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的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50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输水功能的微喷管,包括输水管和微喷管,输水管的外径小于微喷管的内径,输水管设置在内部,微喷管设置在外部,组成套装水管;还包括交叉双通,所述交叉双通的第一管道的外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设置在内部的第一管道与设置在外部的第二管道套装,第二管道的管壁上有通孔,第一管道穿过通孔至第二管道外部,两个管道交叉的部位密封固定,输水管和微喷管分别与交叉双通套装的第一、第二管道连通;一种灌溉装置,包括三通分流阀门、带输水功能的微喷管和水源端,三通分流阀门的两个出水管分别与交叉双通的两个管道套装之外的接口连接。解决了单根微喷管不能过长,多根微喷管不能首尾连接布置的问题,省去了单独布水管的麻烦。

An Irrigation Device Using Cross Double-Pass and Set Micro-Nozz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nozzle with water conveyance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a water conveyance pipe and a micro-nozzle.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water conveyance pipe is small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micro-nozzle, the water conveyance pipe is set inside and the micro-nozzle is set outside to form a set of water pipes, and the cross-double-pass is also include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ross-double-pass first pipeline is small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the first pipeline is se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econd pipe assembly has through holes on the pipe wall of the second pipe. The first pipe passes through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s to the outside of the second pipe. The intersecting parts of the two pipes are sealed and fixed. The water conveyance pipe and the micro-nozzl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ipes of the intersecting double-pass assembly respectively. An irrigation device includes three-way diversion valve, micro-nozzle with water conveyance function and water source end, and two three-way diversion valves. The outlet pip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face outside the two pipeline sets of the crossing and double-pass. The problem that a single micro-nozzle can not be too long and multiple micro-nozzles can not be connected and arranged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tail is solved, thus eliminating the trouble of single distributio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的灌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使用多孔管道或带喷头管道安装在地上的浇水装置,特别是一种输水管与微喷管套装的装置。
技术介绍
以传统的微喷滴灌的浇灌方式为例,随着微喷管管壁的喷孔对供水压力逐渐衰减,造成单根喷灌管的入水口的压力大,喷灌的强度大,而远离入水口的部分,喷灌管内的水压力会明显减小,因此单根喷灌管的连续喷灌长度是有限的,如果被浇灌田地不是成片的,而是狭长形的,比如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带的浇灌,如果采用微喷的方式,则需要沿着绿化带地下埋设送水管,每隔几十米留出一个支管为微喷管供水,微喷带无法同时做输水管用,更无法实现喷管的首尾连接的方式喷灌,成本大、实施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溉装置,解决传统微喷管因压力衰减造成的单根微喷管不能过长、多根微喷管不能首尾连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是一种带输水功能的微喷管,包括交叉双通、套装水管;所述套装水管包括输水管和微喷管,输水管的外径小于微喷管的内径,水管与微喷管套装,水管设置在内部,微喷管设置在外部;所述交叉双通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外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第一管道的一部分与第二管道套装,第一管道设置在内部,第二管道设置在外部;第二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一管道的另一部分穿过通孔至第二管道外部,两个管道交叉的位置的通孔与第一管道外壁面密封固定,以阻止输水管与微喷管之间的水从通孔漏出;第一管道在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穿出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是第一进水口;第二管道在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另一端为第二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的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第一管道的端部超出第二管道的端部设置,第一出水口凸出第二出水口的端部设置,可以更方便的套接相应的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与输水管连接,第二出水口与微喷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交叉双通固定设置于套装水管的一端,与套装水管形成整体,可以直接将套装水管的一端加工成带交叉双通的整体结构,以方便安装及实施浇灌作业,降低成本。基于以上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灌溉装置,包括三通分流阀门,还包括所述的带输水功能的微喷管和所述的交叉双通;所述三通分流阀门包括阀芯、阀门进水管、阀门第一出水管、阀门第二出水管,阀门第一出水管与交叉双通的第一进水口连接,阀门第二出水管与交叉双通的第二进水口连接;还包括水源端,处于上游的阀门第一出水管连接的第一进水口再连接所述套装水管的输水管,构成处于下游的相邻的三通分流阀门的水源端。进一步的,所述灌溉装置的交叉双通固定装置于三通分流阀门上,与三通分流阀门形成整体,可以直接将三通分流阀门加工成带交叉双通的整体结构,以方便安装及实施浇灌作业,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灌溉装置的三通分流阀门是过渡阀门,在旋转阀芯的过程,存在同时导通阀门进水管和阀门第一出水管和阀门第二出水管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可以释放一部分水源端过高的压力并同时给下游阀门供水。所述灌溉装置的连接结构为:处在上游的三通阀门的阀门第一出水管与交叉双通的第一进水口连接,阀门第二出水管与交叉双通的第二进水口连接;交叉双通的第一出水口与套装水管输水管套接,第二出水口与微喷管套接;当三通分流阀门的阀芯转至阀门进水管与阀门第一出水管连通时,水流经过交叉双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再流入套装水管的输水管,成为下游的水源端;当三通分流阀门的阀芯转至阀门进水管与阀门第二出水管连通时,水流经过交叉双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再流入套装水管的微喷管,由于套装水管下游的一端,输水管和微喷管叠层的与另一个三通分流阀门的阀门进水管套接,以防止微喷管内的水从此端部漏出,下游阀门的执行机构将阀门的阀门进水管旋至关闭状态时,水只能从微喷孔流出,实施喷灌,如此重复上述连接关系,形成套装水管的串联。基于以上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带输水功能的叠层微喷管,包括输水管、微喷管、导管,所述的输水管和所述的微喷管由基带、单层薄膜、单层微喷层固定形成;所述基带是长条形的薄膜;所述单层薄膜是长条形的薄膜;所述单层微喷层是间隔开设若干微喷孔的长条形单层薄膜;所述的输水管是由所述的单层薄膜长边的两侧的粘贴部固定在基带的一面的长边的两侧的粘贴部固定形成的中空管状,所述的微喷管是由单层微喷层长边的两侧的粘贴部固定在基带的另一面的长边的两侧的粘贴部固定形成的中空管状,输水管与微喷管叠层固定组成的叠层微喷管的截面是θ状;所述的叠层微喷管的端部固定导管。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带是复合层。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与现有的微喷方式以及布管方法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可以减少布置输水管的成本开支;实现了狭长型喷灌场合的串联布管;克服了单根微喷管压力衰减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套装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交叉三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灌溉装置的阀门第一出水管导通输水管的示意图。图4是灌溉装置的阀门第二出水管导通微喷管的示意图。图5是交叉双通集成在套装水管一端后只导通第一出水口的示意图。图6是交叉双通集成在套装水管一端后只导通第二出水口的示意图。图7是交叉双通集成在三通分流阀门内导通第一出水口的示意图。图8是交叉双通集成在三通分流阀门内导通第二出水口的示意图。图9是叠层微喷管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叠层微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叠层微喷管的导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是硬质的输水管与单层微喷层关系示意图。图13是硬质的输水管与单层微喷层粘贴固定后形成的叠层关系图。图中:1-套装水管;2-输水管;3-微喷管;31-微喷孔;4-交叉双通;4A-第一管道;4B-第二管道;4C-通孔;41-第一进水口;42-第一出水口;43-第二进水口;44-第二出水口;5-三通分流阀门;50-阀芯;51-阀门进水管;52-阀门第一出水管;53-阀门第二出水管;100-水源端;箭头为水流方向,6-叠层微喷管,7-单层微喷层,8-单层薄膜,9-导管,10-基带,11-粘贴部。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是一种带输水功能的微喷管,包括交叉双通4、套装水管1;如图1所示,所述套装水管1包括输水管2和微喷管3,输水管2的外径小于微喷管3的内径,输水管2与微喷管3套装,输水管2设置在内部,微喷管3设置在外部;如图2所示,所述交叉双通4包括第一管道4A和第二管道4B,第一管道4A的外径小于第二管道4B的内径,第一管道4A与第二管道4B套装,第一管道4A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部,第二管道4B设置在外部,第二管道4B的管壁上有通孔4C,第一管道4A的其余部分穿过通孔4C至第二管道4B外部,形成第一管道4A一部分在第二管道4B的内部、一部分在第二管道4B外部的连接结构,两个管道交叉的位置,通孔4C与第一管道4A外壁面密封固定,以阻止输水管2与微喷管3之间的水从通孔4C处漏出;第一管道4A在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42,穿出第二管道4B的另一端是第一进水口41;第二管道4B在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44,另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3。优选的,所述的交叉双通的套装部分的第一管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双通(4)、套装水管(1);所述套装水管(1)包括输水管(2)和微喷管(3),输水管(2)的外径小于微喷管(3)的内 径,输水管(2)与微喷管(3)套装,输水管(2)设置在内部,微喷管(3)设置在外部;所述交叉双通(4)包括第一管道(4A)和第二管道(4B),第一管道(4A)的外径小于第二 管道(4B)的内径,第一管道(4A)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管道(4B)的内部并与第二管道(4B)套 装,另一部分通过开设在第二管道(4B)管壁上的通孔(4C)穿出至第二管道(4B)外部,两个 管道交叉的位置的通孔(4C)与第一管道(4A)外壁面密封固定;第一管道(4A)在交叉双通(4)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42),穿出第二管道 (4B)的另一端是第一进水口(41);第二管道(4B)在交叉双通(4)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44),另一端为第二进 水口(43)。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6 CN 201711436758X1.一种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双通(4)、套装水管(1);所述套装水管(1)包括输水管(2)和微喷管(3),输水管(2)的外径小于微喷管(3)的内径,输水管(2)与微喷管(3)套装,输水管(2)设置在内部,微喷管(3)设置在外部;所述交叉双通(4)包括第一管道(4A)和第二管道(4B),第一管道(4A)的外径小于第二管道(4B)的内径,第一管道(4A)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管道(4B)的内部并与第二管道(4B)套装,另一部分通过开设在第二管道(4B)管壁上的通孔(4C)穿出至第二管道(4B)外部,两个管道交叉的位置的通孔(4C)与第一管道(4A)外壁面密封固定;第一管道(4A)在交叉双通(4)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42),穿出第二管道(4B)的另一端是第一进水口(41);第二管道(4B)在交叉双通(4)的套装部分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44),另一端为第二进水口(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叉双通(4)的套装部分的第一管道(4A)的端部超出第二管道(4B)的端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42)与输水管(2)连接,第二出水口(44)与微喷管(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双通(4)固定设置于套装水管(1)上,与套装水管(1)形成整体。5.一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交叉双通与套装微喷管装置,还包括三通分流阀门(5),所述三通分流阀门(5)包括阀芯(50)、阀门进水管(51)、阀门第一出水管(52)、阀门第二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春魏进利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网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