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31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19
本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包括电缆芯、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电缆芯外表面由第一绝缘层包覆,电磁屏蔽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外侧,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电磁屏蔽层外,阻燃防护层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第一成缆绕包带包覆在阻燃防护层外,第二成缆绕包带包覆在第三绝缘层外,金属编织网包覆在第二成缆绕包带外,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包覆在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外。本新型一方面提高结构稳定,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及抗拉伸能力强,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护性能,抗腐蚀、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
技术介绍
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当前的工矿企业、商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其往往需要在高温、高外力冲击及高腐蚀性等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运行,且在布线等作业是,电缆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拉伸作用力,从而电缆的结构强度、耐候性、抗高温性、耐腐蚀性及抗拉性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在对交联聚乙烯电缆实际生产及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抗拉电缆往往均采用的传统电缆结构,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为了提高电缆的结构强度等性能,往往在电缆中增加了大量的诸如防护钢铠、抗拉绳等结构,但这些结构在也同时导致了电缆结构复杂,生产及使用时难度大,且也导致电缆自重增加,严重影响了生产及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也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电缆在运行中,同一电缆内的各线芯间极易发生电磁干扰、热干扰及因绝缘层失效而发生短路等现象,且当电缆因外力等导致绝缘层外表面受损后,极易导致电缆发生漏电等事故,严重影响了电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该新型一方面型结构简单,并有效的减少了传统电缆中的抗拉线、防护钢铠等抗拉结构,在简化电缆结构及生产工艺,降低电缆自重的同时,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及抗拉伸能力强,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护性能,抗腐蚀、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施工、运行及维护的便捷性、可靠性及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包括电缆芯、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其中电缆芯共四条,各电缆芯外表面均由第一绝缘层包覆,电磁屏蔽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外侧,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电磁屏蔽层外,阻燃防护层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第一成缆绕包带包覆在阻燃防护层外侧,电缆芯与包覆在其外侧的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成缆绕包带同轴分布,并构成一个导线体,由四条电缆芯构成的四个导线体间相互绞合连接,并构成导电主体,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包覆在导电主体外并与导电主体同轴分布,第二成缆绕包带包覆在第三绝缘层外,金属编织网包覆在第二成缆绕包带外侧,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包覆在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外,且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均与导电主体间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缆芯为单股金属导线或多股金属导线绞合而成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缆芯、导线体及导电主体横断面均为圆形及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的厚度均不小于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厚为0.5—1.5毫米,且金属编织网防护层1/4—1/2部分嵌于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内。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的缠绕方向均与导线体间绞合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和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外表面均设厚度为0.1—1毫米的聚脲防护层。本新型一方面型结构简单,并有效的减少了传统电缆中的抗拉线、防护钢铠等抗拉结构,在简化电缆结构及生产工艺,降低电缆自重的同时,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及抗拉伸能力强,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护性能,抗腐蚀、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施工、运行及维护的便捷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包括电缆芯1、第一绝缘层2、电磁屏蔽层3、阻燃防护层4、第二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6、第一成缆绕包带7、第二成缆绕包带8、金属编织网防护层9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其中电缆芯1共四条,各电缆芯1外表面均由第一绝缘层包覆2,电磁屏蔽层3包覆在第一绝缘层2外侧,第二绝缘层5包覆在电磁屏蔽层3外,阻燃防护层4包覆在第二绝缘层5外,第一成缆绕包带7包覆在阻燃防护层4外侧,电缆芯1与包覆在其外侧的第一绝缘层2、电磁屏蔽层3、阻燃防护层4、第二绝缘层5和第一成缆绕包带7同轴分布,并构成一个导线体,由四条电缆芯1构成的四个导线体间相互绞合连接,并构成导电主体,第三绝缘层6包覆在导电主体外并与导电主体同轴分布,第二成缆绕包带8包覆在第三绝缘层6外,金属编织网9包覆在第二成缆绕包带8外侧,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包覆在金属编织网防护层9外,且第二成缆绕包带8、金属编织网防护层9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均与导电主体间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芯1为单股金属导线或多股金属导线绞合而成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芯1、导线体及导电主体横断面均为圆形及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6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的厚度均不小于5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编织网防护层9厚为0.5—1.5毫米,且金属编织网防护层9的1/4—1/2部分嵌于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成缆绕包带7、第二成缆绕包带8的缠绕方向均与导线体间绞合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绝缘层6和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10外表面均设厚度为0.1—1毫米的聚脲防护层11。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由电缆芯、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共同作用,起到增强电缆自身结构强度,提高抗拉、抗冲击等性能的目的,其中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可同时起到提高电缆轴向抗拉能力和径向抗冲击、弯折能力的需要,从而有效的替代了传统电缆中抗拉绳和防护钢铠结构,极大的减缓了电缆结构并降低了电缆自重,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金属编织网的结构,从而有效调整电缆的承载能力,以满足不同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直接对电缆芯包覆,从而有效实现直接对电线芯进行整体防护,提高电缆芯的整体绝缘、抗冲击、抗干扰等能力,然后在对电缆进行整体防护,从而在极大的提高电缆防护能力的同时,也可有效实现即便因外力等因素导致外层的绝缘防护结构局部受损,也不会对电缆整体的绝缘防护性能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可确保各导线线性间定位结构稳定,防止因绝缘结构等受损而导致相邻导电线芯间发生接触等现象,避免电缆内部短路现象发生,以及避免各电缆芯运行时相互电磁干扰现象,从而极大的提高电缆整体的防护能力和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新型一方面型结构简单,并有效的减少了传统电缆中的抗拉线、防护钢铠等抗拉结构,在简化电缆结构及生产工艺,降低电缆自重的同时,有效提高结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包括电缆芯、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其中所述的电缆芯共四条,各电缆芯外表面均由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的电磁屏蔽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外侧,所述的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电磁屏蔽层外,所述的阻燃防护层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所述的第一成缆绕包带包覆在阻燃防护层外侧,所述的电缆芯与包覆在其外侧的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成缆绕包带同轴分布,并构成一个导线体,由四条电缆芯构成的四个导线体间相互绞合连接,并构成导电主体,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包覆在导电主体外并与导电主体同轴分布,所述的第二成缆绕包带包覆在第三绝缘层外,所述的金属编织网包覆在第二成缆绕包带外侧,所述的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包覆在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外,且所述的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均与导电主体间同轴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环保节能温水交联中压电缆包括电缆芯、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成缆绕包带、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其中所述的电缆芯共四条,各电缆芯外表面均由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的电磁屏蔽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外侧,所述的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电磁屏蔽层外,所述的阻燃防护层包覆在第二绝缘层外,所述的第一成缆绕包带包覆在阻燃防护层外侧,所述的电缆芯与包覆在其外侧的第一绝缘层、电磁屏蔽层、阻燃防护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成缆绕包带同轴分布,并构成一个导线体,由四条电缆芯构成的四个导线体间相互绞合连接,并构成导电主体,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包覆在导电主体外并与导电主体同轴分布,所述的第二成缆绕包带包覆在第三绝缘层外,所述的金属编织网包覆在第二成缆绕包带外侧,所述的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包覆在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外,且所述的第二成缆绕包带、金属编织网防护层及温水交联聚乙烯绝缘护套层均与导电主体间同轴分布。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艳玲赵靖张恒毋佳昆毋辛羽郜新利肖超张岩王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昊宝丰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