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3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制冷设备,泵体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具有排气通孔;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在气缸的轴向下端,第一轴承设有与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在气缸的轴向上端,第二轴承设有与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消音器,第一消音器设在第一轴承上且与第一轴承限定出连通气缸的气缸腔和第一通孔的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器,第二消音器设在第二轴承上且具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通气孔,其中,第二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气缸的轴向向内且向背离第一轴承的方向倾斜延伸。具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压缩机更易于回油,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和具有该泵体组件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压缩机为了提高能效,大多采用直排消音器,即下轴承排出的气体不经过上轴承消音器腔体,而是直接排到上轴承与电机形成的区域。该种结构的压缩机经常易于出现回油困难的问题,压缩机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使压缩机更易于回油。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旋转式压缩机。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设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排气通孔;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下端,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端,所述第二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且与所述第一轴承限定出连通所述气缸的气缸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轴向向内且向背离所述第一轴承的方向倾斜延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可以调整气体在压缩机的外壳内的分布,增加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的气体流量比例,减少从外壳与定子之间的间隙的气体流量比例,从而有利于外壳内上部积聚的润滑油能够更顺畅地回至油池内,保证压缩机的油池液面位置,进而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泵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倾斜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气缸的径向截面的夹角β1满足:45度<β1<9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倾斜部分为斜圆柱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轴向向外且向朝向所述第二轴承的方向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倾斜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气缸的径向截面的夹角β2满足:45度<β2<90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孔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可选地,所述第二消音器具有与所述第二轴承面面接触的平板,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平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沿所述气缸的轴向的正投影存在重叠。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压缩机100;泵体组件110;电机组件120;定子121;转子122;外壳130;曲轴101;活塞102;气缸10;排气通孔11;气缸腔12;第一轴承20;第一通孔21;第二轴承30;第二通孔31;第一消音器40;第一消音腔41;第二消音器50;通气孔51;第二消音腔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0及其泵体组件11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110不限于用于图1中所示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100,还可以用于其它结构的压缩机,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理解的。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0可以包括泵体组件110、电机组件120、外壳130等。泵体组件110和电机组件120设在外壳130内,从泵体组件110内排出的气体可以经过电机组件120和外壳130之间的间隙、电机组件12的定子121和转子122的间隙以及转子122的内部通道向上流动。泵体组件110可以包括:气缸10、第一轴承20、第二轴承30、第一消音器40和第二消音器50。气缸10具有排气通孔11,第一轴承20设在气缸10的轴向下端,第二轴承30设在气缸10的轴向上端。第一轴承20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与排气通孔11连通。第二轴承30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与排气通孔11连通。第一消音器40设在第一轴承20上,并且第一消音器40与第一轴承20限定出第一消音腔41,第一消音腔41连通气缸10的气缸腔12与第一通孔21。第二消音器50设在第二轴承30上,并且第二消音器50具有通气孔51,通气孔51与第二通孔22连通。如图1中箭头所示,从气缸腔12内排出的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消音腔41内,然后依次经过排气通孔11、第二通孔31和通气孔51排入到旋转式压缩机100的外壳130的内部空间内。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压缩机为了提高能效,大多采用直排消音器,即下轴承排出的气体不经过上轴承消音器腔体,而是直接排到上轴承与电机形成的区域。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此结构设计会使流经壳体与电机切边形成的空隙的气体流量比例会增加,有可能造成积在电机上部的润滑油难以回到油池,导致油池油面位置下降,带来压缩机可靠性风险。有鉴于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气缸10的轴向向内(即向靠近气缸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且向背离第一轴承20的方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向下的方向)倾斜延伸。在图1中,在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二通孔31与气缸10的径向截面的倾斜角为锐角。研究表明,当第二通孔31的至少一部分按照如上方式倾斜设置时,从第一轴承20排出的气体在倾斜部分的引导下从旋转式压缩机100的定子120和转子130的间隙流动到达电机组件120的上部的气体流量比例增加,相反地,通过电机组件120的外周切边到达电机组件120的上部的气体流量比例会有所减小,这样可以使定子121的上部的积油能够更为顺畅地回到油池,进而保证润滑油液面,最终达到提升压缩机可靠性的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组件110,通过使第二通孔3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气缸10的轴向向内且向背离第一轴承20的方向倾斜设置,可以调整气体在旋转式压缩机100的外壳130内分布,增加从定子121和转子122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排气通孔;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下端,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端,所述第二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且与所述第一轴承限定出连通所述气缸的气缸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轴向向内且向背离所述第一轴承的方向倾斜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排气通孔;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下端,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端,所述第二轴承设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且与所述第一轴承限定出连通所述气缸的气缸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轴向向内且向背离所述第一轴承的方向倾斜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倾斜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气缸的径向截面的夹角β1满足:45度<β1<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倾斜部分为斜圆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冯瑞金廖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