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与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电梯井道是电梯轿厢、平衡重运行的通道,在建筑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井道的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对于电梯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是电梯设计的基础。现有技术下,电梯井道的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须由专业人员进入井道内部现场勘测获得,故存在人为或环境(如测量误差、杂物堆积、积水泥浆覆盖、灰尘光线等)、危险场合(存在高处坠落、高处落物、空洞剪切等人身伤害)等因素的影响,且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人工逐层爬楼勘测非常耗费体力,用时常且极易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井道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测量误差过大(电梯设计的精度要求为毫米级)导致设计错误:如,设计尺寸超差,轿厢等可能装不进井道造成返工甚至报废,反之则浪费建筑面积;另外,隐蔽工程中的梁、柱可能凸出井道边界,而人工勘测受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未能发现,则在安装电梯时,电梯的相关部件可能与这些凸出物发生干涉;同时,几何尺寸勘测误差大,难免存在与尺寸关联部件如导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垂直间隔采集的井道图像,对图像依次进行识别、拼接和A/D转换,形成完整的电梯井道最大允许包容空间的壳体模型,利用壳体模型生成参数化数据,所述参数化数据与指定的电梯参数规格进行智能化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输出该电梯参数规格作为设计方案,如匹配不成功,则调整电梯参数规格后再匹配,直到匹配成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垂直间隔采集的井道图像,对图像依次进行识别、拼接和A/D转换,形成完整的电梯井道最大允许包容空间的壳体模型,利用壳体模型生成参数化数据,所述参数化数据与指定的电梯参数规格进行智能化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输出该电梯参数规格作为设计方案,如匹配不成功,则调整电梯参数规格后再匹配,直到匹配成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壳体模型生成的参数化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各个标准化经验值模板进行匹配,以各个标准化模板为指定的电梯参数规格,匹配后生成最优电梯选型设计方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井道壳体模型所有的边界点均被包容在经验值模板的最大容许边界和最小容许边界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设定允许的井道最大包容空间为A,最小包容空间为A’,则在A-A’之间形成一个容差带,若所述壳体模型的边界全部被包容在A-A’之间,则设定为通过,允许接下来的设计制造;如所述壳体模型的边界超出A-A’范围之外,则适应性减少或增大设定的经验值模板中的电梯规格。5.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井道设计系统,其特征是:运行于处理器或存储器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垂直间隔采集的井道图像,对图像依次进行识别、拼接和A/D转换,形成完整的电梯井道最大允许包容空间的壳体模型,利用壳体模型生成参数化数据,所述参数化数据与指定的电梯参数规格进行智能化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输出该电梯参数规格作为设计方案,如匹配不成功,则调整电梯参数规格后再匹配,直到匹配成功。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奉和,李宇翔,李志彬,刘振滨,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铃木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