大的一端为上端,从而使得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自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以形成一个半锥形腔,半锥形水斗1的上端和下端均为一个半圆。半锥形水斗1的壁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2,漏水孔2为圆孔。优选地,漏水孔2位于半锥形水斗1的中部,且所有的漏水孔2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分布。漏水孔2用于限制半锥形水斗1内的水位,当半锥形水斗1内的水位高于漏水孔2时,水会从漏水孔2向外流出,从而避免半锥形水斗1的水位过高而导致捕捉到的蝉类若虫能轻易地爬出半锥形水斗1而逃逸掉。另外,优选地,半锥形水斗1的外壁面为粗糙面,其像树皮一样粗糙,且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为光滑面,从而便于蝉类若虫从半锥形水斗1的外壁面爬上来,而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为光滑面,蝉类若虫掉到半锥形水斗1内装入的水中后,便无法再爬出来,以提高捕捉效果。继续参考图1和图2,半固定筒3的下端的外壁面与半锥形水斗1的下端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半固定筒3的下端为与锥形水斗1的下端对应的半圆,从而方便两者能够密封地贴合和连接。半固定筒3的外壁面是光滑面。优选地,半固定筒3为半固定圆筒。另外,半固定圆筒也可以为略有锥度的圆锥筒体。半固定筒3的上端高于漏水孔2,以避免水从半固定筒3的上端渗漏,也防止蝉类若虫从半固定筒3的上端逃逸。另外,优选地,半固定筒3的上端高于半锥形水斗1的上端,以增加与树木的接触面,以便于固定安装到树木上,也进一步防止蝉类若虫容易从半固定筒3的上端发生逃逸。继续参考图1和图2,半固定筒3的两端各与半锥形水斗1的同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挡水板4,每个挡水板4的下端与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且每个挡水板4的内端与半固定筒3的外壁面密封连接。即半锥形水斗1的下端与半固定筒3的下端密封连接之后,由于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是倾斜的,从而使得半锥形水斗1的两端与半固定筒3的两端之间形成两个缺口。两个挡水板4便分别密封设置于两个缺口处,以封堵住两个缺口,防止漏水。挡水板4与半固定筒3连接的一端为内端,其内端面为与半固定筒3的外壁面对应圆弧面,以能够完全贴合。挡水板4的下端面为与半锥形水斗1的内壁面对应的倾斜圆弧面,以能够完全贴合,且挡水板4的下端与外端的连接处高于漏水孔2,以防止水从该连接处渗漏。这样每个半捕捉体便能通过半锥形水斗1、半固定筒3和两个挡水板4围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水槽,水槽内的水不会从半锥形水斗1、半固定筒3和两个挡水板4的连接处渗漏。继续参考图1和图2,两个半捕捉体通过锁紧装置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两个半捕捉体的半固定筒3的端面贴合在一起,两个半捕捉体的半锥形水斗的端面贴合在一起,且两个半捕捉体的挡水板4也贴合在一起,以使得两个半捕捉体的半固定筒3拼接成一个用于包围和固定到树木上的完整的固定筒,且两个半捕捉体的半锥形水斗1拼接成一个完整的锥形水斗,但锥形水斗内的水被挡水板4隔开,以防止水从对接处发生渗漏。优选地,锁紧装置为把两个半捕捉体对应的挡水板4连接在一起的锁紧螺栓5。每个挡水板4上设置有连接孔6,两个半捕捉体的相对分布的两个挡水板4上的连接孔6对正,对正的连接孔通过锁紧螺栓5进行连接固定。锁紧螺栓5和连接孔6高于漏水孔2,避免水从连接孔6处渗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半捕捉体的半固定筒3包围住树木后,通过锁紧装置把两个半捕捉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使两个半捕捉体对称固定到树木上。半锥形水斗1内保存有水,正常使用后,一般不需要人工添加,自然降雨即能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捕捉体,每个该半捕捉体包括:半锥形水斗,其较大的一端为上端;该半锥形水斗的壁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半固定筒,其下端的外壁面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下端的内壁面密封连接;该半固定筒的上端高于所述漏水孔;以及挡水板,所述半固定筒的两端各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同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该挡水板;每个该挡水板的下端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且每个该挡水板的内端与所述半固定筒的外壁面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半捕捉体通过锁紧装置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固定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筒,且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锥形水斗拼接成一个完整的锥形水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捉树上蝉类若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捕捉体,每个该半捕捉体包括:半锥形水斗,其较大的一端为上端;该半锥形水斗的壁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半固定筒,其下端的外壁面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下端的内壁面密封连接;该半固定筒的上端高于所述漏水孔;以及挡水板,所述半固定筒的两端各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同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该挡水板;每个该挡水板的下端与所述半锥形水斗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且每个该挡水板的内端与所述半固定筒的外壁面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半捕捉体通过锁紧装置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固定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筒,且两个所述半捕捉体的所述半锥形水斗拼接成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世恒杜孟芳刘晓光魏纪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