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春凯专利>正文

炒锅支撑座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752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包括: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炒锅支撑座圈结构可靠,且能够使炒锅操作比较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炒锅支撑座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锅支撑座圈。
技术介绍
目前,做菜用的灶台或灶具上用于例如炒锅支撑的支撑部件,通常是数个固定支承爪或者固定的座圈,这种结构不仅因其支撑面积小,而易于损伤锅底,而且锅底与支撑部件间摩擦力比较大,从而在厨师做菜时,端锅炒菜晃动相对比较费力。中国专利文献CN103471147A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燃气灶锅架,其将锅架配置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间通过滚珠构建出回转座,可以实现锅的转动。公知的,厨师对锅的控制,往往并不是锅单纯的转动,更多的是相对于厨师方向的前后颠动,与转动关系不大,对锅使用寿命的影响和对厨师的帮助有限。中国专利文献CN204853600U则提出了一种灶台用锅架,该锅架具有一个支撑圈,并在支撑圈上安装有三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支撑珠,从而,炒锅的底面与支撑柱上端的支撑珠接触,当需要翻炒摇动炒锅时,由于炒锅与支撑柱间的摩擦基于支撑珠而表现为滚动摩擦,摩擦力比较小,使用相对比较方便,并且对锅底的磨损也被降低。不过,支撑柱是竖直设置的柱体,自身刚度相对较低,在炒锅晃动过程中,因各个方向的支撑力并不相同,可能会造成支撑柱变形的不一致,甚至在某些时段,会出现单个支撑柱受力的状态,有可能会导致支撑柱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能够使炒锅操作比较省力的炒锅支撑座圈。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包括: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上述炒锅支撑座圈,可选地,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为载部内圈上缘,于上缘离心侧给定的第一分度圆上圆形阵列有球窝,并在球窝内装有所述滚动体。可选地,球窝与滚动体间的配合间隙为0.5~1.0mm。可选地,第一分度圆与上缘的距离小于滚动体半径。可选地,在球窝旁边的载部上表面开有用于散热的盲孔。可选地,在载部的离心侧给定的第二分度圆上阵列有竖孔。可选地,竖孔为通孔或者盲孔。可选地,竖孔为圆孔、方孔或者直孔。可选地,所有竖孔的总面积不大于载部内圈所确定圆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且不小于载部内圈所确定圆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可选地,连接部为圆筒状结构或包括多个弧形块;为圆筒状结构时,圆筒上开有侧孔;为弧形块时,多个弧形块环形阵列在座部上,相邻弧形块间确定出所述侧孔。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采用座部、连接部和载部的结构,其中至少座部和载部是圈体,圈体具有比较强的抗剪切能力,整体不容易变形,在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条件下,首先,使用安全性比较好,不会因例如某个支撑柱断掉使炒锅翻锅而产生烫伤危险,再者,滚动体的受力条件相对简单,附加载荷比较小,可控性更好。进而,对于滚动体,则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炒锅与载部间的摩擦力,使炒锅操作更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炒锅支撑座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炒锅支撑座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相应于图1的主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部,2.竖孔,3.滚动体,4.载部,5.通道,6.盲孔,7.侧孔,8.锥孔,9.定位孔,10.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附图1~3,无论哪种结构的炒锅支撑座圈或者说锅架,其整体上都需要确定出一个圈体结构,圈内部分用于适配于灶头,形成火焰通道,并且例如图3中所示的座部1,其内孔即图中所示的定位孔9,通常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台上的定位。由于灶头通常是圆形,因此,关于炒锅支撑座圈,其径向和周向是确定的,并且离心和向心也是确定的。此外,关于炒锅支撑座圈,需要在竖直方向距离炒锅灶头一定距离,因此其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对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炒锅支撑座圈或者说锅架,为了方便清洁,大部分都是直接放置在灶台上而方便取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炒锅支撑座圈也采用此类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1~3所示的炒锅支撑座圈,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图中所示的座部1、连接部10和载部4,其中,座部1相当于底座,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而连接部10实际上相当于座部1向上延伸的部分,从而使载部4具备一定的支撑高度,满足火焰的空间需要。其中,关于座部1,其整体上是一个圈体结构,用于围绕灶头而提供一个底座,底座应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其具有相对较大的覆盖面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覆盖面积,并非是座部1实体上所实际覆盖的面积,而是作为底座,其分布外边界所确定的面积,这个面积相对于载部4越大,其稳定性就越好。座部1的内圈部分确定出一个定位孔9,用于座部1套在灶头上,而具有定位作用。对于连接部10,其可以整体上构造出一个圈体,也可以是分块结构,如果采用分块结构,则其基于座部1和载部4而整合为一个整体。分块结构可以是弧形块,也可以若干径向设置的竖直片,竖直片在底座的径向平面内,并围绕底座的轴线环形阵列。连接部10的下部或者下端连接于座部1上,其主要使炒锅支撑座圈具有给定的高度,从而适应灶头对燃烧空间的需求。无论哪种形式的连接部10,其必须具有用于空气导入的结构,该用于空气导入的结构,可以在例如整体的具有圈体结构的连续部10上加工出来,例如图3中所示的侧孔7,也可以是若干个块体或片体之间所留出的通流过道。对于载部4,其也是圈体结构,圈体结构单侧受力时,受其内部组织的牵拉而不会使局部产生过大变形,而具有整体上比较高的刚度,不同于单个支撑柱那样支撑刚度低而易于失效的问题。在结构上,载部4连接在连接部10的上端,载部4与连接部10,以及连接部10与座部4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者可以整体铸造而成。其中,载部4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需要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在载部4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设置滚动体3,而构成滚动摩擦面。滚动摩擦面相对于滑动摩擦面往往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厨师在做饭时操作炒锅更加省力、灵活。对于炒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底锅,另一种则是球面锅底,对于平底锅,其在例如图1和2所示的结构中,会与载部4具有比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图中为适应平底锅的使用,滚动体3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载部4的上表面。不过对于炒菜用的炒锅,大部分采用球面锅底,因此,锅底与载部4的接合部分基本上是在构成圈体结构的载部4的内圈上缘。有鉴于此,于上缘离心侧给定的第一分度圆上圆形阵列有球窝,并在球窝内装有所述滚动体3。由于例如煤气灶,其炉火温度通常在数百度甚至上千度,因此对炒锅支撑座圈各部分的材质要求较高,对于座部1、连接体10和载部4均可采用现有的锅架材质,在一些应用中,考虑到滚动体3的存在,炒锅支撑座圈的其它部分可以采用与滚动体相同材质。滚动体3采用耐热钢或者耐热陶瓷,为了避免受热条件所产生的热胀冷缩的短时间内的差异,球窝与滚动体3间需留一定间隙,记为配合间隙,如果滚动体3与例如载部4采用相同的材质时,该配合间隙可以相对较小,而采用不同的材质时,所采用的两种材质热膨胀系数不一致,需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热膨胀系数,而预留相对较大的配合间隙,基于常用的锅架的制作材料,所述配合间隙的可用范围是0.5~1.0mm,可以根据滚动体3与载部4的材质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与球面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支撑座圈,其特征在于,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为载部内圈上缘,于上缘离心侧给定的第一分度圆上圆形阵列有球窝,并在球窝内装有所述滚动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锅支撑座圈,其特征在于,球窝与滚动体间的配合间隙为0.5~1.0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炒锅支撑座圈,其特征在于,第一分度圆与上缘的距离小于滚动体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炒锅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春凯
申请(专利权)人:盛春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