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跃霖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72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包括壳、气嘴、气泵、成形切削刀片、第一转轴和第一管道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通过设置冷却液与水混合喷出冷却水进行降温,解决了因切削打磨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工件形变且防止了打磨时粉末的飞扬,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设置气泵对切削打磨后的工件进行吹气,将工件上的赃物与切削液进行吹干,保证了工件的整洁干净;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将切削液与水按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减少了切削液的浪费;通过设置的夹持装置上四个定位槽,可同时加工四个工件,再通过第四电机带动夹持装置旋转,使工件依次切削打磨,充分节约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比如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现有的五金制作用不锈钢打磨装置存在打磨效率低的缺点,在打磨过程中,常出现打磨不均匀,操作不方便,打磨厚度不达标等问题,对于一些表面平整、形状规则的工件来说,由于其表面不存在难以企及的死角而使打磨操作变得简便,现有的打磨机一般结构复杂,工件在打磨前需要进行固定等操作,这影响了加工的效率,人工打磨方式速度慢,工作效率低,打磨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需设计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五金制作用不锈钢快速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解决了机械零件需要人工进行打磨和打磨机械比较复杂,打磨不均匀,操作不方便,打磨厚度不达标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包括万向轮、万向轮支撑杆、装置底座、丝杆底座、打磨室、活动安全门、气缸、装置外壳、气嘴、气泵、成形切削刀片、第一转轴、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缸、第一电机、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杆、冷却液筒、第一管道、第一水泵、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刀柄、磨盘、混合箱、第二管道、搅拌装置、第二水泵、第三水泵、雾化喷头、第二管道、水箱、过滤嘴、第四管道、第三电机、排污口、过滤池、丝杆、伸缩板、联轴器、第四电机和夹持装置;所述装置底座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支撑杆,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底部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装置底座底部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下表面设有排污口;所述装置底座上表面设有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左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内活动连接有活动安全门;所述装置外壳内设有打磨室,所述打磨室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丝杆底座,所述丝杆底座右侧活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右端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机右侧设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端与打磨室右下端固定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下端与过滤池固定连通;所述丝杆中间活动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上端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第四电机右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右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内侧右表面;所述装置外壳右侧外表面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装置底座右侧上表面设有水箱;所述混合箱右侧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下端与水箱固定连通且沿伸至底部,所述第二管道底部设有过滤;所述混合箱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管道贯穿于第二水泵;所述装置外壳上表面右侧设有冷却液筒,所述冷却液筒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中贯穿有一根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左端与冷却液筒,所述第一管道下端与混合箱固定连通;所述混合箱下表面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内贯穿有一根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向左沿伸至打磨室内,所述第二管道左端均匀分布有雾化喷头,所述第二管道下端与混合箱下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液筒左侧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沿伸至打磨室内,所述第二液压杆下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下端设有刀柄,所述刀柄下端设有磨盘;所述第二液压缸左侧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沿伸至打磨室内,所述第一液压杆下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端设有成形切削刀片;所述第一液压缸左侧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下端设有气嘴,所述气嘴沿伸至打磨室内。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夹持装置底座、支撑平台、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杆、第一夹板、第四液压缸、第四液压杆、第二夹板和定位槽;所述夹持装置底座四个角均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内中间均有第四液压缸,所述第四液压缸内均活动连接有第四液压杆,所述第四液压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所述支撑平台下端均设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内均活动连接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支撑平台右侧均设有一个定位槽。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第五电机、搅拌杆、搅拌叶片、搅拌室和搅拌装置外壳;所述搅拌装置外壳内设有搅拌室;所述搅拌装置外壳上表面设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内活动连接有一根搅拌杆,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搅拌杆沿伸至搅拌室底部,所述搅拌杆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底部设有防滑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变频电机。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嘴为活性炭吸附过滤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通过设置冷却液与水混合喷出冷却水进行降温,解决了因切削打磨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工件形变且防止了打磨时粉末的飞扬,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2)通过设置气泵对切削打磨后的工件进行吹气,将工件上的赃物与切削液进行吹干,保证了工件的整洁干净。(3)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将切削液与水按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减少了切削液的浪费。(4)通过设置的夹持装置上四个定位槽,可同时加工四个工件,再通过第四电机带动夹持装置旋转,使工件依次切削打磨,大大节约了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万向轮;2-万向轮支撑杆;3-装置底座;4-丝杆底座;5-打磨室;6-活动安全门;7-气缸;8-装置外壳;9-气嘴;10-气泵;11-成形切削刀片;12-第一转轴;13-第一液压杆;14-第一液压缸;15-第一电机;16-第二液压缸;17第二液压缸;18-冷却液筒;19-第一管道;20-第一水泵;21-第二电机;22-第二转轴;23-刀柄;24-磨盘;25-混合箱;26-第二管道;27-搅拌装置;28-第二水泵;29-第三水泵;30-雾化喷头;31-第二管道;32-水箱;33-过滤嘴;34-第四管道;35-第三电机;36-排污口;37-过滤池;38-丝杆;39-伸缩板;40-联轴器;41-第四电机;42-夹持装置;43-夹持装置底座;44-支撑平台;45-第三液压缸;46-第三液压杆;47-第一夹板;48-第四液压缸;49-第四液压杆;50-第二夹板;51-定位槽;52-第五电机;53搅拌杆;54-搅拌叶片;55-搅拌室;56-搅拌装置外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包括万向轮1、万向轮支撑杆2、装置底座3、丝杆底座4、打磨室5、活动安全门6、气缸7、装置外壳8、气嘴9、气泵10、成形切削刀片11、第一转轴12、第一液压杆13、第一液压缸14、第一电机15、第二液压缸16、第二液压杆17、冷却液筒18、第一管道19、第一水泵20、第二电机21、第二转轴22、刀柄23、磨盘24、混合箱25、第二管道26、搅拌装置27、第二水泵28、第三水泵29、雾化喷头30、第二管道31、水箱32、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万向轮支撑杆(2)、装置底座(3)、丝杆底座(4)、打磨室(5)、活动安全门(6)、气缸(7)、装置外壳(8)、气嘴(9)、气泵(10)、成形切削刀片(11)、第一转轴(12)、第一液压杆(13)、第一液压缸(14)、第一电机(15)、第二液压缸(16)、第二液压杆(17)、冷却液筒(18)、第一管道(19)、第一水泵(20)、第二电机(21)、第二转轴(22)、刀柄(23)、磨盘(24)、混合箱(25)、第二管道(26)、搅拌装置(27)、第二水泵(28)、第三水泵(29)、雾化喷头(30)、第二管道(31)、水箱(32)、过滤嘴(33)、第四管道(34)、第三电机(35)、排污口(36)、过滤池(37)、丝杆(38)、伸缩板(39)、联轴器(40)、第四电机(41)和夹持装置(42);所述装置底座(3)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支撑杆(2),所述万向轮支撑杆(2)底部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所述装置底座(3)底部设有过滤池(37),所述过滤池(37)下表面设有排污口(36);所述装置底座(3)上表面设有装置外壳(8),所述装置外壳(8)左侧固定连接有气缸(7),所述气缸(7)内活动连接有活动安全门(6);所述装置外壳(8)内设有打磨室(5),所述打磨室(5)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丝杆底座(4),所述丝杆底座(4)右侧活动连接有丝杆(38),所述丝杆(38)右端设有第三电机(35),所述第三电机(35)的输出轴与丝杆(3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机(35)右侧设有第四管道(34),所述第四管道(34)上端与打磨室(5)右下端固定连通,所述第四管道(34)下端与过滤池(37)固定连通;所述丝杆(38)中间活动连接有联轴器(40),所述联轴器(4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41),所述第四电机(41)上端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42);所述第四电机(41)右侧设有伸缩板(39),所述伸缩板(39)右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8)内侧右表面;所述装置外壳(8)右侧外表面设有混合箱(25),所述混合箱(25)内设有搅拌装置(27);所述装置底座(3)右侧上表面设有水箱(32);所述混合箱(25)右侧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二管道(26),所述第二管道(26)下端与水箱(32)固定连通且沿伸至底部,所述第二管道(26)底部设有过滤;所述混合箱(25)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水泵(28),所述第二管道(26)贯穿于第二水泵(28);所述装置外壳(8)上表面右侧设有冷却液筒(18),所述冷却液筒(18)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一水泵(20),所述第一水泵(20)中贯穿有一根第一管道(19),所述第一管道(19)左端与冷却液筒(18),所述第一管道(19)下端与混合箱(25)固定连通;所述混合箱(25)下表面设有第三水泵(29),所述第三水泵(29)内贯穿有一根第二管道(31),所述第二管道(31)向左沿伸至打磨室(5)内,所述第二管道(31)左端均匀分布有雾化喷头(30),所述第二管道(31)下端与混合箱(25)下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液筒(18)左侧设有第二液压缸(16),所述第二液压缸(16)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7),所述第二液压杆(17)沿伸至打磨室(5)内,所述第二液压杆(17)下端设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下端设有刀柄(23),所述刀柄(23)下端设有磨盘(24);所述第二液压缸(16)左侧设有第一液压缸(14),所述第一液压缸(14)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13),所述第一液压杆(13)沿伸至打磨室(5)内,所述第一液压杆(13)下端设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下端设有成形切削刀片(11);所述第一液压缸(14)左侧设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下端设有气嘴(9),所述气嘴(9)沿伸至打磨室(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切削打磨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万向轮支撑杆(2)、装置底座(3)、丝杆底座(4)、打磨室(5)、活动安全门(6)、气缸(7)、装置外壳(8)、气嘴(9)、气泵(10)、成形切削刀片(11)、第一转轴(12)、第一液压杆(13)、第一液压缸(14)、第一电机(15)、第二液压缸(16)、第二液压杆(17)、冷却液筒(18)、第一管道(19)、第一水泵(20)、第二电机(21)、第二转轴(22)、刀柄(23)、磨盘(24)、混合箱(25)、第二管道(26)、搅拌装置(27)、第二水泵(28)、第三水泵(29)、雾化喷头(30)、第二管道(31)、水箱(32)、过滤嘴(33)、第四管道(34)、第三电机(35)、排污口(36)、过滤池(37)、丝杆(38)、伸缩板(39)、联轴器(40)、第四电机(41)和夹持装置(42);所述装置底座(3)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支撑杆(2),所述万向轮支撑杆(2)底部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所述装置底座(3)底部设有过滤池(37),所述过滤池(37)下表面设有排污口(36);所述装置底座(3)上表面设有装置外壳(8),所述装置外壳(8)左侧固定连接有气缸(7),所述气缸(7)内活动连接有活动安全门(6);所述装置外壳(8)内设有打磨室(5),所述打磨室(5)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丝杆底座(4),所述丝杆底座(4)右侧活动连接有丝杆(38),所述丝杆(38)右端设有第三电机(35),所述第三电机(35)的输出轴与丝杆(3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机(35)右侧设有第四管道(34),所述第四管道(34)上端与打磨室(5)右下端固定连通,所述第四管道(34)下端与过滤池(37)固定连通;所述丝杆(38)中间活动连接有联轴器(40),所述联轴器(4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41),所述第四电机(41)上端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42);所述第四电机(41)右侧设有伸缩板(39),所述伸缩板(39)右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8)内侧右表面;所述装置外壳(8)右侧外表面设有混合箱(25),所述混合箱(25)内设有搅拌装置(27);所述装置底座(3)右侧上表面设有水箱(32);所述混合箱(25)右侧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二管道(26),所述第二管道(26)下端与水箱(32)固定连通且沿伸至底部,所述第二管道(26)底部设有过滤;所述混合箱(25)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二水泵(28),所述第二管道(26)贯穿于第二水泵(28);所述装置外壳(8)上表面右侧设有冷却液筒(18),所述冷却液筒(18)右侧外表面设有第一水泵(20),所述第一水泵(20)中贯穿有一根第一管道(19),所述第一管道(19)左端与冷却液筒(18),所述第一管道(19)下端与混合箱(25)固定连通;所述混合箱(25)下表面设有第三水泵(29),所述第三水泵(29)内贯穿有一根第二管道(31),所述第二管道(31)向左沿伸至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霖
申请(专利权)人:张跃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