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49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传播组实验鼠之间交叉污染,保证被传播感染的鼠是通过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致病的并可实现长期感染。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和中央腔体,中央腔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中央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配置成容纳传播组实验鼠,内设有多个鼠笼;鼠笼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隔板且与隔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顶壁板和底板均设有开孔,侧壁板均为封闭板;下腔室配置成容纳感染组带菌鼠活动;隔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的通孔;外壳上壁设有与上腔室连通的扩散口。该技术要点,避免了各个鼠笼中传播组实验鼠的交叉感染,能提高实验准确性。

Experimentation Device for Spray Transmission of Rat Pathogens by Exha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pray transmission of rat pathogens by exhaling droplets, which can avoid cross-contamination between experimental rats in the transmission group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ensure that the infected rats are infected by the pathogens in the form of exhaling droplets and can realize long-term infec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a shell and a central chamber, with partitions in the central chamber, which divide the central chamber into an upper chamber and a lower chamber; the upper chamber is arranged to accommodate experimental mice of the transmission group, and there are multiple cages in it; the cage includes a top panel, a bottom plate and a side panel, which are parallel to the partition plate and are oriented to the bottom plate, with openings on both the top and the bottom plates, and side panels. The lower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closed plate to accommodate the movement of infected mice carrying bacteria; the separator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hamber and the lower chamber respectively; and the upp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diffuser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hamber. The key points of this technique can avoid the cross infection of experimental mice in transmission groups in each cag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物用笼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做大小鼠飞沫传播实验、防止传播组实验鼠之间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吸入毒理学是研究可吸入物对机体毒理作用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规律和机制及对可吸入物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一门科学。其专业研究内容主要有:空气中各种物质的理化特性;呼吸道的基础生物学;吸入物在体内的沉积和滞留及其与体内重要系统、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如何导致疾病产生的。随着国际吸入毒理学研究日趋活跃,国内许多专家也充分认识到了吸入毒理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现有的一些吸入毒理学研究中,将健康动物如小鼠等和带病菌小鼠一同放在笼盒内,通过带病菌小鼠呼出的气体供健康小鼠呼吸来进行吸入染毒实验,但每次染毒实验时,多只健康小鼠和带病菌小鼠同时放在笼盒内进行,无法进行隔离,相互之间会发生肢体碰撞,从而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将各个传播组实验鼠隔离开来,避免实验鼠之间相互接触进行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做大小鼠飞沫传播实验,且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和中央腔体,所述中央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央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配置成容纳传播组实验鼠,内设有多个鼠笼;所述鼠笼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所述顶壁板和底板均设有开孔,所述侧壁板均为封闭板;所述下腔室配置成容纳感染组带菌鼠活动;所述隔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上壁设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扩散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吸入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时,气体经由底板上的开孔进入鼠笼供传播组实验鼠吸入,呼出的气体再经由顶壁板上的开孔排出,由于鼠笼侧壁板为封闭板,多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不会在鼠笼和鼠笼之间相互流通,避免了各个鼠笼内的气体混合,使得各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不会吸入其他鼠笼内的气体造成交叉感染,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下腔室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被上腔室的传播组实验鼠吸入,实现了小鼠和大鼠呼出飞沫形成的病原体进行疾病传播的研究,避免了传播组实验鼠之间的交叉污染,保证传播组实验鼠是通过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致病的,而非通过食物、饮水、相互接触以及接触感染组带菌鼠的粪便等原因造成的感染致病,针对性较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鼠笼绕所述中央腔体的竖向轴线周向排列;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中心位置,所述通孔轴线与所述中央腔体竖向轴线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由通孔进入到各个鼠笼的参数相差不大,使得各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均匀并且一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食槽,多个所述鼠笼与所述食槽配合连接;所述鼠笼和所述食槽上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食物流通口;所述鼠笼背向所述食槽一侧为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为封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食槽的设置,保证每个鼠笼内的鼠可以在饥饿的时候进食,而后盖板设置为封闭板,同样是为了避免带菌气体在鼠笼之间的相互传递,造成传播组实验鼠之间的交叉感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中空设置,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配合连接围合有容纳腔;所述通孔设在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鼠笼底板相匹配的安装孔,对个所述安装孔与多个所述鼠笼一一对应,所述鼠笼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排出的粪便、尿液可经由底板上的开孔和上板上的安装孔进入到容纳腔内,避免粪便、尿液对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进行感染,且方便对粪便、尿液的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板于所述通孔边沿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上板间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下腔室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能经由通孔进入到鼠笼内供上腔室传播组实验鼠吸入的同时,可以避免上腔室内传播组实验鼠排出的粪便、尿液经由通孔进入到下腔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用于承载感染组带菌鼠的垫板,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通所述感染组带菌鼠排泄物的小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腔室内的感染组带菌鼠的排泄物可经由垫板上的小孔掉下,一方面避免排泄物对感染组带菌鼠的感染影响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方便对粪便、尿液的清理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板朝向所述下腔室一侧安装有风扇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腔室内气体因为一些较大颗粒不能进入上腔室时,可通过风扇对其吹送上去并提高气体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包括围合所述上腔室的上部壳体和围合所述下腔室的下部壳体,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通过不锈钢锁扣连接;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拆卸和安装,并方便对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清理等;密封圈的设置,可以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密封严密性,避免外界气体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鼠笼上的所述开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孔沿所述笼盒长度方向均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进入到鼠笼内的气体的均匀性,使得鼠笼内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更均匀。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图1为本技术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中央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1a.上部壳体;1b.下部壳体;2.中央腔体;2a.上腔室;2b.下腔室;3.扩散口;4.食槽;5.流通口;6.鼠笼;6a.顶壁板;6b.侧壁板;6c.后盖板;6d.底板;7.隔板;7a.上板;7b.下板;7c.容纳腔;8.开孔;9.安装孔;10.环形凸起;11.通孔;12.风扇组件;13.垫板;13a.小孔;14.支撑柱;15.水瓶;16.食盒;17.不锈钢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1和中央腔体2,其中,外壳1包括上部壳体1a和下部壳体1b,,所述下部壳体1b上安装有不锈钢锁扣17,所述上部壳体1a上设置有与所述不锈钢锁扣17配合连接的连接部(图中未表示出),上部壳体1a和下部壳体1b通过不锈钢锁扣17连接。中央腔体2内设置有隔板7,隔板7将中央腔体2分割为上腔室2a和下腔室2b,其中,上腔室2a内放有健康鼠,即传播组实验鼠,下腔室2b内放有带菌鼠,即感染组带菌鼠。外壳1包括顶部和底部,顶部上开设有扩散口3,底部朝向隔板7一侧安装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设置为多个,本技术优选为四个,四个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和中央腔体,其特征是:所述中央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央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配置成容纳被感染组实验鼠,内设有多个鼠笼;所述鼠笼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板均设有开孔,所述侧壁板均为封闭板;所述下腔室配置成容纳感染组带菌鼠活动;所述隔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上壁设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扩散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和中央腔体,其特征是:所述中央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央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配置成容纳被感染组实验鼠,内设有多个鼠笼;所述鼠笼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板均设有开孔,所述侧壁板均为封闭板;所述下腔室配置成容纳感染组带菌鼠活动;所述隔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上壁设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扩散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鼠笼绕所述中央腔体的竖向轴线周向排列;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中心位置,所述通孔轴线与所述中央腔体竖向轴线共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食槽,多个所述鼠笼与所述食槽配合连接;所述鼠笼和所述食槽上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食物流通口;所述鼠笼背向所述食槽一侧为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为封闭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中空设置,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慧周冬生孙岩松法云智高波于学东王效义邱业峰赵月娥杨慧盈胡凌飞殷喆王岩靳爱军熊小路焦俊郑劲林赵银龙刘玉杰徐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