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59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特别是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包括由截面基本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的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的相邻两圈中,后一圈的外凸n形与前一圈的内凹u形相互扣压由热熔材料密封粘接;所述外凸n形的内表面与相扣合内凹u形的分离相对表面之间形成n形槽,所述外凸n形或/和内凹u形上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和抗腐蚀性。对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带静电工况的导电抗静电软管。
技术介绍
以吸尘器为例,由于通电和摩擦作用,吸尘器在工作中会产生静电荷,静电导致灰尘吸附在软管内壁上,容易导致吸尘软管积尘、阻塞。现有的吸尘器软管一般不具有防静电功效,容易积灰、不容易清洁干净;高端吸尘器为克服静电问题,采用将防静电剂(抗静电母粒,导电性能是10的9次方以上)和软管材料共混的方法,但由于防静电剂成本高,且防静电有效期短,导致实际的防静电能力仅有两年,且防静电效果差。较为先进的永久性导电方式为导电炭黑材料,但导电炭黑材料虽然可以实现永久导电,但导电炭黑均为黑色,无法适应用户对软管颜色的多元化要求,且导电炭黑母粒只能用于工程材料,直接加入软性材料里比较难,结构上会有分散性,表面不光滑,且达不到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长效导电抗静电的软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导电炭黑和我们的软管材料接枝混炼形成的导电材料。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包括由截面基本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的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的相邻两圈中,后一圈的外凸n形与前一圈的内凹u形相互扣合密封粘接;所述外凸n形的内表面与相扣合内凹u形的分离相对表面之间形成n形槽,所述外凸n形或/和内凹u形上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和抗腐蚀性。但由于软管对材质的柔软度要求较高,目前尚不能实现导电热塑性弹性体直接替代通电软管中的导线通电,但对防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通过共挤与软管主体一次成型,敷设在外凸n形或/和内凹u形上。将导电热塑性弹性体与普通热塑材料共挤,制成符合软管韧性与柔软度要求的管体,结构更加稳定,成本低,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主体内壁上的内壁导电层,该内壁导电层敷设在内凹u形的内凹软管内表面上,并一直延伸到内凹u形位于n形槽中的末端上。通过在软管内壁设置导电热塑性弹性体防止软管内壁因内部气流产生静电,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主体内壁上的内壁导电层,该内壁导电层敷设在内凹u形的内凹软管内表面上,并覆盖两侧内凹u形的转弯处。内凹u形位于n形槽中的圆角内表面为直接迎向气流的接触面,在该处设置导电热塑性弹性体,能够有效防止软管内壁因内部气流产生静电,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主体内壁上的内壁导电层,该内壁导电层自n形槽顶点一直延伸到内凹u形的末端上。通过设置导电热塑性弹性体遮盖檐防止软管内n形槽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进一步的,内凹u形的内凹软管内表面上设置有的遮盖檐,遮盖檐连接在内凹u形位于n形槽中的圆角处,且朝软管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将n形槽的开口遮盖住。内壁导电层还可以敷设在内凹u形的内凹软管内表面上,并一直延伸到遮盖檐的末端。进一步的,所述遮盖檐的端头具有朝n形槽弯折延伸的弯钩头。遮盖檐本身为悬臂结构,但遮盖檐端头的弯钩头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弯曲拉伸,弯钩头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内的n形槽,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进一步的,外凸n形的凸起外表面上带有外壁导电层;所述外壁导电层设置在n形槽的n形顶端;外壁导电层由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通过导电热塑性弹性体防止软管外壁因外部摩擦产生静电,同时起到耐磨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易于实施;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抗静电效果好,且持续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整体外部视图;图1-1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1的放大视图;图1-2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2的放大视图;图1-3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3的放大视图;图1-4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4的放大视图;图1-5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5的放大视图;图1-6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6的放大视图;图1-7为图1中A部分实施例1-7的放大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整体外部视图;图2-1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1的放大视图;图2-2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2的放大视图;图2-3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3的放大视图;图2-4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4的放大视图;图2-5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5的放大视图;图2-6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6的放大视图;图2-7为图1中B部分实施例2-7的放大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软管主体,2-外凸n形,21-凸起外表面,3-内凹u形,31-内凹软管内表面,4-外壁导电层,5-内壁导电层,6-遮盖檐,7-弯钩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如图1所示。这一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7种:实施例1-1: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长效导电抗静电的软管。包括由截面基本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的软管主体1;软管主体1的相邻两圈中,后一圈的外凸n形2与前一圈的内凹u形3相互扣合密封粘接;外凸n形2的内表面与相扣合内凹u形3的分离相对表面之间形成n形槽;外凸n形2的凸起外表面21上带有外壁导电层4,外壁导电层4设置在n形槽的n形顶端。内凹u形3的内凹软管内表面31上设置有导电结构,即截面为长条状的内壁导电层5,该内壁导电层5通过共挤与软管主体1一次成型,并敷设在内凹u形3的内凹软管内表面31并一直延伸到内凹u形3位于n形槽中的末端上。内部的内壁导电层5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该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在达到软管的弹性和柔韧度要求的同时,能够达到通弱电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表面电阻可以达到103欧姆,即能够实现导电和静电屏蔽,但不能达到生活用电的导线要求,目前仅能用来导静电、防静电,起到接地的作用。即使如此,本实施例对于吸尘器软管的导静电、防吸灰有明显且长效的作用。实施例1-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长效导电抗静电的软管。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内壁导电层5通过共挤与软管主体1一次成型,并敷设在内凹u形3的内凹软管内表面31上,覆盖两侧内凹u形3的转弯处,但未覆盖n形槽中的内凹u形3侧壁。实施例1-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长效导电抗静电的软管。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内壁导电层5通过共挤与软管主体1一次成型,并敷设在软管主体1的内部,具体为自n形槽顶点一直延伸到内凹u形3的末端上,覆盖了n形槽中的外凸n形2内壁以及完整的内凹u形3内壁。实施例1-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长效导电抗静电的软管。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内凹u形3的内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包括由截面基本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的软管主体(1);所述软管主体(1)的相邻两圈中,后一圈的外凸n形(2)与前一圈的内凹u形(3)相互扣合密封粘接;所述外凸n形(2)的内表面与相扣合内凹u形(3)的分离相对表面之间形成n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u形(3)上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包括由截面基本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的软管主体(1);所述软管主体(1)的相邻两圈中,后一圈的外凸n形(2)与前一圈的内凹u形(3)相互扣合密封粘接;所述外凸n形(2)的内表面与相扣合内凹u形(3)的分离相对表面之间形成n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u形(3)上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通过共挤与软管主体(1)一次成型,敷设在内凹u形(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主体(1)内壁上的内壁导电层(5),该内壁导电层(5)敷设在内凹u形(3)的内凹软管内表面(31)上,并一直延伸到内凹u形(3)位于n形槽中的末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主体(1)内壁上的内壁导电层(5),该内壁导电层(5)敷设在内凹u形(3)的内凹软管内表面(31)上,并覆盖两侧内凹u形(3)的转弯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抗静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是敷设在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明楼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