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773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6
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它涉及产卵场底质生态修复与重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大麻哈鱼类分布区域的产卵场底质生境不适宜大麻哈鱼产卵孵化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大麻哈鱼类产卵河流,调查流域生态环境、河床地形底貌,选择在水质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进行底质生境观测,分析底质构成,选择历史原有鹅卵石或砾石(简称石砾)基础河段,针对底质状况制定修复方案,采用底质石砾复耕或重新铺装改良产卵场底质生境。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生态修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
技术介绍
大麻哈鱼类产沉性卵,卵粒大,怀卵量较低,一般3000-5000粒。天然产卵河流位于水质好,地下水丰富、有一定坡度的山区支流或山涧溪流中,产卵场底质一般为鹅卵石或砾石(简称石砾)底质。亲鱼繁殖具有择偶排他性和作窝产卵习性,即一对雌雄亲鱼选择适宜生境在一定厚度石砾层底质中作一个鱼窝(鱼巢,巢穴),窝的长度与雌鱼体长(叉长)相当,深度约10cm,呈半个橄榄球体形状,雌鱼将卵一次性产出于鱼窝中,雄鱼完成受精,用石砾覆盖受精卵,卵即埋于产卵的鱼窝中,并守护产卵鱼窝数天直到雌雄亲体死亡。产卵场是鱼类自然繁殖的场所,是鱼类生活史中的关键栖息地,也是大麻哈鱼类受精卵孵化场、仔稚鱼育幼场和庇护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河(流域)上游及其支流流域工程建设,农田开垦,采石挖沙等活动增多,造成鱼类栖息地洄游通道阻隔、植被覆盖率下降、沿岸带保护林受损、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流底质被覆盖、河床底质生境发生改变等生态问题,导致大麻哈鱼类产卵场面积不断减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以下步骤:一、河流底质观测:选择水质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进行底质观测,分析底质组成,底质生境因子构成;二、河流底质复耕或铺装前处理:对鹅卵石底质上淤积覆盖泥沙区域进行清淤输沙;对石缝中泥沙或压实鹅卵石区段进行底质翻刮冲刷;对泥沙或石缝中泥沙上生长的水草进行清除;对由于采砂挖石导致底质凸凹不平河段进行平整复原;对河道中堆积杂物进行清理;三、河流底质复耕:采用挖掘机械对底质石缝中泥沙或压实石砾区段进行翻动复耕,复耕厚度在10cm以上;四、河流底质铺装重建:对复耕后仍不能产卵作窝底质的河段进行石砾铺装,石砾原料经过筛分,将粒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以下步骤:一、河流底质观测:选择水质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进行底质观测,分析底质组成,底质生境因子构成;二、河流底质复耕或铺装前处理:对鹅卵石底质上淤积覆盖泥沙区域进行清淤输沙;对石缝中泥沙或压实鹅卵石区段进行底质翻刮冲刷;对泥沙或石缝中泥沙上生长的水草进行清除;对由于采砂挖石导致底质凸凹不平河段进行平整复原;对河道中堆积杂物进行清理;三、河流底质复耕:采用挖掘机械对底质石缝中泥沙或压实石砾区段进行翻动复耕,复耕厚度在10cm以上;四、河流底质铺装重建:对复耕后仍不能产卵作窝底质的河段进行石砾铺装,石砾原料经过筛分,将粒径1-8cm的鹅卵石或砾石铺装在步骤二前处理后的河道底部,且3-7cm粒径的石砾占80%以上;根据复耕厚度而定,铺装最大厚度为20cm,底质石砾疏松活动层在30cm以上;五、建设沿岸带保护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底质泥沙淤积和水域污染,防止次生水生植物滋生;六、对于铺装后底质复原有益生物群落,进行河流底质生境重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河流大麻哈鱼类产卵场底质生境修复与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水质适宜是指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达到70%,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河流秋季、冬季、春季均不断流,流速在0.2~1.0m/s,河流平均水深达到30cm,河床底质基础为鹅卵石或砾石组成,溶解氧达到6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河流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