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滑枕消失模及其用于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462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及其用于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所述的主轴滑枕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包括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右立板(4)、顶板(5)、底板(6)和三个加强板(7),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首尾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铸造主轴滑枕的过程中没有消失模燃烧,避免了由于消失模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由于没有主轴滑枕消失模的燃烧残留物或废弃在主轴滑枕内,得到的主轴滑枕产品的质量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轴滑枕消失模及其用于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及其用于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属于铸造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现有的消失模铸造方法中的消失模为一个不可拆分开的整体结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一个砂箱内打砂并开浇道,在浇筑液态铸铁时,被燃烧掉,由于在消失模的燃烧时从浇道口处朝着远离浇道口的方向慢慢的燃烧,所以消失模可能会对浇道造成堵塞,使得浇筑难以持续,尤其是所铸造的工件较大时,另一方面,消失模燃烧后的产物由于浇筑液态铸铁而不能从浇筑口排出,而只能混在铸造的产品内,造成铸造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的报废率高,泡沫燃烧掉对泡沫本申也是一种浪费,与当下的环保理念是相悖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解决现有技术中主轴滑枕在铸造过程中污染严重且主轴滑枕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包括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右立板、顶板、底板和三个加强板,所述的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和右立板首尾相接,所述的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和右立板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的右立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三个加强板与前立板平行并且加强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分别与顶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左立板的右表面和右立板的左表面连接,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之间的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上部均开有沿前后方向的腰形槽,最前方一个加强板与前立板之间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上部均开有腰形槽,所述的左立板的左侧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左长槽,右立板右侧表面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右长槽,所述的顶板上开有三个顶方形孔,所述的底板上开有四个低方形孔,所述的加强板上开有圆形通孔,所述的前立板上开有前通孔,后立板上开有后通孔,所述的前通孔的直径小于后通孔的直径,圆形通孔的直径介于前通孔和后通孔的直径之间,所述的顶板的顶部沿前后方向平行的设置有两根纵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表面与顶板的上表面连接,并且两个支撑板分别位于顶板的两端处。本申请的主轴滑枕消失模在浇筑熔融的铸铁之前,可先把砂箱内的主轴滑枕消失模挖出来,因此浇筑铸铁的过程中消失模不会被燃烧掉,由此避免了消失模的燃烧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由本申请的消失模浇筑获得的主轴滑枕内没有主轴滑枕消失模燃烧后的残留物,铸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由于本申请在浇注铸铁之前挖出了消失模,熔融的铸铁在砂箱内流动没有异物的阻挡,使得本申请的主轴滑枕浇筑成型率基本达到了100%,主轴滑枕消失模的报废率极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的连接处均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采用胶粘的方式连接构成主轴滑枕消失模的泡沫塑料板,方便在浇筑前将主轴滑枕消失模从砂箱内挖出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的主轴滑枕消失模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支撑板的上表面为基准面,两个支撑板之间填泡沫塑料板做衬平,使衬平与支撑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步骤2,将步骤1中的主轴滑枕消失模上下翻转并放置在第一砂箱内,使衬平位于主轴滑枕消失模的下方,并向第一砂箱内打砂;步骤3,在第一砂箱上放置第二砂箱并向第二砂箱内打砂;步骤4,将第一砂箱和第二砂箱整体上下翻转,使第一砂箱位于第二砂箱的上方,去除衬平;步骤5,在第一砂箱上放置第三砂箱,并向第三砂箱内打砂;步骤6,开箱,将第三砂箱、第一砂箱和第二砂箱分开,从第一砂箱的顶部和底部挖出主轴滑枕消失模;步骤7,在取出主轴滑枕消失模后的砂箱内,主轴滑枕消失模所在的空间粉刷涂料;步骤8,在第三砂箱上开浇道;步骤9,将第二砂箱、第一砂箱和第三砂箱从下向上一次叠置,在第二砂箱、第一砂箱和第三砂箱内形成形状与主轴滑枕相同的砂型,从浇道向砂型内浇筑熔融的铸铁并冷却至铸铁凝固;步骤10,出砂,将第三砂箱、第一砂箱和第二砂箱分开,将铸铁凝固后形成的主轴滑枕铸件从砂箱内取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步骤6中,如果挖掉了砂箱内的砂,在被挖掉砂的位置补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铸造主轴滑枕的过程中没有消失模燃烧,避免了由于消失模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由于没有主轴滑枕消失模的燃烧残留物或废弃在主轴滑枕内,得到的主轴滑枕产品的质量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主轴滑枕消失模,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包括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右立板4、顶板5、底板6和三个加强板7,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首尾相接并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的上表面与顶板5的下表面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的右立板4的下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三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平行并且加强板7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分别与顶板5的下表面、底板6的上表面、左立板2的右表面和右立板4的左表面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7之间的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沿前后方向的腰形孔8,最前方一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之间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腰形孔8,左立板2上的腰形孔8贯穿左立板2的左右两侧,右立板4上的腰形孔8贯穿右立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立板2的左侧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贯穿左立板2前后两端的左长槽9,右立板4右侧表面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贯穿右立板4前后两端的右长槽10,所述的顶板5上开有三个顶方形孔11,该三个顶方形孔11的分布为:相邻的两个加强板7之间的顶板5上各开有一个顶方形孔11,最后方一个加强板7与后立板3之间的顶板5上开有一个顶方形孔。在所述的底板6上开有四个底方形孔12,该四个底方形孔12的分布为:在相邻的两个加强板7之间的底板6上各开有一个底方形孔12,在最前方一个加强板7余前立板1之间的底板6上开有一个底方形孔12,在最后方的一个加强板7与后立板3之间的底板6上开有一个底方形孔12;本申请中每一个所述的加强板7上各开有一个贯穿其前后两侧的圆形通孔13,所述的前立板上开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前通孔14,后立板上开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后通孔15,所述的前通孔14的直径小于后通孔15的直径,圆形通孔13的直径介于前通孔14和后通孔15的直径之间,所述的顶板5的顶部沿前后方向平行的设置有两根纵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板16,所述的支撑板16的下表面与顶板5的上表面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支撑板16分别位于顶板5的两端处,即左侧一个支撑板16的左表面与顶板5的左表面共面,右侧一个支撑板16的右表面与顶板5的右表面共面。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主轴滑枕消失模铸造主轴滑枕的方法,本方法具体的包括如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右立板(4)、顶板(5)、底板(6)和三个加强板(7),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首尾相接,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的上表面与顶板(5)的下表面连接,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的右立板(4)的下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三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平行并且加强板(7)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分别与顶板(5)的下表面、底板(6)的上表面、左立板(2)的右表面和右立板(4)的左表面连接,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7)之间的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沿前后方向的腰形孔(8),最前方一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之间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腰形孔(8),所述的左立板(2)的左侧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左长槽(9),右立板(4)右侧表面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右长槽(10),所述的顶板(5)上开有三个顶方形孔(11),所述的底板(6)上开有四个底方形孔(12),所述的加强板(7)上开有圆形通孔(13),所述的前立板(1)上开有前通孔(14),后立板上开有后通孔(15),所述的前通孔(14)的直径小于后通孔(15)的直径,圆形通孔(13)的直径介于前通孔(14)和后通孔(15)的直径之间,所述的顶板(5)的顶部沿前后方向平行的设置有两根纵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板(16),所述的支撑板(16)的下表面与顶板(5)的上表面连接,并且两个支撑板(16)分别位于顶板(5)的两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轴滑枕消失模,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右立板(4)、顶板(5)、底板(6)和三个加强板(7),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首尾相接,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和右立板(4)的上表面与顶板(5)的下表面连接,前立板(1)、左立板(2)、后立板(3)的右立板(4)的下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三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平行并且加强板(7)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分别与顶板(5)的下表面、底板(6)的上表面、左立板(2)的右表面和右立板(4)的左表面连接,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7)之间的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沿前后方向的腰形孔(8),最前方一个加强板(7)与前立板(1)之间左立板(2)和右立板(4)的上部均开有腰形孔(8),所述的左立板(2)的左侧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左长槽(9),右立板(4)右侧表面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右长槽(10),所述的顶板(5)上开有三个顶方形孔(11),所述的底板(6)上开有四个底方形孔(12),所述的加强板(7)上开有圆形通孔(13),所述的前立板(1)上开有前通孔(14),后立板上开有后通孔(15),所述的前通孔(14)的直径小于后通孔(15)的直径,圆形通孔(13)的直径介于前通孔(14)和后通孔(15)的直径之间,所述的顶板(5)的顶部沿前后方向平行的设置有两根纵截面为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善平吕锡震甘小瑞江庚施小福
申请(专利权)人:高淳县龙宁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