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02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9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具有开口,用于接纳电极组件;盖组件,通过开口被联接到壳体以将壳体密封;隔离物,被定位在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且在其中具有多个孔;以及通气构件,被形成在壳体的底表面上,该底表面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一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再充电电池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与不能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以及摄像机,且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广泛用作操作混合动力车等中的马达的电源。可再充电电池具有其中正电极、隔板、负电极以及电解质被容纳在壳体中的结构。壳体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多边形的形状、袋状的形状以及圆形的形状。电极组件被容纳在壳体中,该壳体在壳体之中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制成,然后电极组件的内部通过由盖板等阻挡电极组件的内部来密封。同时,可再充电电池具有安全设备,当壳体中的内部压力由于异常反应或外部撞击而增加且达到预定压力状况或更高时该安全设备通过被破坏而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的爆炸。安全设备可以被安装在壳体下面,但是在其中安全设备被安装在壳体下面的情况下,气体由于电极组件而可能不容易被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作出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能够即使安全设备被定位在壳体下面也容易排放气体而降低爆炸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且具有开口;盖组件,通过所述开口被联接且将所述壳体密封;隔离物,被定位在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具有多个孔;以及通气构件,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被定位为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表面上。所述隔离物可以包括具有所述孔的板形构件,且多个突出部从所述板形构件朝向所述壳体突出。所述突出部可以关于所述板形构件的假想中心线对称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孔可以对应于所述通气构件。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隔离物和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可以基于所述通气构件被定位在两侧处。可以形成多个所述电极组件。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被连续定位的所述电极组件的横向表面的第二固定构件。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可以在所述电极组件被插入到所述壳体中的方向上是细长的。所述电极组件可以被卷绕。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可以是聚丙烯(PP)带,且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可是聚酰亚胺(PI)带。所述隔离物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隔离物被安装在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使得即使通气构件被定位在壳体的底板上,也可以容易地形成气体流动路径。因此,当壳体中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水平时通气构件容易破坏,且壳体中的气体被排放,从而可以防止额外的爆炸。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所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所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可再充电电池的部分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和隔离物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下侧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板和隔离物的示意图。图8和图9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中气体的排放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执行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来实施,且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与本描述不相关的部分将被省略以便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且相同或相似构成元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由相同附图标记来指示。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每个构造被任意地示出以用于理解本描述和使本描述容易化,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被夸大。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解释,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被夸大。将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材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介于中间的元件也可以存在。此外,除非相反地明确描述,词语“包括”和变体(诸如“包含”或“含有”)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一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上”意味着一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上或之下,但是不一定意味着一物体基于重力方向位于另一物体之上。在下文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将参照附图被明确描述。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所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所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图3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包括:电极组件120,该电极组件120在隔板123介于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之间的情况下被卷绕;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20的集流构件140和142;容纳集流构件140和142以及电极组件120的壳体27;以及被联接到壳体27的开口的盖组件30。将描述其中可再充电电池101是多边形类型的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的示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且本专利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具有各种形状的电池、诸如锂聚合物电池或圆柱形电池。电极组件120可以包括多个组件120a和120b,且组件120a和120b中的每个组件可以围绕卷绕轴线被卷绕且被压扁,其中隔板123介于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之间。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包括电极活性部分21a和22a与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22b,该电极活性部分21a和22a是通过将活性材料涂敷到由金属箔形成的薄板上所制成的区域,该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21b是在其上未涂敷活性材料的区域。第一电极活性部分21a可以通过将诸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材料涂敷到由铝制成的金属箔上而形成,且第二电极活性部分22a可以通过将诸如石墨或碳的活性材料涂敷到由铜或镍制成的金属箔上而形成。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从第一电极活性部分的一侧和第二电极活性部分的一侧朝向盖组件平行突出。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通过切割而形成以从金属箔突出,以使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可以与第一电极活性部分21a和第二电极活性部分22a的金属箔一体形成。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具有不同极性且被设置为彼此以预定距离间隔开。此外,因为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被卷绕或被叠加,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可以通过将多个薄膜叠加而形成。在其中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21b和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22b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将多个薄膜叠加而形成的情况下,薄膜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连接以彼此接触以使其容易移动电流。隔板123被定位在第一电极活性部分21a与第二电极活性部分22a之间,并用于阻止短路且能够使锂离子移动。例如,隔板123可以通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其组合所制成的膜而形成。电极组件120可以包括多个电极组件,且将参照图4和上述图3来描述多个电极组件。作为示例,图4中示出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20a和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电极组件120。图4是示出图1中可再充电电池的部分构造的分解透视图,且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和隔离物的分解透视图。如图3和图4中所示,被包括在电极组件120中的第一电极组件120a和第二电极组件120b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一电极组件120a和第二电极组件120b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且具有开口;盖组件,通过所述开口被联接且将所述壳体密封;隔离物,被定位在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具有多个孔;以及通气构件,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被定位为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18 KR 10-2016-0104880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且具有开口;盖组件,通过所述开口被联接且将所述壳体密封;隔离物,被定位在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具有多个孔;以及通气构件,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被定位为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隔离物包括具有所述孔的板形构件,并且多个突出部从所述板形构件朝向所述壳体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突出部关于所述板形构件的假想中心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孔对应于所述通气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在卞相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