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的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179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1
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的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风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风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输出供暖热水;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变频风机(1)、下风道(3)、相变蓄热炉(4)和上风道(5);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策略,可根据系统所处的工况对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进行控制,解决了供暖系统工况变化时,传统单闭环控制难以适应系统参数变化剧烈的问题,且前馈补偿可快速抑制由于炉温扰动引起的偏差,采用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时,供水温度波动范围小,解决了相变储热供暖系统控制供暖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的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的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解决目前空气污染和雾霾等问题,中央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取缔小型燃煤锅炉,且要求全国各省市供电局向工商业及普通居民在每天23点至第二天早晨6点时段提供5折优惠电价,以鼓励夜间电力消费,从而提高各地区电力供应部门的经济效益,优惠夜间电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显然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利用夜间谷电供热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储热技术主要分为热化学储热、显热储热和相变储热。热化学储热虽然蓄热密度大,但不安全且蓄热过程不可控,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显热储热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储热方式,然而它的储热密度小。相比之下,相变储热的储热密度是显热储热的5-10倍甚至更高。由于具有温度恒定和蓄热密度大的优点,相变蓄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尤其适用于热量供给不连续或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的工况下。相变储热系统作为解决能源供应时间与空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相变储热供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变储热供暖采用电加热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风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风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输出供暖热水;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变频风机(1)、下风道(3)、相变蓄热炉(4)和上风道(5);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6)和供暖管线(7);变频风机(1)通过下风道(3)连接至相变蓄热炉(4),相变蓄热炉(4)通过上风道(5)连接至换热器(6),上风道(5)与换热器(6)入口端相连,换热器(6)连接供暖管线(7)和变频风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风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与风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输出供暖热水;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变频风机(1)、下风道(3)、相变蓄热炉(4)和上风道(5);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6)和供暖管线(7);变频风机(1)通过下风道(3)连接至相变蓄热炉(4),相变蓄热炉(4)通过上风道(5)连接至换热器(6),上风道(5)与换热器(6)入口端相连,换热器(6)连接供暖管线(7)和变频风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还包括上位机、控制器(8)、执行器(2)、温度检测装置(9);换热器(6)和相变蓄热炉(4)分别接有温度检测装置(9),温度检测装置(9)与上位机相连;控制器(8)与换热器(6)和执行器(2)相连,执行器(2)与变频风机(1)相连。3.针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所实施的供暖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根据天气预报确定合适的供暖出水温度Tr(t)作为控制目标;S2:采集供暖系统的出水温度T(t),同时检测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处于何种工况,根据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所处工况,选择对应的PID控制器,得到PID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u1(t);S3:采集风速u(t)、相变蓄热炉炉温Tl(t)和供暖出水口温度T(t),实时自适应调整前馈补偿控制单元模型Gff(z-1)的参数;S4:用采集的相变电蓄热炉炉温Tl(t),作为可测干扰输入到前馈补偿单元,由前馈补偿控制单元产生前馈补偿控制量u2(t)=Gff(z-1)T1(t);S5:将前馈与反馈两部分得到的控制量求和,得到系统总的控制量u(t)=u1(t)+u2(t),并以此控制量来控制变频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分工况选择PID控制器,根据系统存在的谷电加热又放热供暖和谷峰、谷平时间段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工况,分别设计两个PID控制器:PID1和PID2,对应的PID参数分别为KP1,KI1,KD1和KP2,KI2,KD2;设计好两个PID控制器参数后,分工况PID控制器的实现步骤如下:S21:采样供暖出水温度T(t),计算供水温度误差e(t)=Tr(t)-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霞杨成祥赵庆杞纪勇王烈邢作霞赵小婷刘春亮王本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辽宁中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