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安平专利>正文

压合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1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压合垫结构的改良,尤指改良一种压合垫的组合结构,使表面层不结垢及不易沾黏电路板树酯所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合垫结构主要由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所组成,其中耐压镀膜层属最外层,水平附着于两纤维布层的外表面;其中纤维布层属第二层,具一组,以包夹胶质弹性层;其中胶质弹性层属核心层,由一组纤维布层包夹于其间。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始终保持压合垫的表面洁净,并维持其结构平整,以更符合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合垫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合垫结构改良,尤其涉及改良一种压合垫的组合结构,使表面层不结垢及不易沾黏电路板树酯所属。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三层式压合垫结构,因压合垫10的两外表层属硅胶层11,夹住一具相当厚度的不织布层12为其夹心层,然压合垫10被用于压整电路板时,通常需于压合垫10与电路板间至少再介置一呈刚性的钢板(本图未示出),只是,钢板与硅胶层11一旦紧密接触,将因重压生热而相黏,且静电不断,易吸附被加工品如电路板本体的环氧树脂碎屑,致事后清理不易,进而造成压合垫10的表面杂质太多,当续被用于压合时,必然因密度不一,影响被加工电路板的质量,而成为其缺陷。请参阅图2为现有技术的五层式压合垫结构,压合垫20结构为三层式结构的再改良,原由两硅胶层21夹住一不织布层22,今再于两硅胶层21外表面,披覆一织布层23,如此可用以防止与钢板相黏贴即防止静电的产生,只是,因织布层23属纤维编织结构,故于加工热压的过程中,依然会附着空气中飘散的粉层,并累积于编织交叠处的凹缝内,非但难以清理且易结垢,造成压合垫20表面呈凹凸状;如此,仍影响电路板加工所欲要求的平整度与精密度,致不得不提早报废,而徒增成本。如前述的现有技术的压合垫,因表面易沾染电路板溶出的环氧树脂碎屑即空气中粉尘,不易清除,致影响下回使用所需的平整度要求,若持续用于压合加工品,必然产出瑕疵品,面对此种困境,惟有再寻求更进一步改良的必要性。本技术的压合垫结构改良,即针对前述压合垫产品的诸种缺陷加以改良,拟通过一耐压镀膜层与不织布层于外表面为水平结合,再借其内表面夹住一具弹性的硅胶层;如此,除可让压合垫保有相同的缓冲弹性外,也避免易被异物沾黏的情况发生,增进压合垫的耐用度与价值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种压合垫结构改良,依其结构主要由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所组成,其中耐压镀膜层属最外层,水平附着于两纤维布层的外表面。如本技术的一种压合垫结构改良,依其结构主要由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所组成,其中纤维布层属第二层,具一组,以包夹胶质弹性层。如本技术的一种压合垫结构改良,依其结构主要由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所组成,其中胶质弹性层属核心层,被一组纤维布层包夹于其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三层式压合垫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的五层式压合垫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压合垫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0-压合垫11-硅胶层12-不织布层20-压合垫21-硅胶层22-不织布层23-织布层30-压合垫31-耐压镀膜层32-纤维布层33-胶质弹性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压合垫结构示意图,依图所示的压合垫30结构,主要由耐压镀膜层31、纤维布层32及胶质弹性层33所组成,其中耐压镀膜层31属最外层,通常是以铁氟龙为其材质,而水平附着于两纤维布层32的外表面;其中纤维布层32属第二层,通常是以不织布为其材质,具一组,以包夹胶质弹性层33;其中胶质弹性层33属核心层,通常是以硅胶为其材质,由一组纤维布层32包夹于其间。请再参阅图3,其中由各叠层间可附着的质性,配合加工时水位需求,始有本技术的结构产生,且通过累积实测所得的结果,固其技术的目的为维持压合垫的洁净与平整,并持续以最佳状态施用于被加工物上,只是有如此才得以达到加工的目的与效果,又能维持压合垫的可被有效应用的循环经济性,以降低成本及增进效益,而为一具新颖性的技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合垫结构,包括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其特征在于:耐压镀膜层属最外层,水平附着于两纤维布层的外表面;纤维布层属第二层,具一组,以包夹胶质弹性层;胶质弹性层属核心层,由一组纤维布层包夹于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垫结构,包括耐压镀膜层、纤维布层及胶质弹性层,其特征在于:耐压镀膜层属最外层,水平附着于两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高安平深圳市致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