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45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其结构包括育秧装置本体、盖板、育秧盘、加热装置、透明观察装置、第一密封橡胶垫、第二密封橡胶垫、控制面板和出水口,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镶嵌有透明观察装置,所述连接水管的左端连接有育秧水桶,所述盖板的底部一周粘接有第一密封橡胶垫,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一周粘接有第二密封橡胶垫,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育秧盘,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前侧底部设有出水口。该水稻育秧装置,高效的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了水稻育秧的效率,功能多,直接观察到内部的育秧情况,育秧桶高效的经过控制电磁阀进行放水,使用方便。

A Ric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c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a cover plate, a seedling raising tray, a heating device, a transparent observation device, a first sealed rubber pad, a second sealed rubber pad, a control panel and a water outlet. The top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cover plate, and a transparent observation device is embed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connecting water pipe. The bottom of the cover plate is bonded with a first sealed rubber pad one week, the top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is bonded with a second sealed rubber pad one week, the inner part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edling raising tray, the two sides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heating devices, and the front and bottom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The rice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can effectively seal the seedl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ice seedling raising, and has many functions. It can directly observe the internal seedling raising situation. The seedling barrel can efficiently discharge water through the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valv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秧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稻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原产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现有的水稻育秧装置不能起到高效的密封,温度容易散发,导致秧苗生长较慢,功能少,不能快速加热秧苗,不能直接观察到内部秧苗生长情况,浇水较为麻烦,较难控制,难以满足现有的水稻育秧装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秧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其结构包括育秧装置本体、盖板、育秧盘、加热装置、透明观察装置、第一密封橡胶垫、第二密封橡胶垫、控制面板和出水口,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镶嵌有透明观察装置,所述透明观察装置的外部一周设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的底部分布有喷水孔,所述连接水管的左端连接有育秧水桶,所述盖板的底部一周粘接有第一密封橡胶垫,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一周粘接有第二密封橡胶垫,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育秧盘,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侧均设有红外加热管,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前侧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前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育秧水桶由电机、搅拌杆、进料口、出料口、电磁阀和支撑柱组成,所述育秧水桶的顶部中间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连接分布有搅拌杆,所述育秧水桶的顶部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育秧水桶的中间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侧部设有电磁阀,所述育秧水桶的底部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前侧设有磁铁块,所述盖板的底部前侧设有钢铁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育秧装置本体的底部拐角处均焊接有移动支撑腿,所述移动支撑腿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板的前部中间焊接有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为矩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观察装置的两侧均设有LED照明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水稻育秧装置,通过在盖板的底部和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外部一周均粘贴有密封橡胶垫,可高效的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了水稻育秧的效率,易于实现,通过在育秧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的加热装置,可高效的使得红外加热管将内部育苗加热,功能多,设计合理。2.该水稻育秧装置,通过在盖板中间镶嵌的透明观察装置,可高效的直接观察到内部的育秧情况,并且可通过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通过在盖板外部焊接的育秧桶,可高效的经过控制电磁阀进行放水,通过底部的连接水管的喷水孔进行浇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稻育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稻育秧装置的盖板顶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稻育秧装置的育秧水桶结构图。图中:育秧装置本体-1、盖板-2、育秧盘-3、加热装置-4、透明观察装置-5、第一密封橡胶垫-6、第二密封橡胶垫-7、控制面板-8、出水口-9、连接水管-10、喷水孔-11、LED照明灯-12、红外加热管-13、磁铁块-14、移动支撑腿-15、固定把手-16、育秧水桶-17、电机-18、搅拌杆-19、进料口-20、出料口-21、电磁阀-22、支撑柱-2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其结构包括育秧装置本体1、盖板2、育秧盘3、加热装置4、透明观察装置5、第一密封橡胶垫6、第二密封橡胶垫7、控制面板8和出水口9,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中间镶嵌有透明观察装置5,所述透明观察装置5的外部一周设有连接水管10,所述连接水管10的底部分布有喷水孔11,所述连接水管10的左端连接有育秧水桶17,所述盖板2的底部一周粘接有第一密封橡胶垫6,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一周粘接有第二密封橡胶垫7,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育秧盘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的内侧均设有红外加热管1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侧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部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育秧水桶17由电机18、搅拌杆19、进料口20、出料口21、电磁阀22和支撑柱23组成,所述育秧水桶17的顶部中间设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底部连接分布有搅拌杆19,所述育秧水桶17的顶部左侧设有进料口20,所述育秧水桶17的中间设有出料口21,所述出料口21的侧部设有电磁阀22,所述育秧水桶17的底部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23。请参阅图1,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前侧设有磁铁块14,所述盖板2的底部前侧设有钢铁块,便于盖合时直接紧固,避免松动。请参阅图1,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底部拐角处均焊接有移动支撑腿15,所述移动支撑腿15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便于支撑移动,适用于多种地方。请参阅图1,所述盖板2的前部中间焊接有固定把手16,所述固定把手16为矩形结构,便于直接握住打开或者关闭,使用方便。请参阅图1,所述透明观察装置5的两侧均设有LED照明灯12,可直接照明内部育秧盘3,便于观察。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将水稻秧苗放置于育秧装置本体1内部的育秧盘3上,盖上盖板2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垫6和第二密封橡胶垫7直接压合密封,并且经过磁铁块14可吸附紧固,育秧装置本体1两侧的加热装置4经过红外加热管13可高效加热内部秧苗,盖板2外部的育秧水桶17可将肥料水搅拌,再经过控制电磁阀22从出料口21放水浇灌,从连接水管10底部的喷水孔11浇水,经过移动支撑腿15移动使用。本技术的育秧装置本体1、盖板2、育秧盘3、加热装置4、透明观察装置5、第一密封橡胶垫6、第二密封橡胶垫7、控制面板8、出水口9、连接水管10、喷水孔11、LED照明灯12、红外加热管13、磁铁块14、移动支撑腿15、固定把手16、育秧水桶17、电机18、搅拌杆19、进料口20、出料口21、电磁阀22、支撑柱2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水稻育秧装置不能起到高效的密封,温度容易散发,导致秧苗生长较慢,功能少,不能快速加热秧苗,不能直接观察到内部秧苗生长情况,浇水较为麻烦,较难控制,难以满足现有的水稻育秧装置需求等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盖板的底部和育秧装置本体的顶部外部一周均粘贴有密封橡胶垫,可高效的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了水稻育秧的效率,易于实现,通过在育秧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的加热装置,可高效的使得红外加热管将内部育苗加热,功能多,设计合理。通过在盖板中间镶嵌的透明观察装置,可高效的直接观察到内部的育秧情况,并且可通过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通过在盖板外部焊接的育秧桶,可高效的经过控制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其结构包括育秧装置本体(1)、盖板(2)、育秧盘(3)、加热装置(4)、透明观察装置(5)、第一密封橡胶垫(6)、第二密封橡胶垫(7)、控制面板(8)和出水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中间镶嵌有透明观察装置(5),所述透明观察装置(5)的外部一周设有连接水管(10),所述连接水管(10)的底部分布有喷水孔(11),所述连接水管(10)的左端连接有育秧水桶(17),所述盖板(2)的底部一周粘接有第一密封橡胶垫(6),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一周粘接有第二密封橡胶垫(7),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育秧盘(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的内侧均设有红外加热管(1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侧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部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育秧水桶(17)由电机(18)、搅拌杆(19)、进料口(20)、出料口(21)、电磁阀(22)和支撑柱(23)组成,所述育秧水桶(17)的顶部中间设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底部连接分布有搅拌杆(19),所述育秧水桶(17)的顶部左侧设有进料口(20),所述育秧水桶(17)的中间设有出料口(21),所述出料口(21)的侧部设有电磁阀(22),所述育秧水桶(17)的底部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装置,其结构包括育秧装置本体(1)、盖板(2)、育秧盘(3)、加热装置(4)、透明观察装置(5)、第一密封橡胶垫(6)、第二密封橡胶垫(7)、控制面板(8)和出水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中间镶嵌有透明观察装置(5),所述透明观察装置(5)的外部一周设有连接水管(10),所述连接水管(10)的底部分布有喷水孔(11),所述连接水管(10)的左端连接有育秧水桶(17),所述盖板(2)的底部一周粘接有第一密封橡胶垫(6),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顶部一周粘接有第二密封橡胶垫(7),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育秧盘(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的内侧均设有红外加热管(13),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侧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育秧装置本体(1)的前部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育秧水桶(17)由电机(18)、搅拌杆(19)、进料口(20)、出料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