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涉及隧道结构模型
,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所处地层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中,隧道未掘进前,初始应力场与地下水渗流场处于相对静止的动态平衡状态。盾构隧道施工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产生感生应力场以维持地层的力学平衡。为恢复渗流场与应力场这一作用体系的动态平衡,双场之间必须通过一定的耦合作用才能实现。围岩与地下水的耦合问题会使荷载的分布特征发生很大的变化。隧道结构设计中,往往根据平面应变假设,取某几环隧道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结果作为设计依据,而较少考虑隧道的纵向受力和变形行为。实际上,埋设于土层中的盾构隧道沿纵向为一个细长结构,柔性较大,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变形,而当该变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将导致结构的破坏。与管片环向变形特性相比,盾构隧道的纵向特性更为脆弱且其后果往往对隧道结构不利。大量已运营的盾构隧道因产生过量的沉降或不均匀变形,从而诱发渗水漏泥、结构局部脱落破坏、或内部结构发生纵向弯曲变形,对隧道的结构安全、列车的运营安全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模型隧道(2)和地下水控制装置(3),其中:所述模型箱(1)为一个顶部开口的方形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个侧面为透明钢化玻璃(4),在任一侧所述钢化玻璃(4)上设置有刻度尺(5);所述模型箱(1)内设置多种类型的模型土(6),所述模型隧道(2)设置在所述模型土(6)内,且不同类型的模型土(6)沿着所述模型隧道(2)的纵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型隧道(2)不同的位置;所述地下水控制装置(3)包括供水设备(7)和供水管道(8),所述供水设备(7)设置在所述模型箱(1)外侧,所述供水管道(8)的进水端与所述供水设备(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1)、模型隧道(2)和地下水控制装置(3),其中:所述模型箱(1)为一个顶部开口的方形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个侧面为透明钢化玻璃(4),在任一侧所述钢化玻璃(4)上设置有刻度尺(5);所述模型箱(1)内设置多种类型的模型土(6),所述模型隧道(2)设置在所述模型土(6)内,且不同类型的模型土(6)沿着所述模型隧道(2)的纵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型隧道(2)不同的位置;所述地下水控制装置(3)包括供水设备(7)和供水管道(8),所述供水设备(7)设置在所述模型箱(1)外侧,所述供水管道(8)的进水端与所述供水设备(7)相连通,所述供水管道(8)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模型箱(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隧道(2)包括:模型衬砌环(9)和模型螺栓(10),所述模型衬砌环(9)为直径200mm,长度40mm的多个圆环状短聚乙烯短管组成,所述模型衬砌环包括一个封顶管片(11)、两个邻接管片(12)和三个标准管片(13)共六个模型管片组成,所述模型螺栓(10)为直径φ=3mm,长度l=16mm的尼龙66螺丝,每片管片四个端面中央各钻一个3mm的手孔通过模型螺栓(10)与前后左右管片相连接,环向、纵向个各通过6根的所述模型螺栓(10)与不同所述模型管片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8)包括第一管道(14)、第二管道(15)和第三管道(16),所述第一管道(14)的进水端与所述供水设备(7)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4)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15)和所述第三管道(16)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5)和所述第三管道(16)出水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型箱(1)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二管道(15)和所述第三管道(16)设置在所述模型箱(1)内的部分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性状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4)上设置第一进水阀门(17),所述第二管道(15)上设置有第二进水阀门(18),所述第三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刘俊岩,杨帆,陆瑶,刘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