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层叠膜、层压膜及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44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膜,其具有合适的易开封性,且在高温下也具有高密封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一种层叠膜而可实现合适的易开封性与高温下的高的密封强度,该层叠膜是具有表面层(A)、中间层(B)及密封层(C)的层叠膜,上述表面层(A)及密封层(C)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上述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上述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上述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上述中间层(B)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上述密封层(C)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膜、层压膜及包装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为密封膜的易开封性优异且可在高温下进行杀菌处理的层叠膜、层压膜及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关于沸煮、蒸煮等食品的包装容器、隐形眼镜等卫生用品的包装容器等包装容器,要求具有不发生加热杀菌中的内容物泄漏、因流通时的冲击所致的开封等这样的高密封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在开封时可容易开封的易开封性。作为具有合适的密封性与易开封性的膜,公开了例如聚丙烯系的密封层、与以聚乙烯系树脂为主体的树脂层所层叠而成的复合膜(参照专利文献1);含有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的密封层、与含有聚丙烯系树脂的树脂层所层叠而成的多层膜(参照专利文献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04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228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食品、卫生用品的包装容器方面,基于卫生性提高、有效期限的长期化、制造效率提高等的需求,要求对于更高温下的加热杀菌处理的耐受性。上述的膜虽具有合适的密封性、易开封性,但在大于130℃那样的高温下包装容器内的内压会变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温下的密封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层叠膜,其具有合适的易开封性,且在高温下也具有高密封强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层叠膜解决上述课题,该层叠膜是具有表面层(A)、中间层(B)及密封层(C)的层叠膜,其中,上述表面层(A)及密封层(C)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上述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上述中间层(B)中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上述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上述中间层(B)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上述密封层(C)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膜是能够保持可容易开封的优异易开封性、以及在大于130℃这样的高度加热杀菌处理时也良好的密封强度,因此可适用作为需进行加热杀菌等高温处理的各种包装容器的密封膜。尤其,将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膜作为密封膜使用的层压膜适合作为将食品、卫生用品、医疗用品等包装中使用的具有开口部的包装容器的开口部加以密封的盖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膜是具有表面层(A)、中间层(B)及密封层(C)的层叠膜,表面层(A)及密封层(C)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而且,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另外,层叠膜的中间层(B)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密封层(C)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表面层(A)]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膜中使用的表面层(A)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通过使用聚丙烯系树脂作为表面层,可提高层叠膜的耐热性。作为该聚丙烯系树脂,可列举例如丙烯均聚物,丙烯与乙烯、丁烯-1等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共聚物,可使用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的任一者。作为其中优选的物质,可列举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等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优选共聚物中的源自丙烯的成分含有率为9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92~98摩尔%。这些丙烯系树脂(a)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作为聚丙烯系树脂,优选其熔点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40℃以上。通过使用该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能够得到可维持高温下的密封强度的耐热性。另外,该熔点是由示差扫描量热计(DSC)求得的吸热峰温度。表面层(A)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表面层(A)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通过将聚丙烯系树脂的含量设为该范围,可维持耐热性。表面层(A)中,可并用上述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其它树脂。作为该其它树脂,也可混合上述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其它烯烃系树脂、制造丙烯系膜时所产生的膜端部等的回收品等。作为上述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烯烃系树脂,优选聚乙烯系树脂。作为该树脂,可列举例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其中优选聚乙烯树酯,尤其优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最优选密度0.918~0.950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些聚乙烯系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表面层(A)中的该其它树脂的含量优选为表面层(A)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20质量%以下,从耐热性的观点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另外,表面层(A)中,可适当地添加润滑剂、抗结块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防雾剂等、着色剂等添加剂。[中间层(B)]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该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该中间层,可实现合适的易开封性与高温下的高密封强度。作为中间层(B)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b1),与上述表面层(A)中例示的聚丙烯系树脂同样地,可使用丙烯均聚物,丙烯与乙烯、丁烯-1等α-烯烃的共聚物等;作为共聚物,可使用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其中,优选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这些丙烯系树脂(b1)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聚丙烯系树脂(b1)的熔点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40℃以上。通过使用该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1),可维持高温下的密封强度。聚丙烯系树脂(b1)在23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0~10g/10分钟,更优选为3.0~8.0g/10分钟。通过将熔体流动速率设为该范围,容易得到合适的易开封性、挤出成形性。作为中间层中使用的聚乙烯系树脂(b2),与上述表面层(A)中例示的聚乙烯系树脂同样地,可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其中,可优选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些聚乙烯系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因在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时容易得到合适的耐热性,因此可优选使用密度0.940~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特别优选密度0.950~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b2)的熔点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2℃以上。通过使用该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b2),可维持高温下的密封强度。聚乙烯系树脂(b2)在19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2~20g/10分钟,更优选为5~15g/10分钟。通过使用该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乙烯系树脂(b2),在与聚丙烯系树脂(b1)进行熔融混练而挤出成形时容易得到良好的分散性,容易实现合适的密封强度。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为具有表面层(A)、中间层(B)及密封层(C)的层叠膜,所述表面层(A)及密封层(C)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所述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所述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所述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所述中间层(B)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并且所述密封层(C)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03 JP 2016-1958101.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为具有表面层(A)、中间层(B)及密封层(C)的层叠膜,所述表面层(A)及密封层(C)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所述中间层(B)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1)与聚乙烯系树脂(b2),所述中间层(B)所含的树脂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b1)的含量为40~70质量%,所述聚乙烯系树脂(b2)的含量为30~60质量%,所述中间层(B)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并且所述密封层(C)的厚度是层叠膜的总厚度的1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所述中间层(B)中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根村阳之介森谷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