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115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组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模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模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力元件;多个金属接触端;其中待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时,所述待检测模组上的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连接;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其中,所述抵压件盖设于所述待检测模组上,所述第一磁力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元件吸附连接,所述抵压件抵压所述待检测模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紧密连接。该装置采用磁力吸附方式实现待检测模组在壳体内的固定,使得待检测模组在模组检测装置上的固定和取出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节省时间,以便于实现待检测模组的快速检测。

Module De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dule de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module connection component located in the shell, wherein the module connec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magnetic element, a plurality of metal contact ends, a connection pin on the module to be detected and a metal contact end when the module to be detected is set inside the shell, and a compression component. A second magnetic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top, in which the pressure-resisting part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module to be tested, the first magnetic element is adsorb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agnetic element, the pressure-resisting part is pressed against the module to be tested, and the connecting pin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contact end. The device uses magnetic adsorption to fix the module to be tested in the shell, which mak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fixing and removing the module to be tested on the module detection device simple, convenient and time-sav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he module to be te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是指一种模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通用模组电信标准化协会(ChinaCommunicationsStandardsAssociation,CCSA)TC5制定的一种模组规范,对模组的机械尺寸、电气接口及部分软件接口作了标准化的定义,该规范的制定给物联网终端厂家和模组厂家都带来了研发上的便利。对于模组厂家提出的通用模组产品,目前的检测方式通常需要将待检测的模组安装固定于用于检测的治具上,模组在治具上的安装固定过程操作繁琐且耗时,无法实现模组的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检测装置,用于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模组检测装置,模组在检测装置上的固定操作繁琐且耗时,无法实现模组的快速检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组检测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模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模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力元件;多个金属接触端;其中待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时,所述待检测模组上的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连接;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其中,所述抵压件盖设于所述待检测模组上,所述第一磁力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元件吸附连接,所述抵压件抵压所述待检测模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紧密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两个容置空间,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模组连接组件。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容置空间在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且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容置空间中,第一容置空间在第一水平剖面上形成第一图形,第二容置空间在第二水平剖面上形成第二图形,其中所述第一图形在所述第二水平剖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剖面为经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任一水平剖面,所述第二水平剖面为经过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任一水平剖面。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容置空间中,位于最上方的第三容置空间连通至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在所述上端面形成开口。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容置空间中,设置于不同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模组连接组件,用于与不同尺寸的待检测模组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力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多个金属接触端的外围分布设置,所述抵压件上所设置的所述第二磁力元件与所述第一磁力元件一一对应。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力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力元件的其中之一为磁铁,所述第一磁力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力元件的其中另一个为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磁铁为电磁铁。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检测装置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金属接触端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幕,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模组检测装置,采用磁力吸附方式实现待检测模组在壳体内的固定,使得待检测模组在模组检测装置上的固定和取出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节省时间,以便于实现待检测模组的快速检测。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所述模组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表示待检测模组在第一实施结构的所述模组检测装置内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图3表示在第一实施结构中,壳体内所设置金属接触端与第一磁力元件之间位置结构关系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所述模组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5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的投影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模组检测时,模组在检测装置上的固定操作繁琐且耗时,无法实现模组快速检测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组检测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的抵压件,第二磁力元件与检测装置内的第一磁力元件能够吸附连接,利用第一磁力元件与第二磁力元件之间的吸附力,抵压件能够抵压待检测模组,使待检测模组上的连接引脚与模组检测装置内的金属接触端之间紧密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待检测模组固定在模组检测装置的内部,且实现待检测模组与模组检测装置电连接时,只需要将待检测模组放置于模组检测装置内,之后抵压件放置于待检测模组上,即能够实现第一磁力元件与第二磁力元件之间的吸附连接,保证待检测模组在模组检测装置内的固定,且待检测模组的连接引脚与所述模组检测装置的金属接触端之间紧密电连接;进一步地,在完成检测之后,只需要对抵压件稍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即能够使抵压件与待检测模组之间分离。因此上述待检测模组在模组检测装置内的固定过程操作方便、简单、省时,以便于实现待检测模组的快速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待检测模组可以为电子设备或终端内用于设置电子器件的模组。如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模组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待检测模组在第一实施结构的所述模组检测装置内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模组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00和位于壳体100内的模组连接组件200。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内设置容置空间,模组连接组件200位于容置空间内。具体地,该模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力元件210、多个金属接触端220和抵压件230,其中抵压件230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231。其中,当待检测模组300设置于壳体100内部时,待检测模组300上的连接引脚与金属接触端220一一对应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待检测模组300通常平放于壳体100内,多个金属接触端220在壳体100内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依据待检测模组300上连接引脚的结构和排列方式设置。可选地,在壳体100的内部,第一磁力元件210设置于多个金属接触端220的外侧,保证设置位置不会影响待检测模组300上连接引脚与壳体100内金属接触端220的接触连接。可选地,金属接触端220可以为金属触点或者为金属弹簧触针,例如为金属弹簧顶针、金属弹簧探针或者金属弹簧针。采用上述设置结构,当待检测模组300平放于壳体100内时,待检测模组300上的连接引脚位于壳体100内金属接触端220的上方,并与金属接触端220一一对应地接触连接。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0内还设置有抵压件230,平放于待检测模组300上方,抵压件230朝向待检测模组30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231,能够与第一磁力元件210吸附连接。这样,利用第一磁力元件210对第二磁力元件231的向下吸附力,使得抵压件230向下抵压待检测模组300,以保证待检测模组300上连接引脚与壳体100内金属接触端220之间的紧密接触连接,使待检测模组300能够固定在壳体100内部。采用该结构,避免采用现有技术的螺钉固定方式,使得待检测模组在模组检测装置内的固定过程操作方便、简单、省时,以便于实现待检测模组的快速检测。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磁力元件210和第二磁力元件231的其中之一为磁铁,第一磁力元件210和第二磁力元件231的其中另一个为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例如为含铁金属。可选地,第一磁力元件210与第二磁力元件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模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模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力元件;多个金属接触端;其中待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时,所述待检测模组上的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连接;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其中,所述抵压件盖设于所述待检测模组上,所述第一磁力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元件吸附连接,所述抵压件抵压所述待检测模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模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模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磁力元件;多个金属接触端;其中待检测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时,所述待检测模组上的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连接;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元件,其中,所述抵压件盖设于所述待检测模组上,所述第一磁力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元件吸附连接,所述抵压件抵压所述待检测模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金属接触端紧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两个容置空间,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模组连接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容置空间在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且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容置空间中,第一容置空间在第一水平剖面上形成第一图形,第二容置空间在第二水平剖面上形成第二图形,其中所述第一图形在所述第二水平剖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剖面为经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任一水平剖面,所述第二水平剖面为经过所述第二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玮文曹蕾潘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