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用钢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21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抛光用钢丸,包括橡胶壳体和由多个钢片组成的钢片组,所述橡胶壳体为球型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钢片设有插杆,所述橡胶壳体外表面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杆与所述插孔过盈配合,所述钢片组通过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孔整体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外表面呈球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所述橡胶壳体的橡胶弹性使钢丸被高速喷射出去了具有一定的弹性,利用弹性的回弹效果使喷出的钢丸来回碰撞从而提高抛光效率,同时钢丸采用钢片代替整体钢珠有利于降低成本,多个所述钢片组成钢片组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表面通过所述钢片与需要抛光的铸造件直接接触来进行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用钢丸
本技术涉及钢丸,具体涉及一种抛光用钢丸。
技术介绍
根据市场需求一些铸造件都是需要抛光处理的,但是不能损坏铸造件的强度、原有的外型,铸造件的外型要保证清洁美观,但是由于铸造件不是很规则,那就要求有不同的抛光机械来完成,其中通过喷射钢丸处理金属工件表面具有清理速度快,但是由于钢丸具有一定的硬度,所以如果喷射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大量的钢丸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抛光用钢丸在能确保抛光的同时能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抛光用钢丸,包括橡胶壳体和由多个钢片组成的钢片组,所述橡胶壳体为球型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钢片设有插杆,所述橡胶壳体外表面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杆与所述插孔过盈配合,所述钢片组通过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孔整体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外表面呈球型。进一步,所述橡胶壳体具有内腔,所述橡胶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对应所述缝隙。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所述橡胶壳体的橡胶弹性使钢丸被高速喷射出去了具有一定的弹性,利用弹性的回弹效果使喷出的钢丸来回碰撞从而提高抛光效率,同时钢丸采用钢片代替整体钢珠有利于降低成本,多个所述钢片组成钢片组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表面通过所述钢片与需要抛光的铸造件直接接触来进行抛光。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抛光用钢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抛光用钢丸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抛光用钢丸,包括橡胶壳体1和由多个钢片2组成的钢片组,所述橡胶壳体1为球型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2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钢片2设有插杆3,所述橡胶壳体1外表面设有多个插孔4,所述插杆3与所述插孔4过盈配合,所述钢片组通过所述插杆3插入所述插孔4整体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1外表面呈球型,通过所述插杆3插入所述插孔4从而将所述钢片2连接在所述橡胶壳体1上,所述钢片2贴紧所述橡胶壳体1外壁,每个所述钢片2均为球弧形块,多个所述钢片2全部通过所述插杆3插入所述插孔4后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1表面形成球型外壳,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2连接在所述橡胶壳体1后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利用所述缝隙适应碰撞时两个相邻的所述钢片2的错位移动。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橡胶壳体1具有内腔5,所述橡胶壳体1设有连通所述内腔5的第一排气孔7,所述第一排气孔7对应所述缝隙,钢丸经高速喷射后碰撞铸造件时,利用所述橡胶壳体1的橡胶弹性挤压所述内腔5,挤压所述内腔5后所述内腔5内气压增大气体从所述第一排气孔7向所述缝隙喷出有利于喷向附在铸造件上的杂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用钢丸,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壳体(1)和由多个钢片(2)组成的钢片组,所述橡胶壳体(1)为球型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2)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钢片(2)设有插杆(3),所述橡胶壳体(1)外表面设有多个插孔(4),所述插杆(3)与所述插孔(4)过盈配合,所述钢片组通过所述插杆(3)插入所述插孔(4)整体覆盖在所述橡胶壳体(1)外表面呈球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用钢丸,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壳体(1)和由多个钢片(2)组成的钢片组,所述橡胶壳体(1)为球型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片(2)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钢片(2)设有插杆(3),所述橡胶壳体(1)外表面设有多个插孔(4),所述插杆(3)与所述插孔(4)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飞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