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67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腔;扬声器单体,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后声腔的位置设有阻尼孔;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阻尼孔设置,所述网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网布;以及,至少两粘接层,其中一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网布层和所述外壳之间,另一所述粘接层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网布之间,每一所述粘接层上且对应所述阻尼孔均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阻尼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声能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组是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收容在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前声腔连通扬声器模组的外界。在扬声器单体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使后声腔内的气体膨胀气压升高,从而导致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不平衡,致使振膜上下振幅不对称,影响扬声器单体的正常工作。为了平衡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保持振膜振动的对称性,就需要在外壳上开一个阻尼孔,保障后声腔与外界连通,从而保持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平衡。由于阻尼孔自身的泄漏量较大,需要额外设置带有声阻特性的网布调整泄漏量,以满足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要求。但是,目前在阻尼孔的位置仅设置一层网布,一层网布所起到的阻尼效果较差,对声学性能的优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旨在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腔;扬声器单体,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后声腔的位置设有阻尼孔;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阻尼孔设置,所述网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网布;以及,至少两粘接层,其中一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网布层和所述外壳之间,另一所述粘接层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网布层之间,每一所述粘接层上且对应所述阻尼孔均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阻尼孔的孔径。可选地,所述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阻尼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网布层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网布层包括两层所述网布,两层所述网布的规格相同。可选地,所述网布层包括两层所述网布,两层所述网布的规格不同。可选地,所述至少两层网布中的至少一层网布的网孔孔径为6.5μm-7.5μm,开孔率为1%-3%。可选地,所述至少两层网布中的至少一层网布的网孔孔径为9.5μm-12.5μm,开孔率为2%-8%。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透声片,所述透声片与所述网布层层叠设置,所述透声片上设有透声孔,所述透声孔对应所述阻尼孔设置。可选地,所述透声片设于所述网布层的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可选地,所述透声片的材质为PET、PC、PP或ABS中的一种。本技术中,通过在外壳上且对应阻尼孔的位置设置至少两层网布,由于其中任意一层网布均能够对另一层网布的网孔产生遮挡,改善另一层网布的网孔分布,因而可起到更好的阻尼效果,能够更好地平衡后声腔内外的气压,优化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另外,由于起到粘接作用的粘接层上形成的让位孔避开阻尼孔设置,并且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阻尼孔的孔径,故能够避免由于粘接层的设置而阻碍阻尼孔处空气的流通而影响到后声腔内外气压的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网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网布层和透声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外壳30粘接层11后声腔31让位孔12阻尼孔40透声片13凹槽41透声孔20网布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10,形成有收容腔;扬声器单体,设于收容腔内,扬声器单体将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11,外壳10上对应后声腔11的位置设有阻尼孔12,外壳10上对应前声腔的位置设有出声孔;以及,网布层,设置在外壳10上,并覆盖阻尼孔12设置,网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网布20;以及,至少两粘接层30,其中一粘接层30设于网布层和外壳10之间,另一粘接层30设于相邻的两网布20之间,每一粘接层30上且对应阻尼孔12均设有让位孔31,让位孔3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阻尼孔12的孔径。本实施例中,外壳10通常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而共同形成收容腔。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等部件。本实施例中,网布20为普通网布20或无纺布等能够透声的材质,两层网布20的材质和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网布层可包括两层网布20、三层网布20或者是五层网布20等等。可选地,网布层设置在外壳10的外表面,即设置在后声腔11外,如此利于用户从外面对网布层进行粘接或是更换等操作;另外,网布层也可设置外壳10的内表面,即设置在后声腔11内,网布层粘接在外壳10内部,有利于减小外壳10的厚度,增加后声腔11的容积。本实施例中,网布20和网布20之间是通过粘接层30粘接在一起的,网布20和外壳10之间也是通过粘接层30粘接在一起。粘接层30可由双面胶或胶水等具有粘性的材质所形成。本技术中,通过在外壳10上且对应阻尼孔12的位置设置至少两层网布20,由于其中任意一层网布20均能够对另一层网布20的网孔产生遮挡,改善另一层网布20的网孔分布,因而可起到更好的阻尼效果,能够更好地平衡后声腔11内外的气压,优化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有效的改善模组振幅频偏及1kHz扭曲现象。另外,由于起到粘接作用的粘接层30上形成的让位孔31避开阻尼孔12设置,并且让位孔3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阻尼孔12的孔径,故能够避免由于粘接层30的设置阻碍阻尼孔12处空气的流通而影响到后声腔11内外气压的平衡。本实施例中,外壳10的外表面设有凹槽13,阻尼孔12贯穿凹槽13的槽底设置,网布层容置于凹槽13内。通过设置凹槽13来容置网布层,既有利于对网布层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网布层对准阻尼孔12设置;又能够避免网布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腔;扬声器单体,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后声腔的位置设有阻尼孔;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阻尼孔设置,所述网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网布;以及,至少两粘接层,其中一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网布层和所述外壳之间,另一所述粘接层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网布之间,每一所述粘接层上且对应所述阻尼孔均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阻尼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腔;扬声器单体,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后声腔的位置设有阻尼孔;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覆盖所述阻尼孔设置,所述网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网布;以及,至少两粘接层,其中一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网布层和所述外壳之间,另一所述粘接层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网布之间,每一所述粘接层上且对应所述阻尼孔均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阻尼孔的孔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层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阻尼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网布层容置于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层包括两层所述网布,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兰欣刘磊徐同雁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