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76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固定架的下侧端面呈圆弧形凹槽,固定架圆弧形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固定槽,减震柱的上侧位置与主体装配在一起,主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灯体,主体的边缘位置分布有卡槽,柔性护圈的内壁的下侧位置与卡槽啮合在一起,减震柱包括弹簧以及外筒,通过添加防滑垫来实现对固定架的固定,采用橡胶凸球与车架贴合在一起,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增加表面的贴合强度,实现牢固固定的目的,而柔性护圈固定在卡槽的内部,继而实现对灯体的保护,进而防止由于碰撞造成灯体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减震柱的设计则起到了减震的目的,进而在碰撞后对动能进行吸收,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抗碰撞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撞尾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属于自行车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尾灯即安装在自行车尾部的发光的灯具,传统的尾灯是用反射器充当,它本身不会发光,而是通过光学原理,在夜里灯光照到的时候,反射光线作为提醒警示,现在通常使用干电池,锂电池或钮扣电池作为能源,在通电的情况下,由LED作为光源,发出各种颜色更为醒目的光线主要作用是安全警示,以达到骑行的安全,但是传统的自行车尾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被后方车辆所撞坏,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撞尾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包括灯体、主体、卡槽、减震柱、固定架、固定槽、柔性护圈、弹簧以及外筒,所述固定架的下侧端面呈圆弧形凹槽,所述固定架圆弧形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燕尾槽结构,所述固定架的上侧位置安装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上侧位置与主体装配在一起,所述主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灯体,所述主体的边缘位置分布有卡槽,所述柔性护圈的内壁的下侧位置与卡槽啮合在一起,所述减震柱包括弹簧以及外筒,所述外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的内部安装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装配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啮合固定槽进行布置,所述防滑垫的下侧端面上分布有橡胶凸球,所述橡胶凸球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橡胶凸球之间等距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减震柱之间等距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固定槽的规格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防撞尾灯,通过添加防滑垫来实现对固定架的固定,采用橡胶凸球与车架贴合在一起,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增加表面的贴合强度,实现牢固固定的目的,而柔性护圈固定在卡槽的内部,继而实现对灯体的保护,进而防止由于碰撞造成灯体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减震柱的设计则起到了减震的目的,进而在碰撞后对动能进行吸收,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抗碰撞的能力,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撞尾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撞尾灯中柔性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防撞尾灯中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体、2-主体、3-卡槽、4-减震柱、5-固定架、6-固定槽、7-柔性护圈、8-弹簧、9-外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包括灯体1、主体2、卡槽3、减震柱4、固定架5、固定槽6、柔性护圈7、弹簧8以及外筒9,固定架5的下侧端面呈圆弧形凹槽,固定架5圆弧形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固定槽6,固定槽6为燕尾槽结构,固定架5的上侧位置安装有减震柱4,减震柱4的上侧位置与主体2装配在一起,主体2的上侧位置安装有灯体1,主体2的边缘位置分布有卡槽3,柔性护圈7的内壁的下侧位置与卡槽3啮合在一起,通过添加防滑垫来实现对固定架5的固定,采用橡胶凸球与车架贴合在一起,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增加表面的贴合强度,实现牢固固定的目的,而柔性护圈7固定在卡槽3的内部,继而实现对灯体1的保护,进而防止由于碰撞造成灯体1损坏的情况发生,减震柱4包括弹簧8以及外筒9,外筒9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外筒9的内部安装有弹簧8,减震柱4的设计则起到了减震的目的,进而在碰撞后对动能进行吸收,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抗碰撞的能力。卡槽3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固定槽6的内部装配有防滑垫,防滑垫啮合固定槽6进行布置,防滑垫的下侧端面上分布有橡胶凸球,橡胶凸球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橡胶凸球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减震柱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减震柱4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固定槽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固定槽6的规格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架5下侧的凹槽与车架贴合在一起,添加防滑垫来实现对固定架5的固定,采用橡胶凸球与车架贴合在一起,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增加表面的贴合强度,实现牢固固定的目的,然后通过螺栓对固定架5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柔性护圈7固定在卡槽3的内部,继而实现对灯体1的保护,进而防止由于碰撞造成灯体1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减震柱4的设计则起到了减震的目的,进而在碰撞后对动能进行吸收,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抗碰撞的能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包括灯体(1)、主体(2)、卡槽(3)、减震柱(4)、固定架(5)、固定槽(6)、柔性护圈(7)、弹簧(8)以及外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的下侧端面呈圆弧形凹槽,所述固定架(5)圆弧形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为燕尾槽结构,所述固定架(5)的上侧位置安装有减震柱(4),所述减震柱(4)的上侧位置与主体(2)装配在一起,所述主体(2)的上侧位置安装有灯体(1),所述主体(2)的边缘位置分布有卡槽(3),所述柔性护圈(7)的内壁的下侧位置与卡槽(3)啮合在一起,所述减震柱(4)包括弹簧(8)以及外筒(9),所述外筒(9)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9)的内部安装有弹簧(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撞尾灯,包括灯体(1)、主体(2)、卡槽(3)、减震柱(4)、固定架(5)、固定槽(6)、柔性护圈(7)、弹簧(8)以及外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的下侧端面呈圆弧形凹槽,所述固定架(5)圆弧形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为燕尾槽结构,所述固定架(5)的上侧位置安装有减震柱(4),所述减震柱(4)的上侧位置与主体(2)装配在一起,所述主体(2)的上侧位置安装有灯体(1),所述主体(2)的边缘位置分布有卡槽(3),所述柔性护圈(7)的内壁的下侧位置与卡槽(3)啮合在一起,所述减震柱(4)包括弹簧(8)以及外筒(9),所述外筒(9)为圆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都市玛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