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85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09
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包括定位件、定位筒、固定块及具有弹性的升降杆,所述定位件的底面设有延伸至定位件上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固定块位于定位件的下方,该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容纳孔,所述定位筒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所述上定位筒的上部位于第一容纳孔内,所述下定位筒位于第二容纳孔内,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伸出上定位筒的顶面,该升降杆的底端伸出下定位筒的底面,所述定位件的顶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容纳孔连通的针孔,所述升降杆的顶面与第一容纳孔的内顶面相抵触,所述固定块的底面设有光电感应开关,该光电感应开关受控于一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点胶针筒的自动测高及其下降量的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点胶机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
技术介绍
点胶机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点胶设备。目前,点胶机上的点胶元件大都为点胶针筒,点胶针筒由点胶机的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升降,当点胶针筒更换后需要重新测高,以便重新调整点胶针筒的下降量。当前,点胶针筒更换后的重新测高采用人工测高的方式,然后再根据测量后的结果修改控制系统控制点胶针筒的下降量,这样每更换一次点胶针筒就要人工每测量一次后,再每次手动修改控制系统控制点胶针筒的下降量,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点胶针筒更换后才有人工测高的方式而造成操作麻烦、测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包括定位件、定位筒、固定块及具有弹性的升降杆,所述定位件的底面设有延伸至定位件上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固定块位于定位件的下方,该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容纳孔,所述定位筒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所述上定位筒的上部位于第一容纳孔内,所述下定位筒位于第二容纳孔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的连接处设有凸沿,该凸沿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孔的直径,且该凸沿卡于固定块的顶面,所述升降杆穿设于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均为内空结构,该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杆的直径相当且供升降杆穿过的升降杆孔,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伸出上定位筒的顶面,该升降杆的底端伸出下定位筒的底面,所述定位件的顶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容纳孔连通的针孔,所述升降杆的顶面与第一容纳孔的内顶面相抵触,所述固定块的底面设有光电感应开关,该光电感应开关受控于一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抵触部,该抵触部的宽度大于升降杆孔的直径且与下定位筒的内径相当,所述抵触部位于下定位筒内,所述抵触部和下定位筒的内底面之间设有压缩弹簧。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点胶针筒更换后需要重新调整时,将更换后的点胶针筒的针头插入针孔内,点胶针筒下降并将升降杆下压,控制系统计算光电感应开关从感应到点胶针筒的感应信息开始到感应不到点胶针筒的感应信息为止的时间,并结合点胶针筒的升降速度以此计算出点胶针筒的下降量,并自动调整更换后点胶针筒的下降量。本技术可实现点胶针筒的自动测高及其下降量的自动控制,无需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点胶针筒的测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去掉升降杆后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包括定位件1、定位筒2、固定块3及具有弹性的升降杆4。所述定位件1的底面设有延伸至定位件1上部的第一容纳孔11,所述固定块位3于定位件1的下方,该固定块3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容纳孔31。所述定位筒2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定位筒21和下定位筒22,所述上定位筒21的上部位于第一容纳孔11内,所述下定位筒22位于第二容纳孔31内,所述上定位筒21和下定位筒22的连接处设有凸沿5,该凸沿5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孔31的直径,且该凸沿5卡于固定块3的顶面。所述升降杆4穿设于上定位筒21和下定位筒22内,所述上定位筒21和下定位筒22均为内空结构,该上定位筒21和下定位筒22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杆4的直径相当且供升降杆4穿过的升降杆孔20。所述升降杆4的顶端伸出上定位筒21的顶面,该升降杆4的底端伸出下定位筒22的底面。所述定位件1的顶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容纳孔11连通的针孔12,所述升降杆4的顶面与第一容纳孔11的内顶面相抵触。所述固定块3的底面设有光电感应开关6,该光电感应开关6受控于一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参照图1。所述升降杆4上设有抵触部7,该抵触部7的宽度大于升降杆孔20的直径且与下定位筒22的内径相当,所述抵触部7位于下定位筒22内,所述抵触部7和下定位筒22的内底面之间设有压缩弹簧8。参照图1。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如下:当点胶针筒更换后需要重新调整时,将更换后的点胶针筒的针头插入针孔12内,点胶针筒下降并将升降杆4下压,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计算光电感应开关6从感应到点胶针筒的感应信息开始到感应不到点胶针筒的感应信息为止的时间,并结合点胶针筒的升降速度以此计算出点胶针筒的下降量,并自动调整更换后点胶针筒的下降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件、定位筒、固定块及具有弹性的升降杆,所述定位件的底面设有延伸至定位件上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固定块位于定位件的下方,该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容纳孔,所述定位筒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所述上定位筒的上部位于第一容纳孔内,所述下定位筒位于第二容纳孔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的连接处设有凸沿,该凸沿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孔的直径,且该凸沿卡于固定块的顶面,所述升降杆穿设于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均为内空结构,该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与升降杆的直径相当且供升降杆穿过的升降杆孔,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伸出上定位筒的顶面,该升降杆的底端伸出下定位筒的底面,所述定位件的顶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容纳孔连通的针孔,所述升降杆的顶面与第一容纳孔的内顶面相抵触,所述固定块的底面设有光电感应开关,该光电感应开关受控于一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点胶机上的自动测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件、定位筒、固定块及具有弹性的升降杆,所述定位件的底面设有延伸至定位件上部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固定块位于定位件的下方,该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容纳孔,所述定位筒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所述上定位筒的上部位于第一容纳孔内,所述下定位筒位于第二容纳孔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的连接处设有凸沿,该凸沿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孔的直径,且该凸沿卡于固定块的顶面,所述升降杆穿设于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内,所述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均为内空结构,该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铭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