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53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包括建筑梁和阻尼件,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构设为井字结构,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的内部设有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件,第二阻尼件内部设置下定位盘,下定位盘的上端面采用连接柱连接设置有上定位盘,所述上定位盘与建筑梁之间也设置有阻尼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进行耗能减震,而且制作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在地震区广泛推广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阻尼件,能够实现二次耗能减震,使减震的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振动控制
,具体是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难以通过将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力层层分解的方式,达到耗能减震的效果,而且市场上现有的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制作复杂,施工繁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包括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第四建筑梁、第一阻尼件、第二阻尼件、第三阻尼组件和第四阻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梁的一端砌有第二建筑梁,所述第二建筑梁的一端砌有第三建筑梁,所述第三建筑梁的一端砌有第四建筑梁,所述第四建筑梁的一端砌在第一建筑梁上,所述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第四建筑梁构设为井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的内部设置有下定位盘,所述下定位盘的上端面采用连接柱连接设置有上定位盘,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竖直的延伸设置,所述上定位盘的周部采用两个第三阻尼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建筑梁和第三建筑梁上,且两个第三阻尼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定位盘的周部采用两个第四阻尼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上,且两个第四阻尼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三阻尼组件和两个第四阻尼组件相垂直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定位盘、下定位盘和连接柱均为圆柱结构,且所述上定位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定位盘的横截面积,所述下定位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柱的横截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的结构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阻尼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粘弹性阻尼器、第二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三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一粘弹性阻尼器布置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二粘弹性阻尼器布置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一粘弹性阻尼器与第二粘弹性阻尼器之间相互垂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四个,且第一支撑件呈矩形排列,所述第三粘弹性阻尼器沿着所述矩形的对角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呈直角排列,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关于第一支撑件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阻尼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四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五粘弹性阻尼器,其中,所述第二阻尼件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五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四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四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第四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五粘弹性阻尼器之间垂直布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端采用连接杆件连接在所述下定位盘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呈直角排列,且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关于第二支撑件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阻尼组件和第四阻尼组件均采用粘弹性阻尼器,且所述第三阻尼组件、第四阻尼组件、第一粘弹性阻尼器、第二粘弹性阻尼器、第三粘弹性阻尼器、第四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五粘弹性阻尼器结构相同,均包括阻尼座、松紧导向座、松紧螺栓、阻尼材料胶垫层、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和锁紧座组件,其中,所述阻尼座为贯通的通孔结构,且通孔内的两端可滑动的设置有所述松紧导向座,两端的松紧导向座与阻尼座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所述阻尼材料胶垫层,两端的松紧导向座之间采用所述松紧螺栓连接,利用所述松紧螺栓调节所述阻尼材料胶垫层与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之间的阻尼系数,所述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的内端均设置有锁紧槽,所述松紧导向座的内侧设置有所述锁紧座组件,所述锁紧座组件能够伸入所述锁紧槽内以便对所述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伸出所述阻尼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座组件包括锁紧销和弹簧,所述松紧导向座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通过弹簧安装有锁紧销,所述锁紧销朝向所述阻尼连接杆一、阻尼连接杆二的方向设置,当所述锁紧槽运动至所述锁紧销的位置时,所述锁紧销伸入所述锁紧槽以便对所述阻尼连接杆一和阻尼连接杆二进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上定位盘、连接柱和下定位盘组成空间结构,并在上定位盘和下定位盘与井字型的建筑梁之间设置阻尼装置,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井字型的建筑梁进行阻尼减震,提高建筑的减震效果,增强抵御风力、地震、震动力等情况;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撑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粘弹性阻尼器、第二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三粘弹性阻尼器的结合使用,能够对第一建筑梁、第二建筑梁、第三建筑梁和第四建筑梁进行耗能减震,而且制作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在地震区广泛推广应用。3、通过第二支撑件、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四粘弹性阻尼器和第五粘弹性阻尼器的结合使用,能够实现二次耗能减震,使减震的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中第一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中第二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中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中锁紧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包括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第一阻尼件5、第二阻尼件6、第三阻尼组件8和第四阻尼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梁1的一端砌有第二建筑梁2,所述第二建筑梁2的一端砌有第三建筑梁3,所述第三建筑梁3的一端砌有第四建筑梁4,所述第四建筑梁4的一端砌在第一建筑梁1上,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构设为井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和第四建筑梁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件5,所述第一阻尼件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6的内部设置有下定位盘11,所述下定位盘11的上端面采用连接柱10连接设置有上定位盘7,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竖直的延伸设置,所述上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建筑梁1和第三建筑梁3上,且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建筑梁2和第四建筑梁4上,且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三阻尼组件8和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相垂直布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的对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和第四建筑梁4进行耗能减震,而且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包括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第一阻尼件(5)、第二阻尼件(6)、第三阻尼组件(8)和第四阻尼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梁(1)的一端砌有第二建筑梁(2),所述第二建筑梁(2)的一端砌有第三建筑梁(3),所述第三建筑梁(3)的一端砌有第四建筑梁(4),所述第四建筑梁(4)的一端砌在第一建筑梁(1)上,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构设为井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和第四建筑梁(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件(5),所述第一阻尼件(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6)的内部设置有下定位盘(11),所述下定位盘(11)的上端面采用连接柱(10)连接设置有上定位盘(7),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竖直的延伸设置,所述上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建筑梁(1)和第三建筑梁(3)上,且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建筑梁(2)和第四建筑梁(4)上,且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三阻尼组件(8)和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相垂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包括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第一阻尼件(5)、第二阻尼件(6)、第三阻尼组件(8)和第四阻尼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梁(1)的一端砌有第二建筑梁(2),所述第二建筑梁(2)的一端砌有第三建筑梁(3),所述第三建筑梁(3)的一端砌有第四建筑梁(4),所述第四建筑梁(4)的一端砌在第一建筑梁(1)上,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第四建筑梁(4)构设为井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和第四建筑梁(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件(5),所述第一阻尼件(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6)的内部设置有下定位盘(11),所述下定位盘(11)的上端面采用连接柱(10)连接设置有上定位盘(7),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竖直的延伸设置,所述上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建筑梁(1)和第三建筑梁(3)上,且两个第三阻尼组件(8)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定位盘(7)的周部采用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建筑梁(2)和第四建筑梁(4)上,且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三阻尼组件(8)和两个第四阻尼组件(9)相垂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盘(7)、下定位盘(11)和连接柱均为圆柱结构,且所述上定位盘(7)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定位盘(11)的横截面积,所述下定位盘(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柱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梁(1)、第二建筑梁(2)、第三建筑梁(3)和第四建筑梁(4)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5)包括第一支撑件(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第一粘弹性阻尼器(54)、第二粘弹性阻尼器(55)和第三粘弹性阻尼器(56),所述第一阻尼件(5)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件(51),所述第一支撑件(5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52)和第二挡板(53),所述第一挡板(5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粘弹性阻尼器(55),所述第二挡板(5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粘弹性阻尼器(54),所述第一支撑件(5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粘弹性阻尼器(56),所述第一粘弹性阻尼器(54)布置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53)之间,所述第二粘弹性阻尼器(55)布置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52)之间,所述第一粘弹性阻尼器(54)与第二粘弹性阻尼器(55)之间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51)的数量为四个,且第一支撑件(51)呈矩形排列,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必武陈必健罗龙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泉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