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63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包括:第一烘干塔;第一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一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储粮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内的上部;滑道,其设置在所述储粮室的下方;第二烘干塔,其与所述第一烘干塔平行设置;第二提升机;第一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烘干塔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干燥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空腔体;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侧壁上;第一缓苏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下方;第二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苏室的下方;第二缓苏室,其设置在第二干燥室的下方;冷却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干燥空气的温度,降低了烘干后水稻的爆腰率,提高了烘干后水稻的色彩亮度。

A Double-cycle Rice Dry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cycle rice drying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drying tower; a first elevator whose top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rain inlet through a discharge pipe; a grain storage room,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drying tower; a slideway, which is arranged below the grain storage room; a second drying tower, which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first drying tower; and a second elevator; A drying chamb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second drying tower. The first dry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device, the stirring device is a cavity body;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drying chamber; the first soothing chamb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drying chamber; the second drying chamb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soothing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oothing chamb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soothing chamber. The chamb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second drying chamber; the cooling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of dry air, reduces the bursting waist rate of rice after drying, and improves the color brightness of rice after d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
本技术涉及粮食烘干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收获的粮食进行库存,在粮食库存前需要将粮食内的水分进行烘干,从而避免粮食内含有水分较多容易产生霉变的问题,目前对粮食烘干主要采用机器烘干或者是光晒,在粮食主要产区,由于总体产量大,晾晒场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会导致收割的粮食无处可晒,使得粮库的粮食中的水分含量超出安全水分含量,从而使粮食所处环境内的温湿度适宜微生物生长条件,就会发生霉变,尤其在粮食收购期间遇到阴天雨天,情况就比较严重;另外,即便是入库时粮食的水分没超出安全水分,但由于自然返潮,入库的粮食也需要定期晾晒,才能保证粮食不霉变。于是,对粮食的烘干处理变得很重要。近年来,人们采用粮食烘干塔对粮食进行脱水,其缺点为:1、烘干过程中热量损失大,浪费能源,造成环境污染;2、干燥塔内的粮食受热不均匀,造成粮食烘干程度不一样,导致粮食品质下降;3、现有的烘干塔,烘干和缓苏比例不合理,造成烘干后水稻爆腰率高,色泽发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包括:第一烘干塔,其顶端设置有第一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一出粮口;第一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一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储粮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内的上部,所述储粮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粮口;滑道,其设置在所述储粮室的下方,所述滑道呈螺旋形,倾斜角为20~30°,所述滑道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粮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粮口连通,所述滑道为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滑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孔径小于待烘干水稻的粒径;支撑柱,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的中部,用于固定所述滑道;第二烘干塔,其与所述第一烘干塔平行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第二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三出粮口;第二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二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将所述第一烘干塔烘干后的水稻提升至所述第二烘干塔内;第一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烘干塔的第一层,经过第一烘干塔烘干后水稻通过第二进粮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干燥室底部设置有第四出粮口,所述第一干燥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空腔体,所述搅拌装置上设置有多根长短不一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搅拌装置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热泵连接;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一缓苏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下方,包括第三进粮口和第五出粮口,所述第三进粮口与所述第四出粮口连通;第二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苏室的下方,包括第四进粮口和第六出粮口,所述第四进粮口与所述第五出粮口连通,所述第二干燥室内一侧内壁上均匀分布且竖直排列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相对一侧内壁上均匀分布且竖直排列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依次间隔交错排列;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二缓苏室,其设置在第二干燥室的下方,包括第五进粮口和第七出粮口,所述第五进粮口与所述第六出粮口连通;冷却室,其包括第六进粮口,所述第六进粮口与所述第七出粮口连通,所述冷却室的出粮口为第三出粮口。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长度相同,长度值为第二干燥室宽度的3/4。优选方案是:在第一出粮口和第三出粮口处设置有在线水分仪。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下方设有加强支撑梁。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均为斗士提升机。优选方案是:滑道内设置的加热管为多根,间距为10~15cm。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进粮口和第二进粮口为圆锥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第一烘干塔内设置有滑道,滑道设置为空腔体,滑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口,不仅使得待烘干的水稻在落入烘干塔时,落入滑道上,而不是垂直落下,降低了水稻的破碎率,而且在滑道上的水稻受热均匀,节省了热量,提高了水稻的品质;2.多个干燥室和缓苏室的设置,提高了干燥部分的干燥生产强度;3.多个干燥室的设置,降低了干燥部分所需热风的送风温度,从而大幅度节省了能源;4.多个干燥室和缓苏室的设置,降低了干燥空气的温度,防止了过高温度的干燥空气造成热敏性含湿水稻出现裂纹甚至破裂,降低了烘干后水稻的爆腰率,提高了烘干后水稻的色彩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干燥塔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包括:第一烘干塔3,其顶端设置有第一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一出粮口,所述第一出粮口处设置有在线水分仪,所述第一进粮口为圆锥形;第一提升机1,其顶端与所述第一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储粮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3内的上部,所述储粮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粮口;滑道5,其设置在所述储粮室的下方,所述滑道5呈螺旋形,倾斜角为20~30°,所述滑道5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粮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粮口连通,所述滑道5为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滑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孔径小于待烘干水稻的粒径,滑道5内设置的加热管为多根,间距为10~15cm;支撑柱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3的中部,用于固定所述滑道5;第二烘干塔4,其与所述第一烘干塔3平行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第二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三出粮口,所述第三出粮口处设置有在线水分仪,所述第二进粮口为圆锥形;第二提升机2,其顶端与所述第二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2将所述第一烘干塔3烘干后的水稻提升至所述第二烘干塔4内,所述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2均为斗士提升机;第一干燥室7,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烘干塔4的第一层,经过第一烘干塔4烘干后水稻通过第二进粮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室7,所述第一干燥室7底部设置有第四出粮口,所述第一干燥室7内设置有搅拌装置13,所述搅拌装置13为空腔体,所述搅拌装置13上设置有多根长短不一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搅拌装置13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热泵连接,在第一干燥室7内设置搅拌装置13,使得待烘干的水稻受热均匀,具有节能,均匀受热的特点,搅拌装置13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进风口12,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7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一缓苏室8,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7的下方,包括第三进粮口和第五出粮口,所述第三进粮口与所述第四出粮口连通;第二干燥室9,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苏室8的下方,包括第四进粮口和第六出粮口,所述第四进粮口与所述第五出粮口连通,所述第二干燥室9内一侧内壁上均匀分布且竖直排列的第一斜板14,所述第一斜板14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二干燥室9内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塔,其顶端设置有第一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一出粮口;第一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一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储粮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内的上部,所述储粮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粮口;滑道,其设置在所述储粮室的下方,所述滑道呈螺旋形,倾斜角为20~30°,所述滑道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粮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粮口连通,所述滑道为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滑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孔径小于待烘干水稻的粒径;支撑柱,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的中部,用于固定所述滑道;第二烘干塔,其与所述第一烘干塔平行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第二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三出粮口;第二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二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将所述第一烘干塔烘干后的水稻提升至所述第二烘干塔内;第一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烘干塔的第一层,经过第一烘干塔烘干后水稻通过第二进粮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干燥室底部设置有第四出粮口,所述第一干燥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空腔体,所述搅拌装置上设置有多根长短不一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搅拌装置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热泵连接;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一缓苏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下方,包括第三进粮口和第五出粮口,所述第三进粮口与所述第四出粮口连通;第二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苏室的下方,包括第四进粮口和第六出粮口,所述第四进粮口与所述第五出粮口连通,所述第二干燥室内一侧内壁上均匀分布且竖直排列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相对一侧内壁上均匀分布且竖直排列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依次间隔交错排列;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二缓苏室,其设置在第二干燥室的下方,包括第五进粮口和第七出粮口,所述第五进粮口与所述第六出粮口连通;冷却室,其包括第六进粮口,所述第六进粮口与所述第七出粮口连通,所述冷却室的出粮口为第三出粮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水稻烘干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塔,其顶端设置有第一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一出粮口;第一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一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储粮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内的上部,所述储粮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粮口;滑道,其设置在所述储粮室的下方,所述滑道呈螺旋形,倾斜角为20~30°,所述滑道一端与所述第二出粮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粮口连通,所述滑道为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滑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孔径小于待烘干水稻的粒径;支撑柱,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烘干塔的中部,用于固定所述滑道;第二烘干塔,其与所述第一烘干塔平行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第二进粮口,底端设置第三出粮口;第二提升机,其顶端与所述第二进粮口通过卸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将所述第一烘干塔烘干后的水稻提升至所述第二烘干塔内;第一干燥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烘干塔的第一层,经过第一烘干塔烘干后水稻通过第二进粮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干燥室底部设置有第四出粮口,所述第一干燥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空腔体,所述搅拌装置上设置有多根长短不一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搅拌装置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热泵连接;进风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密封连有分支热风管,所述分支热风管通过主热风管与热泵的出风端密封连接;第一缓苏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下方,包括第三进粮口和第五出粮口,所述第三进粮口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谭刚
申请(专利权)人:铁岭凯瑞烘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