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逆热致变色性纤维素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1425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9
本申请属于高分子材料的纤维素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逆热致变色性纤维素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该薄膜制备时包括:制备纳米纤维素,添加保温材料、CVL和BPA制备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等步骤。该可逆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可减慢热量散发,具有一定保温作用。本申请通过利用热致变色化合物与纤维素进行复配制备获得了一种热致变色功能性纤维素纳米薄膜,该纤维素纳米薄膜具有随温度变化而即时变色特点,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尤其是其具有可逆特性,使之具备可重复使用特点,而配合这一可逆变温特性,可较好用于指示、监测相关温度性变化情况。总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纤维素纳米薄膜的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逆热致变色性纤维素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属于高分子材料的纤维素膜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逆热致变色性纤维素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
技术介绍
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糖,同时也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其中纳米纤维素是指纤丝直径在1~100nm的纤维素,而根据原材料、制造工艺的不同,又可细分为纳米晶体纤维素、纳米纤维纤维素、细菌纳米纤维素等。由于纤维素尺寸在达到纳米级后,其结构、性状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如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因此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纸张产品中,其主要成分物质即是纤维素。而根据纸张用途不同,对于制备原料——纤维素的选择以及制备方法也往往有较大差异。现有技术中,随着纸张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例如:为适应生物监测、食品包装以及视觉美观化需要,对于纸张产品的颜色也往往具有一定需求,为达到这一目的,开发设计一定的纸张颜色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纸张新产品,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逆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薄膜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1)制备纳米纤维素将纤维素原料加水搅拌分散均匀后,研磨并匀质处理,制成0.3~1wt%的纳米纤维素浆液;(2)制备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在步骤(1)中的纳米纤维素浆液中,加入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用量为纳米纤维素质量的1~20%;所述保温材料为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十七醇、十八醇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加入保温材料后,加热、搅拌,确保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CVL和BPA的用量分别为保温材料用量的1~2%和4~8%;加入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后,继续加热搅拌,确保混合均匀;最后将所得的浆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逆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薄膜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1)制备纳米纤维素将纤维素原料加水搅拌分散均匀后,研磨并匀质处理,制成0.3~1wt%的纳米纤维素浆液;(2)制备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在步骤(1)中的纳米纤维素浆液中,加入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用量为纳米纤维素质量的1~20%;所述保温材料为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十七醇、十八醇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加入保温材料后,加热、搅拌,确保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CVL和BPA的用量分别为保温材料用量的1~2%和4~8%;加入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后,继续加热搅拌,确保混合均匀;最后将所得的浆液制成薄膜,即为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逆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纳米纤维的纤维平均直径为20nm,纤维长度为4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逆热致变色纤维素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保温材料选择十四醇,结晶紫内酯的加入量为十四醇用量的2%,同时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的质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素霞董莉莉张修强雷廷宙吴清林何晓峰徐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