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防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777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流防涡装置,整流防涡装置布置于倒虹吸进水口上游首部,在进口前池的首部设置排气升坎、整流幕墙和导流消涡孔。排气升坎消除进入前池水流的气泡;整流幕墙阻隔跌流消力池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向前池传播;导流消涡孔的出口水流以淹没形式进入前池,并呈缓流流态,使入池水流平稳顺畅进入倒虹吸进水口,避免前池内发生水流流态转换和在进水口前产生漩涡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前池内水流消能引起水气混合流问题,以适应前池水位因运行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大幅度变化;消除了形成漩涡的不利流动,在前池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进水口前不会形成有害漩涡;以维系倒虹吸管道的平稳运行,增强倒虹吸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防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倒虹吸管道输水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整流防涡装置。
技术介绍
倒虹吸管道是输水工程跨越河道及其他阻碍物时常采用的一种过流交叉建筑物,正常运行情况下倒虹吸管道处于满流状态,属于有压管流。倒虹吸管道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水位差大小取决于倒虹吸管道进出口之间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hf和局部损失hi)。倒虹吸管道进、出口之间的水头损失与引水流量、管道长度、断面形状尺寸、轴线布置及管道表面糙率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倒虹吸管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保持不变,则倒虹吸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可以由式(1)计算:其局部水头损失由式(2)计算:式(1)和式(2)中:hf—倒虹吸管道的沿程损失,n—管道表面糙率系数,L—管道长度,R—管道的水力半径,A—管道过水断面的横断面面积,Q—管道的输水流量,hi—管道的局部损失,—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在管道轴线布置和断面形状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其水头损失的大小仍然随着引水流量和管道表面糙率的不同而变化。当输水工程在运行期间的流量变化范围较大,或者倒虹吸管道较长,管道表面糙率系数难于准确估计或运行过程中其表面糙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例如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的表面糙率系数n可能在0.011~0.0135之间,这样倒虹吸管道进出口之间的水头损失也会相差较大,从而使得倒虹吸工程在正常运行期间其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水位差发生大幅度变化。然而,倒虹吸管道进口上、下游的输水渠道的高程往往根据地形条件及输水工程的某一个特殊运行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设计时按照输送最大引水流量Qmax来确定倒虹吸进口上游和出口下游的输水渠道的高程及断面大小。倒虹吸进口上游引水渠的水位及出口下游输水渠内的水位之差相对固定,不可能随倒虹吸管道的水头损失大小而改变,这就会造成倒虹吸进口前池7的水位大幅度变化。前池7水位大幅度变化往往引起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进水口淹没深度不足,形成吸气旋涡而卷吸空气进入倒虹吸管道;(2)前池水位降低,导致引水渠水流以急流流态进入前池,并在前池内产生水跃,形成水气两相流,挟带大量气泡进入倒虹吸管道。进入倒虹吸管道的空气易聚集形成气囊,气囊随压力波动的变化振荡不仅可能引起管道水流不稳定,波动压力增大,而且可能引发气爆现象,诱发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运行期间由于引水流量和管道表面糙率的改变引起的倒虹吸管道水头损失变化,从而导致前池水位大幅度降低引起倒虹吸管道进气及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在倒虹吸管道出口段设置一道控制闸门。倒虹吸管道过流能力按照倒虹吸出口闸门全开,管道表面糙率可能最大值nmax情况下通过引水最大流量Qmax进行设计。对于引水流量和管道表面糙率减小的其他非设计运行工况,可以采取控制闸门局部开启的运行方式,使前池水位在能够维持倒虹吸管道的安全运行水位区间,以保证倒虹吸工程的正常运行。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根据倒虹吸管的表面糙率及引水流量的大小控制出口闸门的开度,调节前池水位,运行期间操作管理过程比较繁杂;2)倒虹吸工程引水流量发生变化需要调节出口闸门开度,对于长达数公里的倒虹吸管道,闸门开度变化过快可能引起管道水击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如果闸门在运行过程中锁定失效而突然坠落关闭,也可能引起过大的水击压力使管道破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采用闸门局部运行的措施抬高前池水位,使倒虹吸管道出口水流流速增高,出口需要设计消能设施,下游引水渠内的水流稳定性差。为了防止倒虹吸进水口前产生有害吸气漩涡,避免空气进入倒虹吸管道而引起水流压力波动,现有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临近进水口的上方设置若干根消涡梁,通过消涡梁的干扰来阻止进水口前形成环流流动,以避免出现吸气漩涡,防止漩涡卷吸空气进入倒虹吸管道。该技术方案仅能解决倒虹吸管道进水口前发生吸气漩涡的问题。对于输水流量变化和管道表面糙率改变而引起前池水位降低的运行情况,引水渠的水流以急流流态进入前池,并在前池内产生水跃消能使水体掺入大量空气泡,水流挟带气泡进入倒虹吸管道的问题,其现有的技术方案不能解决。同时,前池内水流消能引起的水面大幅波动也会影响倒虹吸管道的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整流防涡装置,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整流防涡装置,包括:跌流消力池1、尾坎2、通气管3、整流幕墙4、导流防涡孔5、排气升坎6、前池7、进水口8和隔墩9;跌流消力池1紧邻引水渠、跌流消力池1末端设尾坎2以形成消能水垫,尾坎2后设通气管3使坎后过流面与大气连通;跌流消力池1有多级,每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跌坎高度一般为3.0~6.0m,在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尾部底板上布置排气升坎6;在排气升坎6下游3.0~5.0m处布置整流幕墙4和导流防涡孔5,导流消涡孔5出口直接接入前池7,进水口8布置于前池7末端。导流防涡孔5位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与前池7之间,其过流横断面呈矩形,导流防涡孔5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导流防涡孔5的出口孔口高度按照进入前池7的水流为缓流流态确定,为保持水流稳定,其出口最大水流佛氏数可取0.50~0.70。整流幕墙4位于导流防涡孔5进口上部,整流幕墙4垂直布置,呈矩形状,整流幕墙4的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整流幕墙4顶部高于前池7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顶部约高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正常运行期间的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隔断跌流消力池1水面与前池7水面的连通,防止跌流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传播到前池7内,避免影响前池7及管道内的水流稳定。排气升坎6位于导流防涡孔5前的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底板上,排气升坎6坎址至导流消涡孔进口距离为3.0~5.0m,升坎顶部高程高于导流防涡孔5的进口底板高程约0.5m。排气升坎6约束水流流向上方,借助流线弯曲加速跌流消能过程中卷入水体的气泡漂移上浮,避免水流挟带气泡经导流防涡孔5进入前池7。通气管3一般采用圆形管道,通气管3的出口布置在跌流消力池1的尾坎2靠近坎顶的下游面,出口采用孔径约10cm的圆孔,通气管3出口个数根据跌流消力池1尾坎2的宽度确定。作为优选,跌流消力池1的长度L由水舌跌落长度l1和跌流壅高水跃长度l2组成,根据跌坎高度和正常运行期间的最大单宽流量确定。水舌跌落长度可按式(3)估算:式(1)中:q—跌坎处的单宽流量;P—跌坎高度;h0—来流水深。对于高坎水舌的跌落距离可用式(4)估算:跌流壅高水跃长度:l2=3.2h2(5)式(5)中:h2—跌流水跃第二共轭水深,按水跃公式计算。作为优选,跌流消力池1的级数取决于倒虹吸工程正常运行期间进口前池7水位的变化范围;假设进口前池的水位最大变化值为ΔHmax,则跌流消力池的级数N按式(6)计算:N=ΔHmax/(3~6)(6)作为优选,跌流消力池1末端尾坎2高度为跌坎高度的1/3~1/4之间,且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高度减小0.3~0.6m;其长度增加长度3m。作为优选,导流防涡孔5的出口顶板高程低于前池7最低运行水位,保持出口最小淹没深度不小于0.5m,导流防涡孔5进口上,下缘均采用圆弧曲面或椭圆曲面修圆,以利进口水流顺畅稳定。作为优选,导流防涡孔5和前池7由沿水流方向布置的隔墩9按照倒虹吸管道的根数均匀分成多孔,以便各倒虹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防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跌流消力池(1)、尾坎(2)、通气管(3)、整流幕墙(4)、导流防涡孔(5)、排气升坎(6)、前池(7)和进水口(8);跌流消力池(1)紧邻引水渠、跌流消力池(1)末端设尾坎(2)以形成消能水垫,尾坎(2)后设通气管(3)以避免坎后过流面出现负压和形成稳定跌流;跌流消力池(1)有多级,每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跌坎高度一般为3.0~6.0m,在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尾部底板上布置排气升坎(6);在排气升坎(6)下游3.0~5.0m处布置整流幕墙(4)和导流防涡孔(5),导流消涡孔(5)出口直接接入前池(7),进水口(8)布置于前池(7)末端;导流防涡孔(5)位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与前池(7)之间,其过流横断面呈矩形,导流防涡孔(5)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导流防涡孔(5)的出口孔口高度按照进入前池(7)的水流为缓流流态确定,为保持水流稳定,其出口最大水流佛氏数取0.50~0.70;整流幕墙(4)位于导流防涡孔(5)进口上部,整流幕墙(4)垂直布置,呈矩形状,整流幕墙(4)的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整流幕墙(4)顶部高于前池(7)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顶部约高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正常运行期间的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隔断跌流消力池(1)水面与前池(7)水面的连通,防止跌流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传播到前池(7)内,避免其水面波动影响前池(7)水流稳定;排气升坎(6)位于导流防涡孔(5)前的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底板上,排气升坎(6)坎址至导流消涡孔进口距离为3.0~5.0m,升坎顶部高程高于导流防涡孔(5)的进口底板高程约0.5m;排气升坎(6)约束水流流向上方,借助流线弯曲加速跌流消能过程中卷入水体的气泡漂移上浮,避免水流挟带气泡经导流防涡孔(5)进入前池(7);通气管(3)一般采用圆形管道,通气管(3)的出口布置在跌流消力池(1)的尾坎(2)靠近坎顶的下游面,出口采用孔径约10cm的圆孔,通气管(3)出口个数根据跌流消力池(1)尾坎(2)的宽度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防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跌流消力池(1)、尾坎(2)、通气管(3)、整流幕墙(4)、导流防涡孔(5)、排气升坎(6)、前池(7)和进水口(8);跌流消力池(1)紧邻引水渠、跌流消力池(1)末端设尾坎(2)以形成消能水垫,尾坎(2)后设通气管(3)以避免坎后过流面出现负压和形成稳定跌流;跌流消力池(1)有多级,每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跌坎高度一般为3.0~6.0m,在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尾部底板上布置排气升坎(6);在排气升坎(6)下游3.0~5.0m处布置整流幕墙(4)和导流防涡孔(5),导流消涡孔(5)出口直接接入前池(7),进水口(8)布置于前池(7)末端;导流防涡孔(5)位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与前池(7)之间,其过流横断面呈矩形,导流防涡孔(5)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导流防涡孔(5)的出口孔口高度按照进入前池(7)的水流为缓流流态确定,为保持水流稳定,其出口最大水流佛氏数取0.50~0.70;整流幕墙(4)位于导流防涡孔(5)进口上部,整流幕墙(4)垂直布置,呈矩形状,整流幕墙(4)的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整流幕墙(4)顶部高于前池(7)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顶部约高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正常运行期间的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隔断跌流消力池(1)水面与前池(7)水面的连通,防止跌流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传播到前池(7)内,避免其水面波动影响前池(7)水流稳定;排气升坎(6)位于导流防涡孔(5)前的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底板上,排气升坎(6)坎址至导流消涡孔进口距离为3.0~5.0m,升坎顶部高程高于导流防涡孔(5)的进口底板高程约0.5m;排气升坎(6)约束水流流向上方,借助流线弯曲加速跌流消能过程中卷入水体的气泡漂移上浮,避免水流挟带气泡经导流防涡孔(5)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王志刚张蕊张宏伟章晋雄张文远李长河高建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