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触控电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63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触控电风扇,包括开关、马达、扇叶和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整体为圆筒状,尾部为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提把整合在外罩上,提高了使用电风扇时的便捷性,同时又兼顾了杯盖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触控电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智能触控电风扇。
技术介绍
大部分便携式电风扇并没有设计一体式的提把,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不便,还有主体材质大多数比较低廉,会有刺鼻气味挥发,长期使用会吸入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的智能触控电风扇,将双马达及双扇叶整合在桶状风洞结构内,既增加了出风量,又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提把可拎、可挂、可垛可支,使用更加多样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优点是: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整体为圆筒状,尾部为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的开关由智能触控芯片和震动传感器组成,轻触本结构主体任意部位即可进行开关和风量调节操作,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同时隐去了开关,是本结构造型更加美观。所述的马达由双马达构成,采用镜像对置设置,优化了风道曲线,提高了出风量。所述的扇叶由双扇叶构成,结构前扇叶为七叶式扇叶,向外送出风,结构后为五叶式扇叶,抽取周边气流向前送风。所述的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由螺丝固定在结构尾部,向上转动可与结构本身贴合,向下转动形成底座,使用便捷,提高了可用性。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主体外罩采用金属材质,提高了结构的牢固度,增加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触控电风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智能触控电风扇,包括开关1、马达2、扇叶3和外罩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整体为圆筒状,尾部为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开关1由智能触控芯片和震动传感器组成;所述的马达由双马2达构成,采用镜像对置设置;所述的扇叶3由双扇叶构成,结构前扇叶为七叶式扇叶,结构后为五叶式扇叶;所述的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5由螺丝固定在结构尾部,向上转动可与结构本身贴合,向下转动形成底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主体外罩4采用金属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触控电风扇,包括开关、马达、扇叶和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整体为圆筒状,尾部为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所述的开关由智能触控芯片和震动传感器组成,所述的马达由双马达构成,采用镜像对置设置,所述的扇叶由双扇叶构成,结构前扇叶为七叶式扇叶,结构后为五叶式扇叶,所述的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由螺丝固定在结构尾部,向上转动可与结构本身贴合,向下转动形成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触控电风扇,包括开关、马达、扇叶和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触控电风扇整体为圆筒状,尾部为多用途皮带状提拉手,所述的开关由智能触控芯片和震动传感器组成,所述的马达由双马达构成,采用镜像对置设置,所述的扇叶由双扇叶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夏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