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6514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6
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在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通过上述能够在海岸带构建生态系统,同时能够防止堤坝被海水侵蚀、冲刷而损坏。

Restoration methods of coastal ecosystem

A method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coastal embankment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using mixed cement to evenly bond the fixed shellfish at the stage of shellfish formati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embankment in turn, bonding shellfish shells to the rest of the shellfish on the embankment, and evenly sowing the pre-collected sporophytes of laver or Sargassum on shellfish shellfish shells and fixing shellfish surface. On the surface, the eco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in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dams can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eroded and scoured by sea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主要是一种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海塘(或海堤)是抵御海潮侵袭,保护沿海城乡安全和生产的堤防工程。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各省,其中浙西海塘规模最大,历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钱塘江口的海塘在秦汉时已出现。唐代浙江开始大规模修筑捍海塘,同时江苏、福建等地也兴建了海堤(福建、苏北叫海堤,浙东也有一段)工程。宋代海塘有较大发展,已出现土塘、柴塘、木柜装石(石囤)塘、石塘等。现有的堤坝大部分都采用水泥浇筑而成,因此靠近堤坝的海岸带区域,生物群落匮乏,基本上没有藻类、贝类等物种,且随着海水的冲刷,堤坝会海水侵蚀而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能够在海岸带构建生态系统,同时能够防止堤坝被海水侵蚀、冲刷而损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其中堤坝低区的固着贝类的分布密度为20颗/m2,且固着贝类的粘结的密度按照堤坝低区、中区、高区分布的比例为5:3:2,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贝类壳体的外侧表面粘结于堤坝表面,内表面裸露于外;b.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一次;c.在下一个大潮期间,当海水退去时,检查下固着贝类是否存在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脱落,则对固着贝类脱落的位置进行补充粘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着贝类为牡蛎左壳或者贻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中牡蛎左壳的的外表面粘结于堤坝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贻贝粘结于堤坝低区,所述的牡蛎粘结于堤坝低区、中区、高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紫菜孢子体为紫菜果孢子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大潮期间,由于潮差很大,落潮时落得很低,涨潮时涨的很高,固在此阶段进行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的粘结,将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固定于堤坝上,然后播撒藻类孢子体,此时,孢子体能够快速的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在本专利技术中,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附着于水泥上时,其存活率较低,但是能够附着于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上,由于固着贝类本身的生长密度有限,固本申请中在固着贝类的间隙之间,设置有贝类壳体,能够使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能够尽可能多的附着生长,构建了以贝类、藻类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从而吸引其它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实现整个海岸带的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同时,随着固着贝类以及藻类的生长,堤坝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能够防止堤坝被侵蚀、冲刷而被破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用语:大潮期间,指每个月的两次,每次大潮连续三天,这三天里潮差很大,落潮时落得很低,涨潮时涨的很高。混合水泥,河沙与水泥的混合物。贝类壳体,指以及死亡、废弃的贝类壳体。堤坝低区、中区、高区,指堤坝不同高度分为低坝、中坝、高坝三个区域。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贝阶段的牡蛎左壳或者厚壳贻贝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牡蛎左壳的的外表面粘结于堤坝上,厚壳贻贝其中一壳体粘结于堤坝的表面,贻贝粘结于堤坝低区,所述的牡蛎粘结于堤坝低区、中区、高区,其中堤坝低区的固着贝类的分布密度为20颗/m2,且固着贝类的粘结的密度按照堤坝低区、中区、高区分布的比例为5:3:2,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b.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一次,其中紫菜为果孢子体阶段;c.在下一个大潮期间,当海水退去时,检查下固着贝类是否存在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脱落,则对固着贝类脱落的位置进行补充粘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大潮期间,由于潮差很大,落潮时落得很低,涨潮时涨的很高,固在此阶段进行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的粘结,将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固定于堤坝上,然后播撒藻类孢子体,此时,孢子体能够快速的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在本专利技术中,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附着于水泥上时,其存活率较低,但是能够附着于固着贝类以及贝类壳体上,由于固着贝类本身的生长密度有限,固本申请中在固着贝类的间隙之间,设置有贝类壳体,能够使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能够尽可能多的附着生长,构建了以贝类、藻类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从而吸引其它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实现整个海岸带的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同时,随着固着贝类以及藻类的生长,堤坝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能够防止堤坝被侵蚀、冲刷而被破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其中堤坝低区的固着贝类的分布密度为20颗/m2,且固着贝类的粘结的密度按照堤坝低区、中区、高区分布的比例为5:3:2,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贝类壳体的外侧表面粘结于堤坝表面,内表面裸露于外;b.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一次;c.在下一个大潮期间,当海水退去时,检查下固着贝类是否存在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脱落,则对固着贝类脱落的位置进行补充粘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其中堤坝低区的固着贝类的分布密度为20颗/m2,且固着贝类的粘结的密度按照堤坝低区、中区、高区分布的比例为5:3:2,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贝类壳体的外侧表面粘结于堤坝表面,内表面裸露于外;b.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军王铁杆邵艳卿张鹏任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