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84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通过氧空位掺杂原理,在In2O3材料基础上巧妙地掺杂VB族元素中的铌,形成Nb‑In‑O材料,具有熔点高、Hall迁移率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利用该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得的薄膜晶体管性能更稳定、Hall迁移率(>3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新型AMOLED显示技术由于具有高画质、低功耗、轻薄、可柔性化等优点成为当前该领域的新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板显示正朝着超高分辨率(8K×4K)方向发展,因此,对作为背板的薄膜晶体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膜晶体管背板技术作为平板显示的核心技术,传统地,只需要器件Hall迁移率在10cm2V-1s-1左右,即可满足OLED像素的发光驱动需求。然而,随着超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的发展,需要薄膜晶体管的器件Hall迁移率达到30cm2V-1s-1及以上才能满足驱动需求;而当前主流的商用化的基于InGaZnO(IGZO)材料体系的薄膜晶体管Hall迁移率约10cm2V-1s-1左右,并不能满足驱动超高分辨率显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熔点高、稳定性好、Hall迁移率高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通过氧空位掺杂原理,在In2O3材料基础上掺杂VB族元素中的铌,形成Nb-In-O材料;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利用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材料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制备温度低、高稳定性和高Hall迁移率(>30cm2V-1s-1)且同时能满足超高分辨率显示驱动需求的薄膜晶体管。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是用于薄膜晶体管中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Nb-In-O材料,包括IIIA族元素中的In和VB副族元素中的Nb,通过氧空位掺杂原理,在In2O3材料基础上掺杂VB族元素铌(Nb),形成Nb-In-O材料,即氧化铟铌。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绝缘层、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有源层的两端,所述有源层上采用上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作的Nb-In-O薄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钝化层和刻蚀阻挡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b-In-O薄膜的厚度为5-150n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b-In-O薄膜中的原子比例Nb/In=0.1~0.9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b-In-O薄膜中的原子比例Nb/In=0.2~0.8,进一步优选为Nb/In=0.3~0.6。Nb-In-O薄膜的Hall迁移率可以通过Nb/In原子比值和薄膜沉积过程中的Ar/O2流量比值进行调节,且Hall迁移率随着Ar/O2流量比值的增加而增加。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b-In-O薄膜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或溶液法制得,其中,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法包括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和脉冲激光沉积法,所述溶液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和喷墨打印法。一种如上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栅极:在玻璃基板上通过溅射的方法制造一层厚度为300nm的Al-Nd薄膜,再通过光刻的方法进行图形化,得到栅极;(2)制备绝缘层:将上述经步骤(1)所得的玻璃基板置于电解液中作为阳极,金属Pt作为阴极,进行阳极氧化制备Nd:Al2O3绝缘层,厚度为200nm;(3)制备有源层:采用如上所述的物理气相沉积法或溶液法进行制备;(4)制备源极和漏极:在有源层上方采用溅射的方法制造一层氧化铟锡薄膜,再采用剥离的方法图形化,同时得到源极和漏极,制得薄膜晶体管。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将Nb2O5和In2O3按比例共混加压烧结制成靶材,得到Nb-In-O靶材,将Nb-In-O靶材装在溅射腔内靶位上并通过磁控溅射沉积Nb-In-O薄膜,再利用摭挡掩模的方法进行图形化,即制得有源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b2O5和In2O3的质量百分比介于2%:98%至15%:85%之间。进一步,有源层采用的材料还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中的直接溅射或共溅射,或溶液法中的溶液旋涂的方法进行制备,通过光刻或者掩模方法进行图形化。具体地,直接溅射的方法为将铌(Nb)和铟(In)两种材料按照比例制备在同一个靶材上进行溅射。共溅射的方法为将Nb和In两种元素对应的氧化物Nb2O5和In2O3单独制备成靶材安装在相应的靶位进行溅射,通过调整各靶位对应的功率来调节Nb/In原子比。旋涂法是将Nb和In对应的前驱体Nb2O5·nH2O和InCl3混合配成相应的溶液,然后通过旋涂的方法成膜,经过高温退火,形成Nb-In-O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利用该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得的薄膜晶体管,通过氧空位掺杂原理,在In2O3材料基础上巧妙地掺杂VB族元素中的铌,形成的Nb-In-O材料,具有熔点高、Hall迁移率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利用该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得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性能更稳定、Hall迁移率(>30cm2V-1s-1)且同时能满足超高分辨率显示驱动需求等优点,其中,In3+离子半径为而掺杂的Nb3+离子半径为由于In3+和Nb3+离子半径接近,在掺杂Nb2O3时,晶格很难发生畸变,可以有效减少晶格缺陷的产生。此外,Nb元素的电负性较高,为1.6,因此Nb-O键的结合能大,可以有效地抑制氧空位的产生,有利于抑制载流子浓度,使得有源层中的导电沟道有被栅极有效调控,而且稳定性好。同时,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相较镓(Ga)元素而言,掺杂的铌(Nb)元素更为常见,再加上Nb的电负性大,因此只需掺杂少量Nb2O3就能够有效抑制载流子浓度,进而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底栅顶接触结构薄膜晶体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底栅底接触结构薄膜晶体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顶栅底接触结构薄膜晶体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顶栅顶接触结构薄膜晶体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薄膜晶体管器件1的转移特性曲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薄膜晶体管器件2的转移特性曲线图;附图标记:1、基板;2、栅极3、绝缘层;4、有源层;5、源极;6、漏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
的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图1至图4是以Nb-In-O材料作为有源层的四种薄膜晶体管(TFT)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底栅顶接触结构,图2为底栅底接触结构,图3为顶栅底接触结构,图4为顶栅顶接触结构。如图1,底栅顶接触结构,所述基板1设在底栅顶接触结构的底部,所述基板1的上方设有栅极2和绝缘层3,且所述绝缘层3覆盖栅极2,所述绝缘层3上设有有源层4,所述有源层4的上方设有分别与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是用于薄膜晶体管中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Nb‑In‑O材料,包括IIIA族元素中的In和VB副族元素中的N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晶体管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是用于薄膜晶体管中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Nb-In-O材料,包括IIIA族元素中的In和VB副族元素中的Nb。2.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绝缘层、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有源层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为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作的Nb-In-O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钝化层和刻蚀阻挡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b-In-O薄膜的厚度为5-150n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b-In-O薄膜中的原子比例Nb/In=0.1~0.99。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b-In-O薄膜中的原子比例Nb/In=0.2~0.8。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b-In-O薄膜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或溶液法制得,其中,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法包括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和脉冲激光沉积法,所述溶液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和喷墨打印法。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黄俊华刘佰全罗东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