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37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属于地下矿山水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运输巷道、入水巷、水仓主体、配水巷、吸水井、水泵、配水阀、配电室、水泵房、管子道、水管;将水仓主体呈田字形布置,可有效提高水仓容积、降低水流流速。水仓主体分别布置于运输巷道两侧,与双环或者多环水仓布置相比,可多个作业点同时施工,避免交叉作业影响,缩短水仓建设周期;同时,配水巷内设置配水阀,可将两个相对独立的水仓主体有效隔离,在清理其中一个水仓主体内部淤泥时,不影响另一个水仓主体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地下矿山广泛使用,提高水仓施工进度,同时在水仓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清理,降低对矿山排水系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
本技术属于地下矿山水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
技术介绍
地下矿山开发工程建设时,矿井地下水涌水量大严重影响井巷工程进度,延长了矿山建设周期。传统的水仓布置多为双环或者多环结构,由交叉点、斜巷、内仓、外仓、水泵房与配电室组成,其缺点是工程量大、施工复杂、水仓无效容积多、交叉点多且维护困难、投资高。针对大水地下矿山井下水仓施工时涌水大、施工环境差、工程建设周期长、不易清理等问题,目前并没有一套可以快速形成水仓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能在地下矿山广泛使用,提高水仓施工进度,有效缩短矿山建设周期,同时在水仓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清理,降低对矿山排水系统影响。且在不影响水仓沉淀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其有效容积的同时,具有结构合理、施工快捷、易于清理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包括运输巷道、入水巷、水仓主体、配水巷、吸水井、水泵、配水阀、配电室、水泵房、管子道、水管,所述的运输巷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于一个水仓主体,水仓主体通过入水巷与运输巷道连接,两个水仓主体之间通过配水巷连通,配水巷内安装有配水阀,配水巷通过吸水井与水泵房连接,水泵房与配电室连接,水泵房内安装有水泵,水泵与管子道连接,管子道内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水管。进一步,所述的两个水仓主体分别呈田字形布置在运输巷道两侧,由纵横交错的巷道组成。进一步,入水巷连接运输巷道与水仓主体,在运输巷道中形成四个入水口,入水巷与水平面夹角a为0°至30°。进一步,所述的配水阀安装于配水巷中,分别安装在水泵安装范围的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仓主体为田字形布置,可有效提高水仓容积、降低水流流速。水仓主体分别布置于运输巷道两侧,与双环或者多环水仓布置相比,可多个作业点同时施工,避免交叉作业影响,缩短水仓建设周期;同时,配水巷内设置配水阀,可将两个相对独立的水仓主体有效隔离,在清理其中一个水仓主体内部淤泥时,不影响另一个水仓主体运行。本技术能在地下矿山广泛使用,提高水仓施工进度,有效缩短矿山建设周期,同时在水仓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清理,降低对矿山排水系统影响。且在不影响水仓沉淀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其有效容积的同时,具有结构合理、施工快捷、易于清理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平面示意图。图中,1-运输巷道、2-入水巷、3-水仓主体、4-配水巷、5-吸水井、6-水泵、7-配水阀、8-配电室、9-水泵房、10-管子道、11-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所示,所述的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包括运输巷道1、入水巷2、水仓主体3、配水巷4、吸水井5、水泵6、配水阀7、配电室8、水泵房9、管子道10、水管11。所述的运输巷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于一个水仓主体3,两个水仓主体3分别呈田字形布置在运输巷道1两侧,由纵横交错的巷道组成,可有效提高水仓容积、降低水流流速,提高沉淀效果。水仓主体3分别布置于运输巷道1两侧,与双环或者多环水仓布置相比,可多个作业点同时施工,避免交叉作业影响,缩短水仓建设周期。入水巷2连接运输巷道1与水仓主体3,在运输巷道1中形成四个入水口,入水巷2与水平面夹角a为0°至30°,保证水流流速适中。两个水仓主体3之间通过配水巷4连通,所述的水仓主体3底板水平高度不低于配水巷4底板水平高度,水可全部流入配水巷4,避免水仓残留水,为下次水仓储水提供空间。配水巷4内安装有配水阀7,关闭配水阀7,可将两个相对独立的水仓主体3有效隔离,在清理其中一个水仓主体3内部淤泥时,不影响另一个水仓主体3的运行。配水巷4通过吸水井5与水泵房9连接,水泵房9与配电室8连接,水泵房9内安装有水泵6,水泵6与管子道10连接,管子道10内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水管11,管子道10内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水管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流自入水巷流2入水仓主体3,在田字形水仓主体3中降低流速,残留在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自然沉降后水流流入配水巷4,并由吸水井5吸入水泵房9。本技术的水仓主体为田字形布置,可有效提高水仓容积、降低水流流速。水仓主体分别布置于运输巷道两侧,与双环或者多环水仓布置相比,可多个作业点同时施工,避免交叉作业影响,缩短水仓建设周期;同时,配水巷内设置配水阀,可将两个相对独立的水仓主体有效隔离,在清理其中一个水仓主体内部淤泥时,不影响另一个水仓主体运行。本技术能在地下矿山广泛使用,提高水仓施工进度,有效缩短矿山建设周期,同时在水仓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清理,降低对矿山排水系统影响。且在不影响水仓沉淀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其有效容积的同时,具有结构合理、施工快捷、易于清理的特点。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包括运输巷道(1)、入水巷(2)、水仓主体(3)、配水巷(4)、吸水井(5)、水泵(6)、配水阀(7)、配电室(8)、水泵房(9)、管子道(10)、水管(11),所述的运输巷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于一个水仓主体(3),水仓主体(3)通过入水巷(2)与运输巷道(1)连接,两个水仓主体(3)之间通过配水巷(4)连通,配水巷(4)内安装有配水阀(7),配水巷(4)通过吸水井(5)与水泵房(9)连接,水泵房(9)与配电室(8)连接,水泵房(9)内安装有水泵(6),水泵(6)与管子道(10)连接,管子道(10)内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水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水地下矿山田字形水仓包括运输巷道(1)、入水巷(2)、水仓主体(3)、配水巷(4)、吸水井(5)、水泵(6)、配水阀(7)、配电室(8)、水泵房(9)、管子道(10)、水管(11),所述的运输巷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于一个水仓主体(3),水仓主体(3)通过入水巷(2)与运输巷道(1)连接,两个水仓主体(3)之间通过配水巷(4)连通,配水巷(4)内安装有配水阀(7),配水巷(4)通过吸水井(5)与水泵房(9)连接,水泵房(9)与配电室(8)连接,水泵房(9)内安装有水泵(6),水泵(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庆文滕高礼张超张泽裕孙超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