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84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设备,包括依次相连通并形成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补气机构和第二补气机构;压缩机包括依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的主路压缩单元、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主路压缩单元、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补气口;第一补气机构分别与第一补气混合腔的补气口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第二补气机构与主路压缩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现有的多个辅助压缩单元分别与主路压缩单元并联,改进为主路压缩单元和至少一个辅助压缩单元串联连接,能够减少辅助压缩单元的使用数量,便于辅助压缩单元的安装以及其与主路压缩单元的连接,易于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热泵设备。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现有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包括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可以提高低温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同时对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有一定帮助。但上述手段对能效的提升幅度有限,对高压级排气温度的降低幅度也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和制热性能系数(COP),现有技术改进了双级压缩中间补气循环,通过增加辅助压缩单元、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来实现多级节流和多级补气以改善低温制热效果和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其压缩机在主压缩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辅助压缩单元来分别压缩来自三个补气装置的气态制冷剂。虽然该结构相对双级压缩中间补气循环具有提升制热能力和COP的效果,但辅助压缩单元较多导致安装过于复杂,且辅助压缩单元相对主压缩单元的容积比随它们的吸气压力升高而依次减小,导致实际应用时辅助压缩单元的容积过小(相对主压缩单元的容积比,以R410A制冷剂为例,约在0.04~0.07)而难以加工。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设备,包括依次相连通并形成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2)、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3)、第一补气机构和第二补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依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的主路压缩单元(101)、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所述主路压缩单元(101)、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补气口;所述第一补气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补气混合腔的补气口和所述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补气机构与所述主路压缩单元(101)的补气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设备,包括依次相连通并形成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2)、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3)、第一补气机构和第二补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依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的主路压缩单元(101)、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所述主路压缩单元(101)、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补气口;所述第一补气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补气混合腔的补气口和所述第一辅助压缩单元(102)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补气机构与所述主路压缩单元(101)的补气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机构包括第一补气装置(501)和第二补气装置(502);所述第一补气装置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补气装置(502)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补气装置(501)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辅助压缩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装置(502)分别与所述第一补气装置(501)和所述第二补气机构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补气装置(502)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补气混合腔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补气机构包括第三补气装置(503),所述第三补气装置(503)分别与所述第二补气装置(502)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相连通,且所述第三补气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主路压缩单元(101)的补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401)、第二节流装置(402)和第三节流装置(403);其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01)安装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补气装置(501)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02)安装在所述第一补气装置(501)和所述第二补气装置(502)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上;所述第三节流装置(403)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梁祥飞郑波刘星如张有林黄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