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琪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止水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75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止水夹,它包括止水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软管穿入的通孔,止水夹的上部为一类似四边形的活动臂,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为一圆弧面,止水夹的底座设有一凸起,止水夹的右侧为带有一卡扣的固定端,止水夹的上部、底座和固定端通过两通孔边连成类似“C”形,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为一弧面或斜面,末端顶部的长度小于止水夹固定端卡扣部位的内陷的长度;当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与卡扣卡合后,活动臂的左下部和凸起卡压软管,阻隔软管内药液流通同时形成正向压,避免血栓形成;当末端顶部脱离固定端的卡扣后,活动臂回弹使软管内腔形成负压,血液回吸到软管内,从血液回流情况可判断有无堵管形成,从而消除了影响患者安全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止水夹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止水夹。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静脉留置针一般由针组件、导管组件、软管、单手夹或片夹、端帽、彩三通(或正压接头)和肝素帽组成,静脉留置针使软管关闭有使用片夹或单手夹,在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留置时,在其关闭状态下,易使血液回流到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导管内,时间长极易造成血液堵塞而形成血栓,进而引发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止水夹,以克服现有留置针在封管关闭片夹或单手夹后出现血液回流到留置软管内形成血栓而引发医疗事故的弊端;在再次输液前,打开止水夹后,可根据回血量的多少及血液的颜色判断导管内的血液是否有凝固或堵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止水夹,它包括止水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软管(4)穿入的通孔(3a)和(2b),止水夹的上部(1)为带一类似四边形的活动臂,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为一圆弧面,止水夹的底座(3)设有一凸起(3b),止水夹的右侧为带有一卡扣(2a)的固定端(2),止水夹的上部(1)、底座(3)和固定端(2)通过两通孔(3a)(2b)的边连成类似“C”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为一弧面或斜面,末端顶部(1a)的长度小于止水夹固定端(2)卡扣(2a)部位的内陷的长度。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与所述止水夹固定端(2)的卡扣(2a)卡合后,类似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和底座(3)凸起(3b)卡压软管,阻隔软管(4)内药液流通,同时,类似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与凸起(3b)的右侧(3c)同时挤压软管(4)使软管内腔形成一段狭窄的缝隙。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脱离固定端(2)的卡扣(2a)后四边形活动臂回弹,被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与凸起(3b)右侧(3c)挤压形成的缝隙慢慢变大,被挤压的软管(4)因其弹性回弹使软管内腔形成负压,使留置导管及血管内的血液回吸到软管内,观察留置针软管内血液回流状况来判断是否有堵管形成。本专利技术由于上述技术的运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良好效果:当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向下压时,其将挤压固定端(2)的卡扣(2a),使固定端(2)的卡扣(2a)向后移动,当上部末端顶部(1a)的弧面或斜面向下压至固定端(2)的卡扣(2a)下后,固定端(2)的卡扣(2a)沿着弧面或斜面复位,类似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也跟着下移复位继续挤压软管(4),使软管因受挤压而使软管内药液向前流动形成正向流,防止血液回流到留置软管内,避免软管内存留血液,从而消除了影响患者安全的血栓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夹持软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中标记:本体上部(1)、末端顶部(1a)、左下部(1b)、类似活动臂下边(1c)、固定端(2)、卡扣(2a)、右通孔(2b)、底座(3)、左通孔(3a)、凸起(3b)、右侧(3c)、软管(4)。在图中,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止水夹,它包括止水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软管(4)穿入的通孔(3a)和(2b),止水夹的上部(1)为带一类似四边形的活动臂,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为一圆弧面,止水夹的底座(3)设有一凸起(3b),止水夹的右侧为带有一卡扣(2a)的固定端(2),止水夹的上部(1)、底座(3)和固定端(2)通过两通孔(3a)(2b)的边连成类似“C”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为一弧面或斜面,末端顶部(1a)的长度小于止水夹固定端(2)卡扣(2a)部位的内陷的长度。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与所述止水夹固定端(2)的卡扣(2a)卡合后,类似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和底座(3)凸起(3b)卡压软管,阻隔软管(4)内药液流通,同时,类似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与凸起(3b)的右侧(3c)同时挤压软管(4)使软管内腔形成一段狭窄的缝隙。本专利技术由于上述技术的运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良好效果:当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向下压时,其将挤压固定端(2)的卡扣(2a),使固定端(2)的卡扣(2a)向后移动,当上部末端顶部(1a)的弧面或斜面向下压至固定端(2)的卡扣(2a)下后,固定端(2)的卡扣(2a)沿着弧面或斜面复位,类似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也跟着下移复位继续挤压软管(4),使软管因受挤压而使软管内药液向前流动形成正向流,防止血液回流到留置软管内,避免软管内存留血液,从而消除了影响患者安全的血栓形成。另外,当对患者进行再次输液前,医护人员需是根据观察留置导管有无回血、回血血液颜色、回血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对留置针留置导管是否有血液凝固造成堵管进行判断,当将卡合后的止水夹打开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脱离固定端(2)的卡扣(2a),四边形活动臂回弹,被四边形活动臂下边(1c)与凸起(3b)右侧(3c)挤压形成的缝隙慢慢变大,被挤压的软管(4)因其弹性回弹使软管内腔形成负压,使留置导管及血管内的血液回吸到软管内,从而防止血液回流到留置软管内,即而避免血栓形成,确保患者安全,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留置针软管内血液回流状况来判断留置导管是否有堵管现象从而判定是否需更换留置针,这样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在上述配件上还可作出若干变型及改进,这也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止水夹,它包括止水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软管(4)穿入的通孔(3a)和(2b),止水夹的上部(1)为带一类似四边形的活动臂,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为一圆弧面,止水夹的底座(3)设有一凸起(3b),止水夹的右侧为带有一卡扣(2a)的固定端(2),止水夹的上部(1)、底座(3)和固定端(2)通过两通孔(3a)(2b)的边连成类似“C”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为一弧面或斜面,末端顶部(1a)的长度小于止水夹固定端(2)卡扣(2a)部位的内陷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止水夹,它包括止水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软管(4)穿入的通孔(3a)和(2b),止水夹的上部(1)为带一类似四边形的活动臂,四边形活动臂的左下部(1b)为一圆弧面,止水夹的底座(3)设有一凸起(3b),止水夹的右侧为带有一卡扣(2a)的固定端(2),止水夹的上部(1)、底座(3)和固定端(2)通过两通孔(3a)(2b)的边连成类似“C”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为一弧面或斜面,末端顶部(1a)的长度小于止水夹固定端(2)卡扣(2a)部位的内陷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止水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夹的上部末端顶部(1a)与所述止水夹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红张伟珍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陈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