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154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贯穿侧壁的缓震孔,所述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呈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对应缓震孔设有分断缝,所述分断缝从鞋底本体的底面贯穿到缓震孔,所述分断缝的长度方向两端贯穿到鞋底本体的侧壁,该鞋底能够通过易于变形的缓震孔达到较好的缓震效果,通过分断缝的设置能够降低鞋底本体的厚度,使得鞋底本体更容易弯折,实现较好的柔软效果。

A Flexure-prone, Shock-relief and Slip-proof Shoe so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exible, shock-relief and skid-proof sole, which comprises a sole body. The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the so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relief hole through the side wall, the radial section of the shock-relief hole is a deformation-prone structure, and the so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plit seam corresponding to the shock-relief hole. The split seam runs through the shock-relief hole from the sole surface of the sole body.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am runs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sole body. The sole can achieve better shock-relief effect through the shock-relief hole which is easy to deform. The thickness of the sole body can be reduced by the setting of the split seam, which makes the sole body easier to bend and achieve better sof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鞋底的柔软、缓震性能除了从鞋底材料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上改进,还有就是增设能够达到柔软、缓震的部件或鞋底形成有能够达到柔软、缓震的结构设置,鞋底柔软能够使鞋底容易弯曲弯折,柔软度较好,这样制成的鞋子穿着行走时脚掌会比较舒适,而缓震能够缓解行走跑跳时足部压力,能够减少足部疲劳感,而这两种性能要通过鞋底形成结构实现,存在相冲突的问题,特别是现在鞋底较多使用的发泡鞋材,这种鞋底要达到缓震通常要鞋底厚度较厚,而一旦较厚则就影响到了鞋底的柔软性问题,反之鞋底较薄易弯曲弯折,柔软度较好,但是缓震效果可能就达不到。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为解决该问题致力研发设计,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易弯折,柔软效果好,且缓震效果好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贯穿侧壁的缓震孔,所述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呈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前端向后端方向间隔布设多个。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对应缓震孔设有分断缝,所述分断缝从鞋底本体的底面贯穿到缓震孔,所述分断缝的长度方向两端贯穿到鞋底本体的侧壁。所述分断缝的间隙宽度小于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与分断缝的间隙相同方向的宽度。所述分断缝对应人体足部前掌段的缓震孔设置。所述分断缝的缝隙宽度为0.1-0.5厘米。所述缓震孔内设有回拉片,以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视角看,所述回拉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缓震孔的两侧壁上形成桥接结构,所述回拉片连接在缓震孔的中上部分,所述回拉片对应在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中间处设置,所述回拉片对应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3厘米。所述缓震孔内设有回拉块,以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视角看,所述回拉块设置在缓震孔的中上部分,所述缓震孔的中上部分的侧壁与回拉块连接,所述回拉块对应在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中间处设置,所述回拉块对应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2厘米。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扇形防滑槽,所述扇形防滑槽为扇形状,其槽深从扇形状的内角向扇形状的扩张口方向逐渐减少,所述扇形状的槽底面上布设有从扇形状的内角向扇形状的扩张口方向设置的导流槽,所述扇形防滑槽的扩张口方向朝向分断缝或鞋底本体的侧壁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槽端部贯穿到分断缝或鞋底本体的侧壁。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扇形防滑槽和沟槽,所述扇形防滑槽为扇形状,其槽深从扇形状的内角向扇形状的扩张口方向逐渐减少,所述扇形状的槽底面上布设有从扇形状的内角向扇形状的扩张口方向设置的导流槽,所述扇形防滑槽的扩张口方向朝向分断缝、鞋底本体的侧壁、沟槽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槽端部贯穿到分断缝、鞋底本体的侧壁或沟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鞋底通过缓震孔的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变形来缓冲与地面之间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较好的缓震效果;还有,上述通过分断缝的设置能够降低鞋底本体的厚度,且分断缝还是对应缓震孔设置的,使得鞋底本体在弯折位置的厚度为较薄,因此容易弯折,实现较好的柔软效果;还有,通常鞋底的前掌段的厚度较薄于其他部位,在该处设置了分断缝后非常柔软易于弯折,甚至在现在流行使用的一体编织鞋面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就会产生弯折效果,这可能会影响鞋子的成型外观的美感,因此上述回拉片或回拉块的设置能在相邻的两段之间有一定的回复力能够拉住,减小弯曲幅度,该结构在鞋底前掌段位置,且为局部设置,对上述的易弯折效果影响比较小;另外,上述防滑结构防滑效果明显,其扇形防滑槽在遇到有水的地面时,在踩到水时会首先水会往扇形防滑槽内挤,然后再通过导流槽往分断缝、鞋底本体外或沟槽排,这样就能够将鞋底的水排挤掉,达到水面防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的回拉片和回拉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的回拉片或回拉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鞋底本体1;缓震孔11;分断缝12;回拉片13;回拉块14;防滑结构15;扇形防滑槽151;导流槽1511;沟槽1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可以是有分下底下底的鞋底或是不分上底下底的鞋底,可以一体注塑或发泡成型,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本实施例鞋底的具体结构。所述鞋底本体1设有贯穿侧壁的缓震孔11,所述缓震孔11的径向截断面呈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即如图1所示的角度看),该易于变形可有多种形状利于变形的如圆形、椭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有利于受压较好变形的结构,如图中所示的呈菱形状,菱形的其中相对的两个角一个朝鞋底前端,一个朝鞋底后端,且是菱形的宽度长于高度,这样的菱形状受压时相对更容易变形缓震,进一步,要使得鞋底整体都具有较好的缓震效果,本实施例,如图中所示,所述缓震孔11沿鞋底本体1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缓震孔11沿鞋底本体1前端向后端方向间隔布设多个,这样各个部位的缓震都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如图中所示的,所述鞋底本体1的底面上对应缓震孔11设有分断缝12,所述分断缝12从鞋底本体1的底面贯穿到缓震孔11,所述分断缝12的长度方向两端贯穿到鞋底本体1的侧壁,即是底面宽度是完全分断的,这样对应缓震孔11、分断缝12位置的鞋底本体1的厚度是较薄的,因此能够容易弯折实现柔软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断缝12的间隙宽度小于缓震孔11的径向截断面与分断缝的间隙相同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缓震孔横向的宽度)的宽度,这样缝隙不会太大也不会破坏缓震孔11易变形结构的形状;还有,缝隙宽度可在0.1-0.5厘米之间,这样还有利于鞋底本体1的前掌段向下弯曲,在一些攀爬环境下为达到较好的攀附力,通常会将足部的前掌向下弯曲,更好实现攀附;另外,由于人体足部较多弯折的位置是前掌的部位,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断缝12可对应人体足部前掌段的缓震孔11设置,对应足弓和后跟的部分可不用设置,这样也可保持这些部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缓震孔11内设有回拉片13或回拉块14,如图3和图5所示,回拉片13或回拉块14的设置能在相邻的两段之间有一定的回复力能够拉住,减小鞋底受鞋面拉力造成的弯曲幅度。以缓震孔11的径向截断面视角看,如图3所示,所述回拉片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缓震孔11的两侧壁上形成桥接结构,所述回拉片13连接在缓震孔11的中上部分,所述回拉片13对应在鞋底本体1的宽度方向中间处设置,所述回拉片13对应鞋底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3厘米;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回拉块14设置在缓震孔11的中上部分,所述缓震孔11的中上部分的侧壁与回拉块14连接,所述回拉块14对应在鞋底本体1的宽度方向中间处设置,所述回拉块14对应鞋底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2厘米。回拉片13或回拉块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贯穿侧壁的缓震孔,所述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呈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前端向后端方向间隔布设多个,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对应缓震孔设有分断缝,所述分断缝从鞋底本体的底面贯穿到缓震孔,所述分断缝的长度方向两端贯穿到鞋底本体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贯穿侧壁的缓震孔,所述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呈易于变形的变形结构,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缓震孔沿鞋底本体前端向后端方向间隔布设多个,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对应缓震孔设有分断缝,所述分断缝从鞋底本体的底面贯穿到缓震孔,所述分断缝的长度方向两端贯穿到鞋底本体的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缝的间隙宽度小于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与分断缝的间隙相同方向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缝对应人体足部前掌段的缓震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缝的缝隙宽度为0.1-0.5厘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弯折缓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孔内设有回拉片,以缓震孔的径向截断面视角看,所述回拉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缓震孔的两侧壁上形成桥接结构,所述回拉片连接在缓震孔的中上部分,所述回拉片对应在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中间处设置,所述回拉片对应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3厘米;或者,所述缓震孔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传王滨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前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