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08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安装有抛送槽,所述机架的外侧安装有传动箱护板,所述传动箱护板内安装有上皮带和中皮带,且上皮带位于传动箱护板内的上方,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所述下皮带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安装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两侧安装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设置有定秧夹和动秧夹,通过动秧夹的转动,可将传送辊上的秧苗均匀的传输至抛送槽,使抛秧过程中可均匀的种植,减少人工后期排列的时间,且对秧苗伤害较小,较高几率的使秧苗存活率增长。

A Rice Seedling Throw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ce seedling throw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the top of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throwing slot, the outer side of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transmission box guard plate, the transmission box guard plate is equipped with an epithelial belt and a middle belt, and the epithelial belt is located above the transmission box guard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rack is equipped with a motor seat, and the top of the motor base is equipped with a motor. One end of the motor is equipped with a lower belt, the top of the lower belt is equipped with a connecting shaft,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equipped with a centrifugal fan, the two sides of the centrifugal fan are equipped with a bracket, and the fixed seedling clamp and a moving seedling clamp are arranged on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moving seedling clamp, the seedlings on the conveying roller can be evenly transmitted to the throwing trough, so that the seedlings can be evenly planted during the throw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artificial late arrangement time and less damage to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抛秧领域,具体是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技术介绍
农村莳秧的一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还没完全成秧的种子抛在田里;另一种情况是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与插秧不同,它是直接用手抛在田里,比插秧更省时,更轻快些。抛栽小苗带土、秧根入土浅,田间无行株距规格,抛后秧苗姿态不一,有直立,有平躺。与插秧不同,它是直接用手抛在田里,比插秧更省时,更轻快。但是目前阶段的水稻抛秧装置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抛秧时对秧苗伤害过大、抛秧不够均匀、机器过于污染土地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抛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抛秧时对秧苗伤害过大、抛秧不够均匀、机器过于污染土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安装有抛送槽,所述机架的外侧安装有传动箱护板,所述传动箱护板内安装有上皮带和中皮带,且上皮带位于传动箱护板内的上方,中皮带位于传动箱护板的下方,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所述下皮带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安装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两侧安装有支架,所述离心风机的顶端安装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的一端安装有传送辊护板,所述传送辊护板的顶端安装有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内安装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齿轮壳内的上方,第二齿轮位于齿轮壳内的下方,所述齿轮壳的一端安装有转辊,且转辊位于齿轮壳的上方一侧,所述转辊的一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辊的底端安装有定秧夹,所述定秧夹的底端安装有动秧夹,所述转辊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下皮带与连接轴转动连接,且电机位于机架内的底端。优选的,所述连接轴通过中皮带与传送辊转动连接,且连接轴位于中皮带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定秧夹与动秧夹相连接,且定秧夹与动秧夹位于传送辊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抛送槽与离心风机相连接,且抛送槽位于机架的顶端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上设置有定秧夹和动秧夹,通过动秧夹的转动,可将传送辊上的秧苗均匀的传输至抛送槽,使抛秧过程中可均匀的种植,减少人工后期排列的时间,且对秧苗伤害较小,较高几率的使秧苗存活率增长,增加本体的使用性能,本体采用电机传动,较以前发动机传动可减少废气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增加土地的环保性能,电机通过连接轴与离心风机相连接,通过传送辊和转辊的转动,可通过离心风机产生巨大的风力将秧苗抛向高空,落地时较深的扎入土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板;2、上皮带;3、传送辊;4、传动箱护板;5、中皮带;6、连接轴;7、下皮带;8、抛送槽;9、转辊;10、齿轮壳;11、定秧夹;12、动秧夹;13、机架;14、传送辊护板;15、离心风机;16、支架;17、电机;18、电机座;19、转轴;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机架13,机架13为本体,机架13的顶端安装有抛送槽8,抛送槽8用来跑送秧苗,抛送槽8与离心风机15相连接,且抛送槽8位于机架13的顶端一侧,机架13的外侧安装有传动箱护板4,传动箱护板4用来保护上皮带2和中皮带5传动时产生的安全隐患,传动箱护板4内安装有上皮带2和中皮带5,上皮带2用来连接传送辊3和转辊9,中皮带5用来连接连接轴6和传送辊3,且上皮带2位于传动箱护板4内的上方,中皮带5位于传动箱护板4的下方,机架13的底端安装有电机座18,电机座18用来固定稳定电机17,电机座18的顶端安装有电机17,电机17用来动力输出,电机17设置为60BL103H150型号,电机17通过下皮带7与连接轴6转动连接,且电机17位于机架13内的底端,电机17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7,下皮带7用来连接电机17和连接轴6,下皮带7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6,连接轴6用来连接离心风机15和中皮带5,连接轴6通过中皮带5与传送辊3转动连接,且连接轴6位于中皮带5的下方,连接轴6的一端安装有离心风机15,离心风机15用来产生高压风力,通过抛送槽8将秧苗传输至本体外部高空,离心风机15设置为4-68-6.3C型号,离心风机15两侧安装有支架16,支架16用来固定离心风机15,离心风机15的顶端安装有传送辊3,传送辊3用来传送秧苗只抛送槽8,传送辊3的一端安装有传送辊护板14,传送辊护板14用来保护传送辊3转动的安全隐患,传送辊护板14的顶端安装有齿轮壳10,齿轮壳10用来承装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齿轮壳10内安装有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20用来传动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用来传动动秧夹12,且第一齿轮20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上方,第二齿轮21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下方,齿轮壳10的一端安装有转辊9,转辊9用来转动秧苗,使秧苗传输至抛送槽8,且转辊9位于齿轮壳10的上方一侧,转辊9的一端安装有转轴19,转轴19用来连接转辊9转动,转辊9的底端安装有定秧夹11,定秧夹11用来秧苗的输送,定秧夹11与动秧夹12相连接,且定秧夹11与动秧夹12位于传送辊3的上方,定秧夹11的底端安装有动秧夹12,动秧夹12用来均匀的输送秧苗,转辊9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连接板1用来固定定秧夹11和动秧夹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电机座18使电机17固定,通过电机17的转动,从而带动下皮带7的转动,通过下皮带7的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6的转动,通过连接轴6的转动,从而带动离心风机15和中皮带5的转动,通过中皮带5的转动,从而带动传送辊3的转动,通过传送辊3的转动,从而带动上皮带2的转动,通过上皮带2的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9的转动,通过转轴19的转动,从而带动转辊9的转动,通过转辊9的转动,从而带动齿轮壳10内的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1的转动,从而带动动秧夹12的转动,通过传送辊3的转动,使秧苗经过传送辊3传送至定秧夹11处,通过动秧夹12进行过滤,进而将秧苗传输至抛送槽8,经过离心风机15的高压风力,使秧苗抛至高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机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3)的顶端安装有抛送槽(8),所述机架(13)的外侧安装有传动箱护板(4),所述传动箱护板(4)内安装有上皮带(2)和中皮带(5),且上皮带(2)位于传动箱护板(4)内的上方,中皮带(5)位于传动箱护板(4)的下方,所述机架(13)的底端安装有电机座(18),所述电机座(18)的顶端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7),所述下皮带(7)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一端安装有离心风机(15),所述离心风机(15)两侧安装有支架(16),所述离心风机(15)的顶端安装有传送辊(3),所述传送辊(3)的一端安装有传送辊护板(14),所述传送辊护板(14)的顶端安装有齿轮壳(10),所述齿轮壳(10)内安装有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且第一齿轮(20)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上方,第二齿轮(21)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下方,所述齿轮壳(10)的一端安装有转辊(9),且转辊(9)位于齿轮壳(10)的上方一侧,所述转辊(9)的一端安装有转轴(19),所述转辊(9)的底端安装有定秧夹(11),所述定秧夹(11)的底端安装有动秧夹(12),所述转辊(9)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机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3)的顶端安装有抛送槽(8),所述机架(13)的外侧安装有传动箱护板(4),所述传动箱护板(4)内安装有上皮带(2)和中皮带(5),且上皮带(2)位于传动箱护板(4)内的上方,中皮带(5)位于传动箱护板(4)的下方,所述机架(13)的底端安装有电机座(18),所述电机座(18)的顶端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7),所述下皮带(7)的顶端安装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一端安装有离心风机(15),所述离心风机(15)两侧安装有支架(16),所述离心风机(15)的顶端安装有传送辊(3),所述传送辊(3)的一端安装有传送辊护板(14),所述传送辊护板(14)的顶端安装有齿轮壳(10),所述齿轮壳(10)内安装有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且第一齿轮(20)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上方,第二齿轮(21)位于齿轮壳(10)内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燕郭二坤钟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桂东县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