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等软介质实现非接触电能传输的新型供电技术,其以供电灵活、安全、稳定性高及环境亲和力强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医疗、消费电子产品、水下供电、电动车充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目前,商用的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可达80%,已达到线充的水平。无线充电设备能够兼容不同的移动设备,方便携带。无线充电设备通过电磁耦合输送电能。在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中,多个线圈分别并联后构成线圈组,该线圈组连接到同一个谐振电路,从而实现将电能耦合到电能接收端。然而,传统的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距离较短,该充电距离只能满足精密结构如手机、平板电脑、手环等贴近充电的设备,应用范围单一,且无法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无线充电电路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线充电距离短而无法满足长距离充电要求,应用范围单一的问题,且无法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无线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提供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头线圈和多个谐振单元;其中,各所述谐振单元与所述抽头线圈的各抽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抽头线圈的公共端用于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抽头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二驱动电路;其中,各所述谐振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抽头与所述公共端之间的线圈分别构成多个谐振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头线圈和多个谐振单元;其中,各所述谐振单元与所述抽头线圈的各抽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抽头线圈的公共端用于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抽头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二驱动电路;其中,各所述谐振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抽头与所述公共端之间的线圈分别构成多个谐振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单元包括开关以及至少两个谐振电容;各所述谐振电容并联后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为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一端,各所述谐振电容并联后的第二端为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二端;或,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为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二端,各所述谐振电容并联后的第二端为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谐振单元的谐振电容值与对应的所述抽头与所述公共端之间的线圈匝数相匹配,以使得各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同。4.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抽头线圈的公共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谐振单元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一调整模块,所述第一调整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抽头线圈的公共端;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以改变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模块和第二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调整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单元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以改变所述无线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功,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