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06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包括安装在引流管的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夹持机构,所述外壳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插装孔,所述引流管通过两插装孔延伸到外壳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管夹,可方便引流管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管夹采用塑料材质,其重量较轻,避免有脱管的危险,更加方便简单,管夹的整体体积较小,不会影响病人翻身等活动。

A clamp for thoracic drainag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appliance, in particular a thoracic drainage pipe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pipe clamp body mounted on the drainage pipe. The pipe clamp body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arranged in the shell. A socket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 walls of the shell, and the drainage pipe extends to the shell through two sockets. Because of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actical. The new thoracic drainage pipe clamp can facilitat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drainage pipe by installing a pipe clamp on the drainage pipe. The plastic material is used through the pipe clamp, which has lighter weight, avoids the danger of tube detachment, is more convenient and simple, and the overall volume of the pipe clamp is smaller, and will not affect the activities of patients turning over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胸腔引流过程中,放置之初需要引流管处于关闭状态,在现有的操作中,一般是医护人员将卵圆钳夹持在引流管上,使其处于关闭状态,但这种方式不利于患者翻身活动,同时卵圆钳较重,增加意外脱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将引流管关闭的胸腔引流管管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包括安装在引流管的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夹持机构,所述外壳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插装孔,所述引流管通过两插装孔延伸到外壳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下方的第一夹持装置及设置在引流管上方的对夹装置,所述对夹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将引流管夹在其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可容第一夹持装及对夹装置在其内移动的夹持通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引流管下方的下夹板及固定安装在下夹板上的推动轴,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条形通槽,所述推动轴的外端延伸到条形通槽外侧,所述下夹板的上端面具有一个凸出的锥形中部,且凸出部的顶端为圆弧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夹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引流管上方外壳内的夹持底座,所述夹持底座的下端面设有与凸出部位置相对应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同样为锥形,且内凹部两侧壁的倾斜度小于凸出部两侧壁的倾斜度,所述夹持底座一侧设置下夹板固定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夹板固定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在推动轴上方的档杆及连接在档杆一端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外壳的内壁上,另有垂直于档杆设置的限位杆安装在档杆上,所述外壳上设置L形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杆穿过限位通道延伸到外壳外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靠近引流管插装端的一侧设置套装在引流管外侧的螺旋紧固套。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管夹,可方便引流管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管夹采用塑料材质,其重量较轻,避免有脱管的危险,更加方便简单,管夹的整体体积较小,不会影响病人翻身等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包括安装在引流管1的管夹本体,所述引流管管夹在引流管安装之前套装在引流管上,用于控制引流管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外壳2及设置在外壳2内的夹持机构,所述外壳2为中空壳体状,所述外壳2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插装孔,所述引流管1通过两插装孔延伸到外壳2内,且引流管1一段留在外壳2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1下方的第一夹持装置及设置在引流管1上方的对夹装置,第一夹持装置与对夹装置相对设置,第一夹持装置与对夹装置可相向运动,所述对夹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将引流管1夹在其中。所述外壳2内设置可容第一夹持装及对夹装置在其内移动的夹持通道,夹持通道使第一夹持装及对夹装置在其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引流管1下方的下夹板3及固定安装在下夹板3上的推动轴4,所述推动轴4水平设置,且推动轴4外端延伸到外壳2外侧,所述外壳2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条形通槽5,所述推动轴4的外端延伸到条形通槽5外侧,推动轴4可在条形通槽5内上下移动,所述下夹板3的上端面具有一个凸出的锥形中部,且凸出部的顶端为圆弧状,所述下夹板3上移,凸出部将引流管1顶起。所述对夹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引流管1上方外壳2内的夹持底座6,所述夹持底座6的下端面设有与凸出部位置相对应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同样为锥形,且内凹部两侧壁的倾斜度小于凸出部两侧壁的倾斜度,所述夹持底座6一侧设置下夹板3固定装置,凸出部将引流管1顶起并一同上移,到达内凹部,内凹部与凸出部将引流管1夹持并使其关闭。所述下夹板固定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在推动轴4上方的档杆7及连接在档杆7一端的弹簧8,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外壳2的内壁上,另有垂直于档杆7设置的限位杆安装在档杆7上,所述外壳2上设置L形的限位通道9,所述限位杆穿过限位通道9延伸到外壳2外侧,推动轴4移动到档杆7上方时,将限位杆离开限位通道9的竖向槽,在弹簧8的作用下,档杆7移动并阻挡在推动轴4的下方,使推动轴4及下夹板3固定在夹持位置,引流管1保持关闭状态。所述外壳2靠近引流管1插装端的一侧设置套装在引流管1外侧的螺旋紧固套10,通过螺旋紧固套10可避免插装端移动,从而减少脱管的危险,所述螺旋紧固套10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包括安装在引流管(1)的管夹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外壳(2)及设置在外壳(2)内的夹持机构,所述外壳(2)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插装孔,所述引流管(1)通过两插装孔延伸到外壳(2)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1)下方的第一夹持装置及设置在引流管(1)上方的对夹装置,所述对夹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将引流管(1)夹在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包括安装在引流管(1)的管夹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外壳(2)及设置在外壳(2)内的夹持机构,所述外壳(2)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插装孔,所述引流管(1)通过两插装孔延伸到外壳(2)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1)下方的第一夹持装置及设置在引流管(1)上方的对夹装置,所述对夹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将引流管(1)夹在其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设置可容第一夹持装及对夹装置在其内移动的夹持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引流管(1)下方的下夹板(3)及固定安装在下夹板(3)上的推动轴(4),所述外壳(2)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条形通槽(5),所述推动轴(4)的外端延伸到条形通槽(5)外侧,所述下夹板(3)的上端面具有一个凸出的锥形中部,且凸出部的顶端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微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