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轨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052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7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轨轨道系统,该系统包括:散布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支撑装置;悬挂在支撑装置上的轨道结构;与多个轨道结构配合连接的道岔结构;和,设置在轨道结构下方的站台结构;车辆的走行机构通过道岔结构进行运行线路变换,并通过吊挂装置带动车辆在道岔结构中变换行驶路线;通过道岔结构将轨道车辆的运行路线分为主运行线路轨道结构和旁路运行线路轨道结构;所述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站台结构。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根据悬挂式交通的运行方式,设计出符合悬挂式交通运行特点的轨道结构和轨道支撑结构;并针对车辆运行中出现的转弯、爬坡、颠簸、供电等问题进行相应的轨道改进,以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轨轨道系统
本申请涉及悬挂式交通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挂式微轨轨道系统。本申请所述微轨是指:轨道宽度为600mm以下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通常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是车辆在地面固定轨道上,利用车辆的动力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依照轨道的对车辆的导向,在单个或多个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区域运行。悬挂式交通是一种全线悬挂在空中的轨道交通系统,其将轨道和车辆悬挂在高空空置的空间中,相比于通常轨道交通能够高效的利用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空间,并有效的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同时,悬挂式交通由于采用特殊的转向和驱动结构,对运行环境适应性较强,对地形无严格要求,而且,悬挂式交通采用的是电力牵引,列车运行中无排气污染,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由于悬挂式交通的运行方式有别于普通轨道交通,因此,常规的地面轨道系统无法应用于悬挂式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轨轨道系统,该系统包括:散布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支撑装置1;悬挂在支撑装置1上的轨道结构2;与多个轨道结构2配合连接的道岔结构3;和,设置在轨道结构下方的站台结构4;所述轨道结构2用于容纳为车辆6提供驱动力的走行机构7,所述走行机构7能够在轨道结构2内往复移动,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轨道结构2上移动;所述走行机构7通过道岔结构3进行运行线路变换,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道岔结构3中变换行驶路线;通过道岔结构3将轨道车辆6的运行路线分为主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和旁路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所述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2的下方设置有站台结构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根据悬挂式交通的运行方式,设计出符合悬挂式交通运行特点的轨道结构和轨道支撑结构;并针对车辆运行中出现的转弯、爬坡、颠簸、供电等问题进行相应的轨道改进,以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方案所述微轨轨道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方案所述微轨轨道系统中坡路段支撑的示意图;图3为本方案所述微轨轨道系统中曲线段支撑的示意图;图4为本方案所述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方案所述第一种悬挑梁吊装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方案所述第二种悬挑梁吊装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方案所述第一种多层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方案所述第二种多层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方案所述轨道结构吊装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本方案所述用于吊装轨道结构的固定板的示意图;图11为本方案所述承重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本方案所述第一种斜台的示意图;图13为本方案所述第二种斜台的示意图;图14为本方案所述加固结构的示意图;图15为本方案所述照明设备的示意图;图16为本方案所述走行机构设置在轨道结构内的示意图;图17为本方案所述轨道结构上加强筋布置的示意图;图18为本方案所述两个轨道连接处具有间隙的示意图;图19为本方案所述过渡板和过渡空间的示意图;图20为本方案所述衔接箱的示意图;图21为本方案所述曲线段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2为本方案所述坡路段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3为本方案所述道岔结构的示意图;图24为本方案所述道岔结构顶部的示意图;图25为本方案所述道岔上板下表面导向板的示意图;图26为本方案所述道岔下板的示意图;图27为本方案所述走行机构悬空区域的示意图;图28为本方案所述道岔结构的仰视图;图29为本方案所述与分离架连接的道岔下板的前端下移的示意图;图30为本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和缓冲结构的示意图;图31为本方案所述供电模块的示意图;图32为本方案所述高架站台结构的示意图;图33为本方案所述站台和控制室集成的示意图;图34为本方案所述站台和检修库集成的示意图;图35为本方案所述救援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支撑装置,101、支撑立柱,102、悬挑梁,103、承重结构,104、固定板,105、基台,106、基柱,107、基座,108、斜台,109、加固结构,110、垫板,111、照明设备,112、LED灯,113、照明配电装置,114、检修梯;2、轨道结构,201、箱型轨道,202、衔接结构,203、衔接箱,204、间隙,205、加强框,206、连接框,207、过渡板,208、供电模块,209、滑触线,210、固定装置,211、支撑座,212、端盖,213、直线段,214、曲线段、215、坡路段,216、防滑结构,217,加强筋,218、空隙;3、道岔结构,301、道岔上板,302、第一道岔侧板,303、道岔下板,304、第二道岔侧板,305、第一导向板,306、第二导向板,307、连接结构,308、缓冲结构,309、缓冲板,310、分离架,311、第三导向板;4、站台结构,401、站台,402、站台立柱,403、支撑梁,404、控制室,405、会议室,406、检修库,407、检修平台,408、库房,409、站台顶,410、等候护栏,411、塞拉门,412、自动售票装置,413、站台外护栏,414、扶梯;5、救援结构,501、救援平台,502、疏散通道;6、车辆;7、走行机构;8、吊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路是根据悬挂式交通的运行方式,设计出符合悬挂式交通运行特点的轨道结构2和轨道支撑结构;并针对车辆6运行中出现的转弯、爬坡、颠簸、供电等问题进行相应的轨道改进,以提高车辆6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轨轨道系统,该系统包括:散布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支撑装置1和悬挂在支撑装置1上的轨道结构2;所述轨道用于支撑设置在其上的车辆6在目标区域内移动。本方案中所述目标区域可以为用户住宅区、街区、游乐区域、城市交通网等中小型运输区域,能够缓解用户的短途出行压力,降低交通阻塞,提高用户的短途出行的舒适度。本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根据轨道结构2的整体承重情况、局部导向情况和特殊路段情况,通过等间距的方式、局部加强的方式、混合间距的方式以上三种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排布支撑装置1;例如,在长距离直行轨道结构2时,可以采用支撑装置1等间距方式排布;例如,在变向、爬坡时,可以采用局部增加多个支撑装置1的方式对受力较大段的轨道结构2进行加强支撑;例如,分流进出站时,为了配合站台401上的轨道支撑,可以采用混间距的方式,对车辆6行驶中使用的轨道结构2和站台401内的轨道结构2进行支撑过度。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对目标区域的适应性,支撑装置1可以采用在轨道结构2的同侧布置,也可以以交错的方式在轨道结构2的两侧布置,这样可以有效躲避开运行路线上的障碍区域。本方案中,根据目标区域的运行需求,可以将轨道结构2设计为闭合回路的形式,即可以在目标区域内进行单向循环运行;也可以将轨道设计为非闭合的形式,即从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散布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支撑装置(1);悬挂在支撑装置(1)上的轨道结构(2);与多个轨道结构(2)配合连接的道岔结构(3);和,设置在轨道结构下方的站台结构(4);所述轨道结构(2)用于容纳为车辆(6)提供驱动力的走行机构(7),所述走行机构(7)能够在轨道结构(2)内往复移动,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轨道结构(2)上移动;所述走行机构(7)通过道岔结构(3)进行运行线路变换,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道岔结构(3)中变换行驶路线;通过道岔结构(3)将轨道车辆(6)的运行路线分为主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和旁路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所述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2)的下方设置有站台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散布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支撑装置(1);悬挂在支撑装置(1)上的轨道结构(2);与多个轨道结构(2)配合连接的道岔结构(3);和,设置在轨道结构下方的站台结构(4);所述轨道结构(2)用于容纳为车辆(6)提供驱动力的走行机构(7),所述走行机构(7)能够在轨道结构(2)内往复移动,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轨道结构(2)上移动;所述走行机构(7)通过道岔结构(3)进行运行线路变换,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道岔结构(3)中变换行驶路线;通过道岔结构(3)将轨道车辆(6)的运行路线分为主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和旁路运行线路轨道结构(2);所述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2)的下方设置有站台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2)包括:直线段(213)、曲线段(214)和坡路段(215);通过直线段(213)、曲线段(214)和坡路段(215)的组合,使走行机构(7)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行驶路线内实现拐弯、上下坡和直线行驶;所述坡路段(215)将置于高空位置的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2)下落到低空位置,所述低空位置的旁路运行路线轨道结构(2)的下方设有站台结构(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2)在目标区域内形成闭合回路为车辆(6)提供循环运行线路;或者,所述轨道结构(2)在目标区域内形成分段路线为车辆(6)提供单程运行路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立柱(101)和用于吊装所述轨道结构(2)的悬挑梁(102);所述支撑立柱(101)的一端固定在承重结构(103)上,所述支撑立柱(101)的另一端与悬挑梁(102)固定;所述支撑立柱(101)作为悬挑梁(102)和轨道结构(2)的主支撑结构,将悬挑梁(102)和轨道结构(2)的总重力和轨道结构(2)对支撑装置(1)的应力传递给承重结构(1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102)的一侧用于固定支撑立柱(101),所述悬挑梁(102)的另一侧用于吊装轨道结构(2);或,所述悬挑梁(102)的正中位置与支撑立柱(101)固定,所述悬挑梁(102)的两侧分别用于吊装轨道结构(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102)通过固定板(104)与所述轨道结构(2)固定;所述固定板(104)的边缘固定在悬挑梁(102)上,所述固定板(104)的板体通过固定件与轨道结构(2)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2)包括:底部具有开口的箱型轨道(201);所述车辆(6)和走行机构(7)之间的吊挂装置(8)穿过所述开口,所述走行机构(7)能够在箱型轨道(201)内往复移动,并通过吊挂装置(8)带动车辆(6)在轨道结构(2)上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轨道(201)的外部套设有多个加强框(205)。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轨道(201)的端部设有连接框(206);所述箱型轨道(201)之间通过连接框(206)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轨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2)进一步包括:衔接结构(202);所述衔接结构(202)套设在两个箱型轨道(201)端部对接处的外部,被衔接结构(202)套住的两个箱型轨道(201)端部的对接处预留有间隙(204);所述衔接结构(202)上开设有与箱型轨道(201)上开口相匹配的开口,所述车辆(6)与走行机构(7)之间的吊挂装置(8)同时穿过轨道结构(2)和衔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杲晓锋张天白赵云王冬卫吕高腾王艳荣姜茹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