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45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防淤积装置包括囊体组件及水泵。充水后囊体组件的尺寸与待填充的沉坞坑的尺寸相匹配,囊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囊体结构。根据沉坞坑待填充部分的尺寸,选择囊体结构的数量,若采用多个囊体结构,多个囊体结构并列设置。水泵连接于囊体结构的囊本体的充水口处,启动水泵,向囊本体的空腔内充水。随着空腔内的水量越来越多,囊体组件逐渐变重下沉,进而沉入到沉坞坑待填充部分内。因此,泥沙无法落入沉坞坑内,起到防止泥沙在沉坞坑内淤积的效果。同时,防淤积装置施工简单快捷,施工时不会对水生态和水环境造成影响,且可重复使用,具有环保节能、经济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需防止泥沙淤积
,特别是涉及一种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沉坞坑是指在江河湖海中由于水深不够,通过挖深河床或海床所形成的深坑,该深坑用于让浮船坞能下沉到必要的深度,以进行船舶制造、维修或检修工作,在其余时间内则闲置无用。其中,浮船坞简称浮坞,是一种主要用于修、造船的工程船舶,还可用于打捞沉船,运送深水船舶通过浅水的航道等。在沉坞坑闲置期内,由于沉坞坑很深,其附近的泥、土或沙,会在水流、海流、海浪、风暴潮等的作用下向沉坞坑的深水区移动,并不再回到浅水区,最终造成沉坞坑的淤积而变浅。即便在沉坞坑工作期间,浅水过渡区也处于空置状态,该区也容易淤积而变浅,并直接影响深水区的水深。常规的沉坞坑清淤采用疏浚法,但是疏浚法存在污染水环境、施工成本高、疏浚土处置难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沉坞坑淤积而变浅的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一种囊体结构,包括囊本体,所述囊本体的侧壁围成一空腔,所述囊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充水口,所述充水口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囊本体,所述囊本体的侧壁围成一空腔,所述囊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充水口,所述充水口用于连接水泵,充水后的所述囊本体的尺寸与所述沉坞坑的尺寸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囊本体,所述囊本体的侧壁围成一空腔,所述囊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充水口,所述充水口用于连接水泵,充水后的所述囊本体的尺寸与所述沉坞坑的尺寸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本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充气口用于连接气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骨架,所述筋骨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囊本体的内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骨架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带,所述加强带设置于所述囊本体内,并将所述空腔分成至少两个相互分隔设置的容纳腔,所述加强带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5.一种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囊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囊体结构,若所述囊体结构为一个,所述囊体结构能够设置于沉坞坑内;若所述囊体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囊体结构能够并列设置于沉坞坑内;及至少一个水泵,每一所述囊本体的充水口处连接有至少一所述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对所述空腔充水,充水后的所述囊体组件的尺寸与待填充的沉坞坑的尺寸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组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沉坞坑的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5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诚梁燕侯堋王其松刘晓建彭石王世俊朱小伟王建平陈奕芬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