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膜和使用其生产装饰成形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4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饰膜借助于热成形而粘贴至树脂成形体,并且包括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的密封层(I)和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层(II)。聚丙烯系树脂(A)满足要求(a1),而聚丙烯系树脂(B)满足要求(b1)。(a1)熔体流动速率(MFR(A))(在230℃、2.16kg的负荷下)大于0.5g/10分钟。(b1)熔体流动速率(MFR(B))(在230℃、2.16kg的负荷下)和MFR(A)满足关系式(b‑1)。MFR(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装饰膜和使用其生产装饰成形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热成形粘贴在树脂成形体上的装饰膜和使用该装饰膜生产装饰成形体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通过热成形粘贴在树脂成形体上的装饰膜,其可以抑制在热成形时膜的皱缩和破裂,可以展现充分的对树脂成形体的粘接强度,并且对膜的损害例如在热成形后的褶皱消失(fadingofcrimps)和在热成形时膜中含有的添加剂向膜外部的迁移等较少,以及使用该装饰膜生产装饰成形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对削减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要求,增加了装饰技术代替涂布的需求,因此提出各种装饰技术。尤其是,提出了形成装饰成形品的技术,其中装饰膜和成形体通过将代替涂膜的装饰膜借由真空压力成形或真空成形施加至成形体而一体化(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并且近来,它特别引人注目。由于通过真空压力成形和真空成形的装饰成形,所以与通过嵌入成形(insertforming)代表的其它装饰成形相比,形状的自由度大,外观由于没有接缝的生成(因为装饰膜的边缘卷绕至装饰对象的背面)而是优异的,并且可以在相对的低温低压下进行热成形,装饰成形具有通过将褶皱等施加至装饰膜的表面而使在装饰成形体的表面上的褶皱等的再现性方面优异的优点。在这样的通过真空压力成形和真空成形的装饰成形中,在使装饰膜和成形体粘贴时,存在的问题是在装饰膜上产生膜的破裂和/或皱纹,无法充分得到装饰膜与成形体之间的粘接强度。此外,作为用于改进粘接强度的层,提出粘接剂、或增粘剂等的使用,但是这种使用具有的问题是:它们是昂贵的,层构成变得极其复杂,耐溶剂性和耐热性不充分,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将具有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粘接层的装饰膜施加至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基体(成形体),装饰膜和成形体热熔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和3)。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使用聚丙烯系树脂作为装饰膜的粘接层,但是实际上,需要提供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碳酸酯等的另外的层作为粘接层上的表面层、结合层和/或主体层(bulklayer)。如垂伸性(draw-down)等热成形性通过原样地组合异种的原料来表现,在由不含有异种的原料的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装饰膜中不能确保热成形性,孔穴、皱纹和空气的卷入易于在粘贴膜的成形品的表面上产生,进一步,产生膜的破裂,因此不能得到外观优异的装饰成形体。特别地,在其中含有聚氨酯树脂作为异种的原料的情况下,作为热固性树脂的聚氨酯树脂在加热时不熔融,以致容易保持膜的形态,并且热成形性显著提高,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回收利用性极低。即,在专利文献2和3中记载的装饰膜中,存在的问题是:它们含有异种的原料用于确保如粘接性和外观等热成形性,层构成复杂且对于其生产要求许多步骤,并且难以使组合异种原料的装饰膜回收利用。另外,存在的问题是:褶皱消失的现象,即,通过在热成形时的膜的加热和熔融而产生膜表面上的褶皱等的消失。此外,通过真空压力成形和真空成形的装饰成形具有的优点在于:成形品具有通过注塑成形等的步骤形成的基体和装饰膜之间的高一体性,但是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装饰膜拾取(pickup)形成于基体表面上的划痕,并且由于形成于基体表面上的划痕的影响而导致的外观缺陷易于在装饰成形体的表面上出现。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2-67137专利文献2:JP-A-2013-14027专利文献3:JP-A-2014-12494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常规技术中,尚未得到可同时实现优异的粘接性和外观二者的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装饰膜。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三维装饰热成形的装饰膜:可以同时实现充分的粘接强度和产品外观二者,展现较少的褶皱消失,能够通过使基体的划痕不明显而减少产品缺陷,并且易于回收利用,以及一种使用该装饰膜生产装饰成形体的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三维装饰热成形中,对于将固体状态的装饰膜粘贴至固体状态的树脂成形体,需要使成形体的表面和膜充分地软化或熔融。因此,变得重要的是添加用于软化或熔融成形体表面和膜所必要的热量或者使用容易软化或熔融的成形体和膜。另一方面,当膜加热过度时,膜的粘度下降,并且因成形体在三维装饰热成形步骤中的突起和在使真空室恢复至大气压时空气的流入而膜破裂或者猛烈移动,因而导致外观缺陷。此外,当膜加热过度时,膜中含有的添加剂迁移至膜的外部,以致出现赋予的来源于添加剂的功能例如耐热性、耐候性和成核性等下降的问题。另外,出现易于产生褶皱消失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不仅用于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另外还使形成于基体表面上的划痕不明显的装饰膜的构成。结果,通过凭借组合由含有满足特定要求的聚丙烯系树脂(A)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密封层(I)和由含有满足特定要求的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II)而构成装饰膜,由于密封层(I)而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并且由于层(II)而抑制整个膜的粘度的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因此发现了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具体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来解决:(1)组合密封层(I)和层(II),所述密封层(I)由通过充分的熔融松弛(relaxation)可以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层(II)由抑制整个膜的粘度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2)组合密封层(I)和层(II),所述密封层(I)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C)作为主要组分的、可以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层(II)由抑制整个膜的粘度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3)组合密封层(I)和层(II),所述密封层(I)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和热塑性弹性体(D)作为主要组分的、可以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层(II)由抑制整个膜的粘度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4)组合密封层(I)和层(II),所述密封层(I)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和特定热塑性树脂(E)作为主要组分的、可以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层(II)由抑制整个膜的粘度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以及(5)组合密封层(I)和层(II),所述密封层(I)由可以展现满意的粘接强度的、含有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F)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层(II)由抑制整个膜的粘度下降且实现热成形性的维持和褶皱消失的抑制的、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另外,出乎意料地,此类装饰膜的使划痕不明显的效果高,因而,他们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1]一种用于通过热成形粘贴在树脂成形体上的装饰膜,其包括: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的密封层(I);和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层(II),其中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满足以下要求(a1),并且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满足以下要求(b1):(a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MFR(A))大于0.5g/10分钟,(b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过热成形粘贴在树脂成形体上的装饰膜,其包括: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的密封层(I);和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层(II),其中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满足以下要求(a1),并且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满足以下要求(b1):(a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MFR(A))大于0.5g/10分钟,(b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MFR(B))和MFR(A)满足关系式(b‑1):MFR(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2 JP 2016-151988;2016.08.02 JP 2016-151981.一种用于通过热成形粘贴在树脂成形体上的装饰膜,其包括: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的密封层(I);和含有聚丙烯系树脂(B)的层(II),其中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满足以下要求(a1),并且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满足以下要求(b1):(a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MFR(A))大于0.5g/10分钟,(b1)熔体流动速率(在230℃、2.16kg的负荷下)(MFR(B))和MFR(A)满足关系式(b-1):MFR(B)<MFR(A)...式(b-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中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进一步满足以下要求(a2)至(a4),并且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进一步满足以下要求(b2):(a2)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为茂金属催化剂系丙烯系聚合物,(a3)熔融峰温度(Tm(A))小于150℃,(a4)通过GPC测量得到的分子量分布(Mw/Mn(A))为1.5至3.5,(b2)熔融峰温度(Tm(B))和Tm(A)满足关系式(b-2):Tm(B)>Tm(A)...式(b-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中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进一步满足以下要求(a5),并且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进一步满足以下要求(b3):(a5)结晶温度(Tc(A))小于100℃,(b3)结晶温度(Tc(B))和Tc(A)满足关系式(b-3):Tc(B)>Tc(A)...式(b-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中所述密封层(I)由其中聚丙烯系树脂(A)与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C)的重量比为97:3至5:95的树脂组合物(X3)构成,并且所述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C)满足以下要求(c1)至(c3):(c1)乙烯含量[E(C)]为65wt%以上,(c2)密度为0.850至0.950g/cm3,(c3)熔体流动速率(230℃、2.16kg的负荷)(MFR(C))为0.1至100g/1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中所述密封层(I)由其中聚丙烯系树脂(A)与热塑性弹性体(D)的重量比为97:3至5:95的树脂组合物(X4)构成,并且所述热塑性弹性体(D)满足以下要求(d1)至(d3):(d1)所述热塑性弹性体(D)为其中丙烯和丁烯中的至少一种为主要组分的热塑性弹性体,(d2)密度为0.850至0.950g/cm3,(d3)熔体流动速率(230℃、2.16kg的负荷)(MFR(D))为0.1至100g/10分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中所述密封层(I)由其中聚丙烯系树脂(A)与热塑性树脂(E)的重量比为97:3至5:95的树脂组合物(X5)构成,所述热塑性树脂(E)满足以下要求(e1),并且所述树脂组合物(X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野悟史飞鸟一雄北浦快人新部森万高桥邦宜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