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84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包括主体、顶板、调向机构、挡雨板、蓄水箱、水泵、和导气盒,主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若干出气管和若干充电机构,调向机构包括调向单元、两个支架和两个铰接单元,导气盒内设有升降单元、喷头、导气单元、进气管和导气管,导气单元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和若干叶片,该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通过升降单元带动喷头上下移动对叶片进行湿化,通过由导气单元输送气流,使吹气管喷出带水汽的气流,加强了降温效果,防止游客中暑,不仅如此,在下雨天通过调节单元调节挡雨板的角度,从而提供了避雨场所,并通过充电机构方便游客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和旅游的发达,各种景区智能导航站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景区设施,其具有经济实惠、覆盖面大、用户针对性强、交互性强等优势,在人们出游的同时便捷地为人们提高各种导航信息,方便人们在景区游玩。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景区导航站功能较为单一,其仅具有提供导航信息的功能,人们在大夏天出行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缺少避暑的地方,而出现中暑等情况,如果在导航站上能够加设避暑设备,这样将大大增加其实用性;不仅如此,由于导航站是一种户外设备,人们在户外出行时,常常会遭遇下雨天气,如果导航站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避雨的场所,那么也将使导航站能为出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使设计更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包括底座、主体、顶板、调向机构、挡雨板、蓄水箱、水泵、水管、导气盒和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顶端分别固定在底座上方的两侧,所述主体架设在两个支柱上,所述顶板固定在主体的顶端,所述挡雨板设置在顶板的上方,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顶板和挡雨板之间且与挡雨板传动连接,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若干出气管和若干充电机构,所述蓄水箱、水泵、水管和导气盒均设置在主体的背面,所述蓄水箱固定在底座上方,所述水泵与蓄水箱连通且通过水管与导气盒连通,所述导气盒固定在主体上;所述调向机构包括调向单元、两个支架和两个铰接单元,所述支架与铰接单元一一对应,所述调向单元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且与挡雨板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U形截面的开口向下,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单元与挡雨板连接;所述调向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顶板上且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挡雨板铰接;所述导气盒内设有升降单元、喷头、导气单元、进气管和导气管,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导气单元的一侧且与喷头传动连接,所述喷头与水管连通,所述导气单元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和若干叶片,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导气盒内的顶部且与第三驱动轴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的两侧,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导气盒内的底部且与外部连通,所述导气管设置在导气盒内的顶部且与出气管连通。作为优选,为了带动喷头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缓冲块、第二驱动轴和移动块,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导气盒内的顶部,所述缓冲块固定在导气盒内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轴设置在第二电机与缓冲块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且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移动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移动块内的内螺纹与第二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三驱动轴的位置,所述导气盒内还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固定在导气盒内的底部且套设在第三驱动轴的底端。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对手机充电,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凹口、充电板和两个连接单元,两个凹口设置在主体上,两个所述连接单元分别设置在充电板顶端的两侧,所述充电板的背面设有若干充电插口。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转动充电板,方便人们将充电线插入充电插口,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套管和曲杆,所述套管固定在凹口的内壁上,所述曲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曲杆的一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曲杆的另一端与充电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雨天充电时雨水进入充电插口引起设备短路,所述凹口的外周设有防雨膜,所述防雨膜的顶部固定在主体上。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充电板,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横杆、插杆、固定环和两个固定单元,两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设置在横杆的两侧,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竖杆、滑环和两个接触块,所述竖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接触块与充电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环套设在竖杆上且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在横杆的中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插杆上且位于凹口的下方,所述固定环固定在主体上。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插杆插入固定环实现充电板固定,所述插杆底端的形状为半球形。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挡雨板转动,所述铰接单元包括固定杆、套环和两个支板,所述支板的底端固定在挡雨板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板上,所述套环套设在固定杆上且与支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景区游客坐下休息,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若干坐凳。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避免景区游客发生中暑,主体背面导气盒中的导气单元运行,在导气单元中,由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带动叶片转动,从而产生气流,并将气流通过导气管输送至出气管,从而从出气管中产生风力,吹向下方的游客,为了降低空气的温度,加强降温能力,水泵抽取蓄水箱中的水源,水流通过水管输送至导气盒中的喷头,从喷头喷出,同时导气盒内的升降单元运行,由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使移动块带动喷头上下移动,对旋转的叶片进行湿化,加湿后的叶片转动时,使空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从而加强了降温效果,防止景区游客出现中暑。该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通过升降单元带动喷头上下移动对叶片进行湿化,通过由导气单元输送气流,使吹气管喷出带水汽的气流,加强了降温效果,防止游客中暑。在雨天,为了给游客们提供避雨的场所,由调向单元根据雨水方向调节挡雨板的角度,在调向单元中,第一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连杆转动,通过第二连杆使挡雨板的角度变化,通过适当调节挡雨板角度从而给游客们提供了避雨的场所。该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在下雨天通过调节单元调节挡雨板的角度,从而提供了避雨场所。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景区智能导航站的实用性,在主体上设有若干充电机构,人们可以通过充电机构对手机进行充电,在充电机构中,将横杆向上移动使插杆脱离固定环,而后转动充电板,便于人们确定充电插口的位置,此时游客们可将数据线插入至充电插口中,并将手机放置与凹口内部,从而实现充电,由于凹口外部设有防雨膜,从而避免了雨水打入凹口内,这样在雨天也能进行充电。该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通过充电机构方便游客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通过升降单元带动喷头上下移动对叶片进行湿化,通过由导气单元输送气流,使吹气管喷出带水汽的气流,加强了降温效果,防止游客中暑,不仅如此,在下雨天通过调节单元调节挡雨板的角度,从而提供了避雨场所,并通过充电机构方便游客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的净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的导气管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的铰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柱,3.主体,4.顶板,5.支架,6.铰接单元,7.挡雨板,8.调向单元,9.显示屏,10.出气管,11.充电机构,12.蓄水箱,13.坐凳,14.第一电机,15.第一连杆,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体(3)、顶板(4)、调向机构、挡雨板(7)、蓄水箱(12)、水泵(17)、水管(18)、导气盒(19)和两个支柱(2),两个所述支柱(2)的顶端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两侧,所述主体(3)架设在两个支柱(2)上,所述顶板(4)固定在主体(3)的顶端,所述挡雨板(7)设置在顶板(4)的上方,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顶板(4)和挡雨板(7)之间且与挡雨板(7)传动连接,所述主体(3)的正面设有显示屏(9)、若干出气管(10)和若干充电机构(11),所述蓄水箱(12)、水泵(17)、水管(18)和导气盒(19)均设置在主体(1)的背面,所述蓄水箱(12)固定在底座(1)上方,所述水泵(17)与蓄水箱(12)连通且通过水管(18)与导气盒(19)连通,所述导气盒(19)固定在主体(3)上;所述调向机构包括调向单元(8)、两个支架(5)和两个铰接单元(6),所述支架(5)与铰接单元(6)一一对应,所述调向单元(8)设置在两个支架(5)之间且与挡雨板(7)传动连接,所述支架(5)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U形截面的开口向下,所述支架(5)的一端固定在顶板(4)上,所述支架(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单元(6)与挡雨板(7)连接;所述调向单元(8)包括第一电机(14)、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所述第一电机(14)固定在顶板(4)上且与第一连杆(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5)通过第二连杆(16)与挡雨板(7)铰接;所述导气盒(19)内设有升降单元、喷头(24)、导气单元、进气管(29)和导气管(30),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导气单元的一侧且与喷头(24)传动连接,所述喷头(24)与水管(18)连通,所述导气单元包括第三电机(25)、第三驱动轴(26)和若干叶片(27),所述第三电机(25)固定在导气盒(19)内的顶部且与第三驱动轴(26)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27)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26)的两侧,所述进气管(29)设置在导气盒(19)内的底部且与外部连通,所述导气管(30)设置在导气盒(19)内的顶部且与出气管(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体(3)、顶板(4)、调向机构、挡雨板(7)、蓄水箱(12)、水泵(17)、水管(18)、导气盒(19)和两个支柱(2),两个所述支柱(2)的顶端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两侧,所述主体(3)架设在两个支柱(2)上,所述顶板(4)固定在主体(3)的顶端,所述挡雨板(7)设置在顶板(4)的上方,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顶板(4)和挡雨板(7)之间且与挡雨板(7)传动连接,所述主体(3)的正面设有显示屏(9)、若干出气管(10)和若干充电机构(11),所述蓄水箱(12)、水泵(17)、水管(18)和导气盒(19)均设置在主体(1)的背面,所述蓄水箱(12)固定在底座(1)上方,所述水泵(17)与蓄水箱(12)连通且通过水管(18)与导气盒(19)连通,所述导气盒(19)固定在主体(3)上;所述调向机构包括调向单元(8)、两个支架(5)和两个铰接单元(6),所述支架(5)与铰接单元(6)一一对应,所述调向单元(8)设置在两个支架(5)之间且与挡雨板(7)传动连接,所述支架(5)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U形截面的开口向下,所述支架(5)的一端固定在顶板(4)上,所述支架(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单元(6)与挡雨板(7)连接;所述调向单元(8)包括第一电机(14)、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所述第一电机(14)固定在顶板(4)上且与第一连杆(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5)通过第二连杆(16)与挡雨板(7)铰接;所述导气盒(19)内设有升降单元、喷头(24)、导气单元、进气管(29)和导气管(30),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导气单元的一侧且与喷头(24)传动连接,所述喷头(24)与水管(18)连通,所述导气单元包括第三电机(25)、第三驱动轴(26)和若干叶片(27),所述第三电机(25)固定在导气盒(19)内的顶部且与第三驱动轴(26)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叶片(27)均匀分布在第三驱动轴(26)的两侧,所述进气管(29)设置在导气盒(19)内的底部且与外部连通,所述导气管(30)设置在导气盒(19)内的顶部且与出气管(10)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景区智能导航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0)、缓冲块(21)、第二驱动轴(22)和移动块(23),所述第二电机(20)固定在导气盒(19)内的顶部,所述缓冲块(21)固定在导气盒(19)内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轴(22)设置在第二电机(20)与缓冲块(21)之间,所述第二电机(20)与第二驱动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柳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夏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