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97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3
在第1支承部件(2)中形成环状的移动孔(2a~2d),并在第2支承部件(4)中形成孔(4a~4d)。在移动孔(2a~2d)及孔(4a~4d)中插入了支承体(5a~5d)及螺栓(6a~6d)的状态下,使第1线圈(1)沿着移动孔(2a~2d)转动。使用支承体(5a~5d)、螺栓(6a~6d)及螺母(7a~7d)将第1线圈(1)及第2线圈(3)固定,以使第1线圈(1)及第2线圈(3)的线圈面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抗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抗器,特别涉及适合在电气电路中使用的电抗器。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防止地球变暖,削减二氧化碳等的温室效应气体的排出量的需求较大。例如,在钢铁领域,实现了将用来以高频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以高效率运转。此外,作为加热效率较差的燃气加热炉的替代技术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导入近年来正在增加。此外,在汽车、物流领域,进行了作为向电动汽车、起重机等的移动体的供电方式的非接触地供电的技术的开发。这些的共通技术,是在高频发生装置上串联或并联连接电容器(静电电容C)和负载线圈(电感L),而产生电压共振或电流共振的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能够用当共振电流流到负载线圈中时产生的磁束将被加热物非接触地加热。此外,在这些技术中,利用基于当共振电流流到负载线圈中时产生的磁束的电磁感应现象,能够非接触地供电。另外,所述的共振电流,是指频率为共振频率的电流。在这样利用共振现象的情况下,只要决定电容器(静电电容C)和加热线圈/负载线圈(电感L),就唯一地决定了高频发生装置的频率(共振频率)。在共振电路中,静电电容C及电感L和负载电路的电阻R为决定负载阻抗的要素。因此,也需要取静电电容C和电感L的各自的数值的平衡。根据这些加热线圈/负载线圈的电感L的大小,有高频发生装置的动作频率不为共振频率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构成高频发生装置的电气电路另外追加设置用来供给固定电感的电抗器而利用的情况较多。作为向电气电路追加设置的电感元件的电抗器,有不使用芯的空芯电抗器及使用芯的电抗器。作为关于这样的电抗器的技术,有在专利文献1~6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伴随着空芯电抗器的电磁力的振动对策,公开了将空芯电抗器保持、固定的方法。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使2个以上的棒贯通到空芯电抗器中。将这2个以上的棒固定到L型的支承物上。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由使用芯的高频电抗器在高电压下产生的电晕放电的对策,公开了使高频电抗器的电场缓和的方法。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的多个芯块构成芯。芯的上端被用导电性的上固定板固定。芯的下端被用导电性的下固定板固定。下固定板经由绝缘子连接在基体上。使基体与下固定板的距离比芯块的间隙大。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关于配置在基板上的高频电子电路的技术,公开了将2个线圈间的相对的位置变更来调整电感L的技术。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使用2个相同形状的线圈。通过这2个线圈的间隙的变更、或以线圈端为轴使2个线圈转动或开闭,进行线圈的旋转角度及开闭角度的变更。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利用通过将配置在印刷基板上的2个电感器的重叠的面积或相互的距离变更而使电感变化的技术,实现小型变压器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切换集成在半导体芯片中的2个电感器的串并联连接来扩大发振器的频率范围的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决定在半导体芯片上展开的2个电感器的形状及位置以使共振器间的EM(电磁)结合减少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5、6中,公开了将2个电感器用8字状的电感器或四叶草状的电感器构成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51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64923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8-14710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21219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5154419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7-5266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共振电路中,根据电路的共振频率预先设定了需要的电感。在共振电路中设置的电抗器的电感以对于其共振电路预先设定的值为目标来设计、制造。但是,在制造电抗器时,将铜管、导体卷绕而构成线圈。此外,在制造具有芯的电抗器时,例如将由非磁性体构成的间隙件插入到芯与芯之间。经过对插入了该间隙件的芯安装线圈这样的组装作业来制造。因而,由制造、组装后的电抗器实现的电感的值,多会产生与设计值的差。空芯的电抗器的电感根据卷绕的线圈的直径、卷取半径(等价半径)、卷绕数、全长及电抗器的周围的磁屏蔽状况等而变化。此外,除了这样的对空芯电抗器的电感有影响的因子以外,具有芯的电抗器的电感还受到芯与芯之间的间隙的影响。进而,具有芯的电抗器的电感也根据向线圈施加的频率、电压及电流而变化。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电抗器的电感被固定。因而,需要如以下这样调整电抗器的电感。首先,将电抗器制造并临时组装。接着,将在规格上要求的频率、电压及电流向制造并临时组装的电抗器施加,测量制造并临时组装的电抗器的电感。通常,通过一次的制造并临时组装,在构造上成为大型的高频大电流的电抗器的电感进入到在规格上要求的电感的范围内的情况较少。在电抗器的电感没有进入在规格上要求的电感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电抗器解体,调整电抗器以使电感的测量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最小化之后,再次测量电感。具体而言,为了在空芯的电抗器中使电感变大,可以采取将整体的线圈长缩短、或增加线圈的卷绕数等的方法。此外,为了在具有芯的电抗器中使电感变大,可以采取减小芯与芯之间的间隙或增加线圈的卷绕数等的方法。为了使得电感变小,采取用来增大电感的与上述的方法相反的方法。此外,上述制造并临时组装后的电抗器的电感的调整需要时间。根据情况,也有将电抗器的制造并临时组装反复多次而调整电抗器的电感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抗器的电感的调整需要大量的时间。此外,如果在某个电气电路中需要的电感的值决定,则设计、制造具有该电感的电抗器。即使是频率及电流与该电气电路相同的电气电路,对于电感不同的电气电路,也需要另外设计、制造具有在该电气电路中需要的电感的电抗器。这样,需要每次或按照电感的阶段来设计、制造、调整与电感的要求规格相符的电抗器。例如,即使是电流的规格值为1000[A]、频率的规格值为20[kHz]的电抗器,只要是电感有不同的规格值,也需要按照不同的规格值来1台台地设计、制造、调整电抗器。所以,作为关于可改变电感的电抗器的技术,有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技术。但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是关于在印刷基板上使用的高频电子电路的技术。因而,使大电流流到该高频电子电路中并不容易。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技术也以在IC内部中使用的螺旋电感器为前提。因而,使大电流流到该IC中并不容易。此外,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技术都为电感的调整范围受限的技术。此外,专利文献5、6所记载的技术是关于被制造在处置微小的电流的半导体芯片中的电感器的技术。进而,在专利文献5、6所记载的技术中,一旦制造了电感器之后,则不能调整电感。因而,当在电感器的设计阶段或制造后需要电感的变更时,不得不花费时间和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多种多样的规格能够大范围容易地变更电感的电抗器。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抗器,是能够改变作为电气电路的常数的电感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具有第1环绕部、第2环绕部和第1连接部;第2线圈,具有第3环绕部、第4环绕部和第2连接部;第1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1线圈;第2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2线圈;以及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上述第1环绕部、上述第2环绕部、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分别是以将其内侧的区域包围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抗器,是能够改变作为电气电路的常数的电感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具有第1环绕部、第2环绕部和第1连接部;第2线圈,具有第3环绕部、第4环绕部和第2连接部;第1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1线圈;第2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2线圈;以及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上述第1环绕部、上述第2环绕部、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分别是以将其内侧的区域包围的方式环绕的部分;上述第1连接部是将上述第1环绕部的一端与上述第2环绕部的一端相互连接的部分;上述第2连接部是将上述第3环绕部的一端与上述第4环绕部的一端相互连接的部分;上述第1线圈与上述第2线圈串联或并联地连接;上述第1环绕部和上述第2环绕部处于同一面上;上述第3环绕部和上述第4环绕部处于同一面上;上述第1环绕部及上述第2环绕部、和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以有间隔且为平行的状态配置;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两者或一方进行以上述第1线圈及上述第2线圈的轴为转动轴转动、和沿与上述轴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的两者或一方;上述轴是经过上述第1环绕部的中心及上述第2环绕部的中心的中间的位置和上述第3环绕部的中心及第4环绕部的中心的中间的位置的轴;上述保持部件由1个或多个部件构成,所述1个或多个部件进行使得上述第1环绕部及上述第2环绕部和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有间隔且为平行,以及使得进行上述转动及上述平行移动的两者或一方后的上述第1线圈及上述第2线圈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31 JP 2016-2133141.一种电抗器,是能够改变作为电气电路的常数的电感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具有第1环绕部、第2环绕部和第1连接部;第2线圈,具有第3环绕部、第4环绕部和第2连接部;第1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1线圈;第2支承部件,支承上述第2线圈;以及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上述第1环绕部、上述第2环绕部、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分别是以将其内侧的区域包围的方式环绕的部分;上述第1连接部是将上述第1环绕部的一端与上述第2环绕部的一端相互连接的部分;上述第2连接部是将上述第3环绕部的一端与上述第4环绕部的一端相互连接的部分;上述第1线圈与上述第2线圈串联或并联地连接;上述第1环绕部和上述第2环绕部处于同一面上;上述第3环绕部和上述第4环绕部处于同一面上;上述第1环绕部及上述第2环绕部、和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以有间隔且为平行的状态配置;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两者或一方进行以上述第1线圈及上述第2线圈的轴为转动轴转动、和沿与上述轴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的两者或一方;上述轴是经过上述第1环绕部的中心及上述第2环绕部的中心的中间的位置和上述第3环绕部的中心及第4环绕部的中心的中间的位置的轴;上述保持部件由1个或多个部件构成,所述1个或多个部件进行使得上述第1环绕部及上述第2环绕部和上述第3环绕部及上述第4环绕部有间隔且为平行,以及使得进行上述转动及上述平行移动的两者或一方后的上述第1线圈及上述第2线圈不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两者或一方中形成有移动孔;在上述移动孔中插入上述保持部件;上述移动孔具有使插入在上述移动孔中的上述保持部件能够沿与垂直于上述轴的面平行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崎一也江口洋平真弓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江口高周波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