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和线圈状纤维技术

技术编号:207569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工序(a)和工序(b),工序(a)中,对沿着纤维的长轴方向按照一定规则交替设置有多个第1区域和多个第2区域的纤维施加扭转,以具有圆筒状的线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所述线圈状纤维,多个第2区域的表面颜色与多个第1区域的表面颜色不同,工序(b)中,检测出在线圈的中心轴方向上,第1区域的长度与第2区域的长度的比率关系不满足所述一定规则的部位作为线圈状纤维的缺陷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目测或检测器容易地发现所述缺陷部,由此能够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和线圈状纤维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和线圈状纤维。
技术介绍
图9所示的线圈状纤维1是通过将纤维扭转而得到的,由于通过热而进行伸缩动作,因此通过将电极附设在线圈状纤维1的周围并进行加热,能够实现电动致动。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线圈状纤维的致动器。但是,在其制造工序中,由于纤维的缺陷或在扭转时施加于纤维的张力不均匀等,其线圈形状有时会产生图10那样的没有形成绕组部4a的缺陷部5。所述缺陷部5在使用线圈状纤维1作为致动器时,会成为断裂或位移等不稳定行为的原因,因此需要制作不具有缺陷部5的线圈状纤维1。为此,在线圈状纤维1的制作后寻找缺陷部5,以不含该部分的方式切取所需长度,由此得到不具有缺陷部5的线圈状纤维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27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1114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以往通过目测寻找所述缺陷部5,因此存在经常看漏所述缺陷部5这样的课题。特别是所述线圈状纤维1经常为透明体,并且绕组部4a的长轴方向的长度L(参照图10)为0.5mm左右,通过目测寻找所述缺陷部5本身十分困难。因此,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具备工序(a)和工序(b),所述工序(a)中,对沿着纤维的长轴方向按照一定规则交替设置有多个第1区域和多个第2区域的所述纤维施加扭转,以具有圆筒状的线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所述线圈状纤维,所述多个第2区域的表面颜色与所述多个第1区域的表面颜色不同,所述工序(b)中,检测出在所述线圈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第1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2区域的长度的比率关系不满足所述一定规则的部位作为所述线圈状纤维的缺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0 JP 2017-1410371.一种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具备工序(a)和工序(b),所述工序(a)中,对沿着纤维的长轴方向按照一定规则交替设置有多个第1区域和多个第2区域的所述纤维施加扭转,以具有圆筒状的线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所述线圈状纤维,所述多个第2区域的表面颜色与所述多个第1区域的表面颜色不同,所述工序(b)中,检测出在所述线圈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第1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2区域的长度的比率关系不满足所述一定规则的部位作为所述线圈状纤维的缺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工序(c),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工序(a)之后且所述工序(b)之前取得所述比率关系,判断取得的所述比率关系是否与基于所述一定规则得到的比率一致,在所述工序(b)中,基于通过所述工序(c)得到的判断结果来检测所述缺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工序(c),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工序(b)之后将包含通过所述工序(b)检测出的所述欠缺部的所述第1区域切断,从所述线圈状纤维中除去包含所述缺陷部的所述第1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工序(d),所述工序(d)中,将在所述工序(c)中除去所述缺陷部之后的所述线圈状纤维的端部彼此连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状纤维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工序(d),所述工序(d)中,介由修补用线圈状纤维将在所述工序(c)中除去所述缺陷部之后的所述线圈状纤维的端部之间进行连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头健司林直毅金子由利子平冈牧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