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92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9:09
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侧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丝杆支承,所述第一丝杆支承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支承上设置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适配设置有丝杆,所述中空凹槽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有工作平台,所述第一丝杆支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承,且所述第二丝杆支承与所述丝杆的一端适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有效解决了直线电动缸零点定位的问题和因为安装导致的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
技术介绍
目前的直线电动缸(以下简称直线缸)大部分都采用的相对编码器,使用时对于相对编码器就有一个设定启动零点的问题,一般都是通过控制电机将直线缸平台移动到直线缸两端后,当平台受到阻塞后,通过判断电机的控制电流来设定直线缸的零点。但是往往会出现当平台由于安装或负载的问题,往往会导致还没有到达实际的物理零点;虽然通过调节阻塞电流的大小来改善零点定位精度,但是机械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电机性能参数的变化,机械结构的变形,直线缸负载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导致电机堵转电流会发生较大变化;零点对于直线缸的运行精度要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该方案通过定位机构有效解决了直线电动缸零点定位的问题和因为安装导致的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侧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丝杆支承,所述第一丝杆支承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支承上设置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适配设置有丝杆,所述中空凹槽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有工作平台,所述第一丝杆支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承,且所述第二丝杆支承与所述丝杆的一端适配连接;第一支架上还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中嵌入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限位传感器、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端,所述微动开关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上端与第一定位件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上端开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二定位件。工作平台移动到第二定位件时,触动第二定位件发生位移,第一定位件在第二定位件的带动下也同样发生移动,导致第一定位件与限位传感器接触而产生信号,微动开关则动作;其中,第一定位件设置在第二定位件和限位传感器之间,主要是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降低移动产生的振动,减小因为振动带来的定位误差;微动开关与电机控制板信号连接,当微动开关检测到限位传感器的接触信号而动作时,电机控制板一方面可以控制电机再发生一段小位移,并记录下该位移的长度,作为误差修正信号,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电机停止,并记录下此时的距离信息,进而实现零点归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杆支承的形状为T字型,该T字型的第二丝杆支承与第一丝杆支承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将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到第一丝杆支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可讲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杆支承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六个。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有效解决了直线电动缸零点定位的问题和因为安装导致的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架正视示意图。工作平台1、第一丝杆支承2、第二丝杆支承3、丝杆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电机支架7、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微动开关10、定位机构11、限位传感器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安装孔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出现当平台由于安装或负载的问题,往往会导致还没有到达实际的物理零点;虽然通过调节阻塞电流的大小来改善零点定位精度,但是机械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电机性能参数的变化,机械结构的变形,直线缸负载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导致电机堵转电流会发生较大变化;零点对于直线缸的运行精度要求较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有效解决了直线电动缸零点定位的问题和因为安装导致的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图中的只是本专利技术应用的一个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没有本质性的约束。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包括电机支架7,所述电机支架7的侧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7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丝杆支承2,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与所述第一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上设置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适配设置有丝杆4,所述中空凹槽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有工作平台1,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承3,且所述第二丝杆支承3与所述丝杆4的一端适配连接;第一支架5上还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中嵌入设置有定位机构11,所述定位机构11包括限位传感器12、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和微动开关10,所述微动开关1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端,所述微动开关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传感器12,所述限位传感器12上端与第一定位件8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定位件8的上端开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二定位件9。工作平台移动到第二定位件时,触动第二定位件发生位移,第一定位件在第二定位件的带动下也同样发生移动,导致第一定位件与限位传感器接触而产生信号,微动开关则动作;其中,第一定位件设置在第二定位件和限位传感器之间,主要是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降低移动产生的振动,减小因为振动带来的定位误差;微动开关与电机控制板信号连接,当微动开关检测到限位传感器的接触信号而动作时,电机控制板一方面可以控制电机再发生一段小位移,并记录下该位移的长度,作为误差修正信号,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电机停止,并记录下此时的距离信息,进而实现零点归位。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传感器12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杆支承3的形状为T字型,该T字型的第二丝杆支承与第一丝杆支承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5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5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将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到第一丝杆支承上。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5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孔15,通过该安装孔可讲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杆支承上。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15的数量为六个。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7),所述电机支架(7)的侧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7)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丝杆支承(2),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与所述第一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上设置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适配设置有丝杆(4),所述中空凹槽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有工作平台(1),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承(3),且所述第二丝杆支承(3)与所述丝杆(4)的一端适配连接;第一支架(5)上还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中嵌入设置有定位机构(11),所述定位机构(11)包括限位传感器(12)、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和微动开关(10),所述微动开关(1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端,所述微动开关(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传感器(12),所述限位传感器(12)上端与第一定位件(8)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定位件(8)的上端开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二定位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确归零的直线电动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7),所述电机支架(7)的侧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机支架(7)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丝杆支承(2),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与所述第一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上设置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适配设置有丝杆(4),所述中空凹槽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有工作平台(1),所述第一丝杆支承(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承(3),且所述第二丝杆支承(3)与所述丝杆(4)的一端适配连接;第一支架(5)上还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中嵌入设置有定位机构(11),所述定位机构(11)包括限位传感器(12)、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和微动开关(10),所述微动开关(1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底端,所述微动开关(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奥朗德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