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5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发声单体、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导声通道、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围壁以及微发泡膜,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微发泡膜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并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微发泡膜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微发泡膜为通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成的具有多个泄漏孔的结构层。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箱声学性能好、生产效率高且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导声通道、透气隔离膜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构成所述前腔;所述透气隔离膜贴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棉或吸音颗粒以形成微孔结构,从而形成虚拟声腔(DBASS空间)以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第二后腔形成虚拟声腔是通过填充吸音材料以形成微孔结构,进而形成虚拟声腔。该结构因受填充的吸音材料及填充的空间大小限制,第二后腔需要较大腔体区域并保持较规则的形状,使用受限。透气隔离膜通过注塑或者热熔方式制造装配,但生产不稳定性较大,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比如透气隔离膜作为嵌件注塑:容易破损、脏污、褶皱等情况,影响良率;透气隔离膜所在面必须为平面,不适合做曲面或者异形注塑,使用受限。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性能好、生产效率高且适用性广的扬声器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导声通道、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围壁以及微发泡膜,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微发泡膜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并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微发泡膜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微发泡膜为通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成的具有多个泄漏孔的结构层。优选的,所述围壁与所述微发泡膜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微发泡膜的多个所述泄漏孔呈阵列排布。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及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间隔形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形成于所述上盖,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所述后腔;所述上盖往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围壁。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通过所述微发泡膜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并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一后腔通过具有多个所述泄漏孔的微发泡膜与所述第二后腔相连通,所述微发泡膜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二后腔形成DBASS虚拟声腔;该微发泡膜注塑成型时受空间限制小且适合各种所述围壁的曲面,适合于不同形状的壳体,可使所述第二后腔体积更小且适合各种不规则形状,使得所述扬声器箱适用范围广;而且所述微发泡膜注塑可做异形注塑、体积及泄漏孔的大小可调,更大程度的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调试性能;另外,所述围壁与所述微发泡膜为注塑成型,生产一致性好,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壳体1、发声单体2、导声通道3、围壁4以及微发泡膜5。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壳体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比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下盖11、所述与所述下盖11盖合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上盖12。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且所述发声单体2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声腔6和后腔10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21,所述振膜21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为所述前声腔6和所述后腔101。具体的,所述振膜21与所述上盖12间隔设置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6;所述振膜21与所述上盖12及所述下盖11共同围成所述后腔101。所述后腔101用于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所述导声通道3形成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10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声通道3形成于所述上盖12。所述导声通道3将所述前声腔6与外界连通且与所述前声腔6共同围成前腔102。所述前腔102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围壁4由所述壳体1内侧延伸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壁4形成于所述上盖12,具体的,所述围壁4所述上盖12往所述下盖11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微发泡膜5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4并与所述围壁4共同将所述后腔101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71和第二后腔7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2位于所述第一后腔71,所述第二后腔72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微发泡膜5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72内。该结构在所述第二后腔72内形成DBASS虚拟声腔,有效的增加了声波在所述第二后腔72内的传播途径,从而改善了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所述微发泡膜5为通过具有多个所述泄漏孔51的结构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发泡膜5的多个所述泄漏孔51呈阵列排布,当然仅为一种举例,不限于此排布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发泡膜5通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成。该微发泡膜5注塑成型时受空间限制小且适合各种所述围壁4的曲面,适合于不同形状的所述壳体1,可使所述第二后腔体72积更小且适合各种不规则形状,使得所述扬声器箱100适用范围广。而且所述微发泡膜5可做异形注塑、体积及泄漏孔的大小可调,更大程度的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调试性能。更优的,所述围壁4与所述微发泡膜5为一体结构。具体的,所述围壁4与所述微发泡膜5为通过双色注塑工艺形成固定或者通过二次注塑工艺形成固定。所述围壁4与所述微发泡膜5注塑成型时,通过控制所述微发泡注塑工艺,使所述微发泡膜5对应所述第一后腔71和所述第二后腔72的部分形成具有多个所述泄漏孔51的开孔结构,并且内部空气可以通过多个所述泄漏孔51使所述第一后腔71和所述第二后腔72相连通。所述围壁4与所述微发泡膜5为注塑成型,使得所述扬声器箱100生产时一致性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微发泡膜5成型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围壁以及微发泡膜,所述微发泡膜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并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微发泡膜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微发泡膜为通过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成的具有多个泄漏孔的结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围壁以及微发泡膜,所述微发泡膜盖设固定于所述围壁并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微发泡膜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林刘莎莎任璋王程良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