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负极集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86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和锂电池负极集流方法。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锂电池负极集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极耳(1)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使用压力机在一定压力下将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压平,以得到所述负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在保证集流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的占比,从而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具有很大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负极集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及其集流方法。
技术介绍
锂电池可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类,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锂电池是指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碘、氟化碳、硫或含硫复合材料等作为正极,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采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目前已商业化的锂金属电池主要是锂一次电池,包括锂碘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等,主用应用于心脏起搏器、计算器、无绳电动工具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新型锂二次电池如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因具有高比能量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化学电源。锂电池具有多种结构类型,如扣式、方型、圆柱型和软包型,其中除扣式电池外,都需要通过极耳与极片紧密连接进行集流,集流方式的好坏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集流体作为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占有一定质量比,在电池中集流体所占质量比越高,势必减小电池的能量密度,无法发挥出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的优势。目前锂电池负极常用的集流方式是先将极耳焊接在泡沫镍或镍网、铜网等集流体,然后再压到金属负极上,增大了集流体的质量,从而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制约着锂金属电池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负极及其集流方法,该集流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在保证集流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的占比,从而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极耳(1)被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被压平。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锂电池负极集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锂电池负极集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极耳(1)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使用压力机在一定压力下将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压平,以得到所述负极。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机使极耳与金属负极直接结合,形成具有良好集流效果的负极,并且可有效减少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的占比,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有效的锂电池负极集流方式,具有很大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锂电池负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装配的软包装电池在0.05C倍率下的放电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装配的软包装电池在0.1C倍率下的放电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3详细说明,这些实施实例仅在于举例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极耳1被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被压平。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锂电池负极集流方方法,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锂电池负极集流的步骤包括:将极耳1放置于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极耳1被金属负极2包裹,使用压力机在一定压力下将极耳1被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压平,以得到锂电池负极。其中,所述极耳1的材料为镍或铜。极耳1的厚度为0.05mm~0.15mm,宽度a为4mm~15mm。其中,金属负极2的材料可为金属锂或含锂合金。所述含锂合金可为锂硼合金、锂铝合金或锂硅合金。其中,金属负极2的宽度d为40mm~100mm,金属负极2的长度e为100mm~1000mm,厚度为0.05mm~0.5mm。金属负极2包裹极耳1的部分长度比极耳1的宽度a大1mm~2mm。极耳1的长度c比金属负极2的宽度d大10mm~25mm。其中,压力机可为液压机或油压机,压力为2MPa~15MPa。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装配了软包装电池,其组成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所述软包装电池的正极为含硫复合材料电极,负极为金属锂或含锂合金,电解质体系为有机液态电解液、离子液体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以下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锂电池负极的集流方法。实施例1:如图1所示,选用厚度为0.08mm的镍条作为极耳,宽度a为10mm,长度c为75mm;选用厚度为0.1mm的金属锂带作为负极,宽度d为58mm,长度e为450mm,包裹极耳部分长度b为12mm。使用液压机在10MPa压力下将包裹部分压平,使锂带和镍条紧密结合,即得到具有良好集流效果的负极。以含硫量70%的硫碳复合材料作为正极,Celgard2325膜为隔膜,用铝塑包装膜封装,注入双三氟甲基黄酰亚胺锂基有机电解液,密封后形成电池。装配的电池分别以0.05C和0.1C倍率放电,放电截止电压为1.5V,放电曲线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电池在0.05C倍率下放电,放电曲线呈现两个明显的电压平台,平台电压分别在2.31V和2.10V左右,放电比容量为1250.9mAh/g,计算电池的比能量达到352.6Wh/kg。该电池在0.1C倍率下放电,放电曲线也呈现两个明显的电压平台,平台电压分别在2.3V和2.05V左右,放电比容量为1159.5mAh/g,计算电池的比能量达到305.3Wh/kg。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使用本方法制备的软包装电池放电电压平台明显,容量发挥效率较高,能量密度优势得到发挥。实施例2:如图1所示,选用厚度为0.1mm的镍条作为极耳,宽度a为6mm,长度c为60mm;选用厚度为0.12mm的金属锂带作为负极,宽度d为45mm,长度e为450mm,包裹极耳部分长度b为8mm。使用液压机在8MPa压力下将包裹部分压平,使锂带和镍条紧密结合,即得到具有良好集流效果的负极。以含硫量80%的硫碳复合材料作为正极,Celgard2325膜为隔膜,用铝塑包装膜封装,注入双三氟甲基黄酰亚胺锂基有机电解液,密封后形成电池。该电池在0.0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327.5mAh/g,计算电池的比能量达到355.8Wh/kg;电池在0.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204.3mAh/g,计算电池的比能量达到310.5Wh/kg。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机使极耳与金属负极直接结合,形成具有良好集流效果的负极,并且可有效减少非活性物质在电池中的占比,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极耳(1)被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被压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极包括极耳(1)、金属负极(2);所述极耳(1)被放置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一侧,其中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所述极耳(1)被所述金属负极(2)包裹的部分被压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的材料为镍或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的厚度为0.05mm~0.15mm,宽度(a)为4mm~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负极(2)材料为金属锂或含锂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合金为锂硼合金、锂铝合金或锂硅合金。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锂电池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负极(2)的宽度(d)为40mm~100mm,长度(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