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9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橡胶层,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为筒状结构,在外套筒的内壁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内凸棱,在内套筒的外壁上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外凸棱;在外套筒的内壁和内套筒的外壁的中部分别设有绕其一周的内凸环和外凸环,且内凸环与外凸环位于外套筒和内套筒相对应的位置;在内凸棱和外凸棱的两侧以及内凸环和外凸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弹簧;在橡胶层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数个贯穿其两端的弧形孔,所述弧形孔沿垂直于橡胶层轴向的断面呈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灵活设计悬架衬套在各方向的刚度,有助于提高汽车整车的性能,并能有效的防止悬架衬套撕裂和脱落,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悬架衬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悬架衬套。
技术介绍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架衬套要在不同方向上承受拉压力或剪切力等情况,因此,悬架衬套的设计对整车性能的优劣有很大影响。汽车的悬架衬套的刚度值由整车的性能决定,因此,不同车型的汽车悬架衬套的刚度值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整车的性能来设计。传统的悬架衬套通常采用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橡胶材料的形式,结构相对简单,各向刚度的设计范围较小,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满足整车性能的需要,限制了整车性能的提高。再有,在汽车制动或者加速时,传递到悬架衬套的力较大,传统的橡胶材料与内、外套筒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橡胶部分容易撕裂或者脱落,导致汽车的悬架控制出现问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的汽车悬架衬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悬架衬套在各方向的刚度设计范围小、受力容易撕裂或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悬架衬套,能够灵活设计悬架衬套在各方向的刚度,有助于提高汽车整车的性能,并能有效的防止悬架衬套撕裂和脱落,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2)和置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橡胶层(3),所述外套筒(1)和内套筒(2)为筒状结构,且外套筒(1)和内套筒(2)的轴心线重合;其特征在于:在外套筒(1)的内壁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内凸棱(4),所述内凸棱(4)的长度方向与外套筒(1)的轴向一致,在内套筒(2)的外壁上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外凸棱(5),所述外凸棱(5)的长度方向与内套筒(2)的轴向一致;在外套筒(1)的内壁和内套筒(2)的外壁的中部分别设有绕其一周的内凸环(6)和外凸环(7),且内凸环(6)与外凸环(7)位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相对应的位置;在内凸棱(4)和外凸棱(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2)和置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橡胶层(3),所述外套筒(1)和内套筒(2)为筒状结构,且外套筒(1)和内套筒(2)的轴心线重合;其特征在于:在外套筒(1)的内壁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内凸棱(4),所述内凸棱(4)的长度方向与外套筒(1)的轴向一致,在内套筒(2)的外壁上绕其一周分布有数根外凸棱(5),所述外凸棱(5)的长度方向与内套筒(2)的轴向一致;在外套筒(1)的内壁和内套筒(2)的外壁的中部分别设有绕其一周的内凸环(6)和外凸环(7),且内凸环(6)与外凸环(7)位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相对应的位置;在内凸棱(4)和外凸棱(5)的两侧以及内凸环(6)和外凸环(7)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弹簧(8);在橡胶层(3)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数个贯穿其两端的弧形孔(9),所述弧形孔(9)沿垂直于橡胶层(3)轴向的断面呈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棱(4)和外凸棱(5)分别绕外套筒(1)和内套筒(2)一周均匀分布,且内凸棱(4)和外凸棱(5)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棱(4)和外凸棱(5)均为四根,且相邻的内凸棱(4)和外凸棱(5)所在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张瑞陈哲明付江华代正莉王鹏王康王恒程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